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中)烽火谋局

烽火谋局,东洲定策

退朝的钟鼓悠悠敲响,余晖斜照在汉白玉的台阶上。李枭阔步而出,蟒袍随风微扬,身旁的郭宏哈着腰,亦步亦趋。

“圣上此番安排,着实精妙。”李枭目光远眺,神色间透着几分自得,“亲征既能扬我大夏国威,又把太子留京监国,历练储君,一箭双雕呐!”

郭宏赔着笑,压低声音问道:“王爷,您看要不要安排些人手,暗中盯着太子殿下?”

李枭眼眸微眯,闪过一丝冷光,旋即点了点头,沉声道:“此事要做得隐蔽,切莫轻举妄动,等本王回来再做计较。”言罢,拂袖登上那雕龙绘凤的马车,车轮滚滚,碾过石板路,渐行渐远。

与此同时,勤政殿内,李和雍朱笔一挥,一道圣旨昭告天下:特准太子提拔官员、册封下人,以助监国之重任。这一笔落下,恰似在朝堂的棋局中,落下一枚关键棋子,引得各方暗潮涌动。

已至午时,凤仪宫内,沉香袅袅。皇后潇雪碧端坐在雕花梨木桌前,仪态雍容。桌上摆满了珍馐美馔,却不及她眼中的关切。

“皇儿,你父皇又要御驾亲征,还把监国的重担交予你。”皇后夹起一块色泽诱人的烧肉,放入太子李善煜碗中,语重心长道,“恒尔那厮肆意妄为,你父皇怎会容忍?此番出征,带上你堂叔李枭,也是想让你借机磨砺。你正值血气方刚,切要沉得住气,凡事多听邓阳端、章仁等老臣的谏言,莫要辜负你父皇的期许。”

李善煜恭敬颔首,眼中透着坚定:“儿臣定当谨遵母后教诲。”

天永十九年,寒冬腊月,朔风凛冽。十二月二十五日,东洲大地被冰雪覆盖,仿若一片银白的荒原。三军营帐错落林立,旗帜在狂风中烈烈作响。

帅帐内,烛火摇曳。李和雍与李枭俯身看着摊开的羊皮地图,眉头紧锁。

“东洲这地方,气候苦寒,地瘠民贫,本就难以稼穑。”李和雍手指点着地图,神色凝重,“如今又遭外敌数月围困,粮草怕是早已告罄。若无援军,不出一月,城必破。朕打算让曹世恩明日一早押运粮草,火速驰援东洲城,安定军心。”

曹世恩听闻,“扑通”一声跪地,叩首道:“陛下放心,末将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李和雍又抬眸,看向帐外苍茫雪景,继续道:“朕亲率主力在前,正面迎敌。枭弟,你领五千精锐,从黑鹰山迂回至东州城外五十里。届时,前后夹击,叫敌军插翅难逃!”

李枭抱拳领命,旋即又面露忧虑:“陛下,臣下山前得先派人查探一番,就怕敌军狡诈,提前设伏。”

“正合朕意。”李和雍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锐利,“朕已调西洲一万精锐,直扑黑鹰后山。若真有埋伏,先按兵不动,等援军一到,再全力出击,务必将敌军一网打尽!”

李枭不禁赞叹:“陛下神机妙算,臣等佩服!”

且说东洲城内,断壁残垣,一片死寂。街巷间堆满了将士的遗体,有的形容枯槁,是被饿死的;有的浑身血污,是重伤不治而亡。鲜血渗进雪地,洇出刺目的红。幸存的将士们形容憔悴,或躺或坐,眼神中满是绝望与疲惫。

东州守将靠在墙角,面色惨白如纸,气息微弱:“我们高悬免战牌,可再等不来粮草和援兵,怕是都要命丧于此了……”话音未落,一阵杂乱的马蹄声由远及近。

“将军,援军来了!援军来了!”副将惊喜地大喊,眼中燃起希望之光。

刹那间,原本萎靡不振的将士们纷纷挣扎着起身,望向远方,欢呼声响彻云霄:“苍天有眼呐,我们有救了!”

不多时,曹世恩率运粮队伍疾驰而至。他翻身下马,看着眼前惨状,眼眶一红,抱拳道:“将士们受苦了!”随即转身下令,“快,给大伙发烧饼、搬饮水!”

士兵们忙碌起来,一个个黑面烧饼递到将士手中。饥饿难耐的将士们哪还顾得上滋味,狼吞虎咽,片刻间,烧饼便被吃得干干净净。

“莫急,人人都有!”送水的士兵也高声呼喊着,“吃饱了就来打水!”

将士们吃饱喝足,原本黯淡的眼眸重新焕发出光彩。

曹世恩在人群中穿梭,高声道:“将士们,圣上亲率大军已在途中,东洲有救了!”顿时,欢呼声、万岁声此起彼伏。

另一边,黑鹰山上,寒风呼啸。李枭带领五千精锐悄然潜行,成功翻过山峰,却见后山脚下敌军严阵以待。

“哼,果不出我所料,这些蛮夷还真设了埋伏。”李枭冷哼一声,眼中寒光一闪。

身旁一名士兵满脸疑惑,忍不住问道:“王爷,他们既知黑鹰山是要道,为何不直接翻山,却守在出口?”

李枭目光如炬,望向山下,解释道:“黑鹰山乃我大夏境内,他们远道而来,摸不清虚实,岂敢贸然上山?再者,山上峰峦重叠,浓雾弥漫,即便我们居高临下,也难以精准打击。而下山之路狭窄,贸然下山,只会陷入敌军箭雨。”

士兵恍然大悟:“多亏圣上和王爷早有防备,不然这次可就麻烦了。”

李枭神色一凛,沉声道:“没有本王命令,任何人不许轻举妄动。等援军一到,便趁乱攻下山去。若傍晚援军未到,立刻全军撤退,支援东洲!”

夜幕渐渐低垂,东洲城内刚吃饱的士兵们正在休憩,突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平静。众人皆知,定是圣上的援军到了。

眼尖的士兵远远瞧见那明黄的龙旗,龙冠在余晖下熠熠生辉,当即单膝跪地,高呼:“圣上万岁!圣上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