第9章 (下)朝堂叛逆

“见了顺为何不跪?”李和雍的声音陡然提高,一个“跪”字,仿若一道惊雷,在大殿中炸响。

吴才冷笑一声,笑声中满是不屑,毫不畏惧地回应道:“你这弑君篡位的逆臣贼子,也配让本将军下跪?简直是白日做梦!”言罢,他仰头癫狂大笑,那笑声在大殿中回荡,充满了挑衅的意味。然而,两旁的金爪武士毫不留情,瞬间如猛虎扑食般一拥而上,几拳几脚便将他打倒在地。吴才挣扎着想要起身反抗,却被武士们死死按住,动弹不得,只能在地上徒劳地扭动着身躯。

李和雍目光如炬,仿若能洞察人心,直直地盯着吴才,义正言辞道:“前朝天子昏庸无道,致使大安王朝气数已尽。顺顺应天命,建立大夏,旨在为天下苍生谋福祉。你非但不感恩戴德,反而在国泰民安之时兴兵作乱,涂炭生灵,该当何罪?”说罢,他猛地抬手一指,那凌厉的气势仿佛能穿透人心。

吴才满脸不屑,“呸”了一声,狠狠地吐了口唾沫,喊道:“我吴才生为大安人,死为大安鬼,要我向你这乱臣贼子认罪,绝无可能!”

李和雍不再与他多费唇舌,猛地站起身来,周身散发着令人胆寒的威严,高声下令:“来人!吴才犯上作乱,证据确凿,判凌迟之刑。其家中妻女,施以木驴之刑;家中子孙,判车裂之刑!”

金爪武士立刻上前,如拎小鸡般架起吴才往外拖。吴才一边拼命挣扎,一边怒声大骂:“李和雍,你这个乱臣贼子,我就是做鬼也不会放过你!”那叫骂声在大殿中回荡,直至被拖出门外,仍清晰可闻,仿佛在诉说着他的不甘与怨恨。

待吴才的声音彻底消失,李和雍才缓缓坐下,神色平静,仿佛刚刚发生的一切都只是一场微不足道的插曲。他沉稳地说道:“顺朝赏罚分明,文天王生擒吴才,居功至伟。赏银七百贯,黑色蟒袍一件,上等战马一匹,丝绸十二匹。车骑大将军章仁加封太保之爵,退朝后,由尚书令宋星协同礼部,速速办理。”

“是,朝皇!”众人齐声领命,声音整齐而洪亮,在大殿中形成一股强大的声浪。

退朝之际,李和雍目光扫视全场,声如洪钟,霸气宣告:“顺朝今日昭告天下,四方蛮夷,皆为我大夏之臣属。若有胆敢来犯者,虽远必诛!”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百官“唰”地一齐跪地,齐声高呼:“朝皇圣明,朝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声音震彻云霄,久久回荡在太极殿的上空,仿佛在向世人宣告着大夏王朝的威严与荣耀。

龙圣学府,在京城之中独占鳌头,尽显高贵与尊崇之气。此地汇聚了天下顶尖的先生,他们个个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只有达官显贵、皇亲国戚,才有财力与资格送子孙到此求学。学府的建筑雕梁画栋,飞檐斗拱,处处彰显着不凡的气派。

李人怀,身为李枭嫡长子,年方九岁。他在府中便是个闲不住的主,性格活泼好动,调皮捣蛋。到了学府更是变本加厉,仗着几分小聪明肆意妄为,毫无其父的睿智与抱负,活脱脱一个纨绔子弟的模样。

教书先生王英,年届不惑,来自宋洲。他才学渊博,治学严谨,此刻正手持书卷,身姿挺拔地站在讲台上,引导学子们研习古人劝学之诗,剖析其中深意。他的声音抑扬顿挫,充满了感染力,仿佛能将古人的智慧通过这一字一句传递给台下的学子们。他目光在教室里缓缓扫过,眉头突然一皱——只见李人怀非但没有专注于诗书,反而在座位上摆弄一个铜人,玩得不亦乐乎,丝毫没有察觉到周围紧张的气氛。

王英踱步上前,每一步都沉稳有力,手中戒尺轻轻敲打着李人怀的桌案,发出“笃笃”声响。可李人怀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被铜人的乐趣所吸引,丝毫没有察觉先生的靠近。直至王英伸手夺过铜人,他才猛地回过神来,脸上露出惊讶与愤怒的表情。

“你干什么抢我东西!”李人怀瞬间暴跳如雷,冲着王英大声怒吼,脸上满是骄纵与不服,仿佛被侵犯了最珍贵的宝贝。

王英强压心头怒火,脸色微微泛红,耐心问道:“既入这学府,为何不好好读书?”

李人怀一脸不屑,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嘲讽的笑容,当众大放厥词:“我父王可是京城权势滔天的王爷,我还用得着读书?”那语气中充满了傲慢与无知,仿佛他已经站在了世界的巅峰。

王英听了,不禁仰天大笑,笑声中带着一丝无奈与悲哀:“天子之子尚且勤奋向学,堂堂王爷的公子,竟说出这等荒唐话!”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李人怀的失望,仿佛看到了一颗原本可以璀璨却即将黯淡的星星。

李人怀却耍起无赖,脖子一梗,脸上露出倔强的表情:“我就是不想读!我父亲权势无人能及,你敢动我分毫?”那模样像极了被宠坏的孩子,仗着父母的权势为所欲为。

王英痛心疾首,长叹一声:“孺子不可教也!”那声音中充满了无奈与惋惜,仿佛在为李人怀的未来感到担忧。

恰在此时,李枭步入学堂。李枭身为朝中重臣,野心深藏,平日里威风八面,举手投足间都散发着一股上位者的气息。但此刻面对儿子的先生,他立刻收敛锋芒,脸上露出恭敬的笑容,恭敬地行了个大礼。王英赶忙回礼,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与敬意。

李枭看着儿子,面露愧色,微微低头,声音中带着一丝歉意:“王兄,实在对不住。我公务缠身,前些日子圣上御驾亲征,命我暂代朝政,疏忽了对犬子的管教,是我的失职。”言罢,再次深深鞠躬致歉,那诚恳的态度让人感受到他对儿子教育的重视。

王英连忙扶起李枭,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王爷言重了,只是令郎若长此以往,恐难成大器。”他的语气中充满了关切,仿佛在为李人怀的未来指引方向。

李枭非但没有生气,反而郑重其事地对王英说:“先生,往后犬子若再不听教诲,您尽管用手中戒尺,狠狠管教,不必留情!”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决心,仿佛在向先生表明自己对儿子严格教育的态度。

“父王!”李人怀一听,顿时急了,满心委屈与不服,脸上露出无辜的表情,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冤枉。

李枭猛地转身,抬手便是一巴掌,打得李人怀脸颊泛红,五个手指印瞬间清晰可见。“我送你到学府,是让你潜心向学,你却在此欺凌同窗、目无尊长,对得起我为你花的心血吗?”李枭怒目圆睁,声色俱厉,那愤怒的表情让人不敢直视。

李人怀被这一巴掌打得懵了,瑟缩在一旁,捂着红肿的脸颊,大气都不敢出,眼中闪烁着泪花,仿佛被世界抛弃的孩子。

李枭转头面向众人,再次致歉:“犬子顽劣,搅扰诸位,李某代他赔罪。”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歉意,那真诚的态度让在场的人都感受到了他的诚意。

学子们纷纷起身还礼:“王爷客气了!”声音整齐而恭敬,仿佛在回应李枭的歉意。

李枭又向王英深施一礼:“还望先生多多费心。”礼毕,这才转身离去,步伐沉稳而坚定,仿佛在为儿子的未来奠定基础……

当日李人怀放学回府后,还没有用膳,就被其父李枭罚跪了一个时辰。他跪在冰冷的石板地上,心中充满了怨恨与不解,却又不敢反抗,只能默默忍受着这一切,等待着命运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