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企业成长调查研究报告(2014)
- 伊志宏
- 3560字
- 2025-02-18 05:08:46
1.4 企业创新
1.4.1 创新投入与创业绩效
创新投入可通过企业科技研发人员数、研发机构数和研发投入来衡量。
如图1—15所示,在179家受访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的科研人员数在20人以内,占总样本企业数的69%(其中0~5人的占30%,6~10人的占19%,11~20人的占20%)。此外,10%的受访企业在科研人员的投入上较为突出,科研人员达到了100人。

图1—15 企业科研人员数量
图1—16反映了受访企业在科研机构方面的投入程度。调查结果显示,7%的企业尚未设立任何科研机构;48%的企业中有且仅有一个科研机构;37%的企业中设有2~5个科研机构。

图1—16 企业科研机构数量
调研结果显示,受访企业研发投入占总销售额的比重有显著的差异,具体表现在:研发投入比重最高的企业达到了总销售额的90%,而最低的企业仅为0,研发投入的平均占比为16.77%。在创新绩效方面,新产品销售占总销售额的比重均值为26.75%,其中,最高的达到了94%,最低为0。
1.4.2 产品创新
为了衡量受访企业的产品创新水平,我们从企业全新产品(或服务)、改进的产品(或服务)、新工艺与新技术、与管理改进相关的新措施项数四个维度进行了统计,数据结果如图1—17所示。

图1—17 企业创新数量
由图1—17可见,受访企业最近一年在产品、工艺和技术方面的平均创新项目为5~6项,与管理改进相关的新措施项目则达到了15.32项。
1.4.3 新业务开发
受访企业在过去一年中平均开展的新业务的数量为20.03项,其中,绝大多数企业开展的新业务数量为0~5个,占70%左右;20%左右的企业新业务开发数量为6~20个;少数企业(3.4%)开发的新业务很多,达到50个以上,如表1—6所示。
表1—6 企业新业务数量

说明:本书部分数据因尾数误差,合计数不为100%。
1.4.4 商业模式创新
商业模式是企业为创造价值而设计的交易活动的组合方式。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现有商业模式的价值不断降低,企业需要设计更新颖的商业模式以捕捉市场机会,为企业客户和合作伙伴创造更多价值。商业模式是包括企业价值主张、资源与能力、交易模式、盈利模式4个方面、10个维度的概念。
本次调研中,我们从10个维度评估了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程度。受访企业在10个维度的创新程度的得分均值如图1—18所示。

图1—18 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由图1—18可见,受访企业在技术维度的创新最为突出,均值为68.6;在交易方式、合作网络维度得分最低,均值分别为62.4和61.6,由此可见,这两个方面可能是企业创新的突破口或难点。
为了更好地研究企业创新,我们又将企业创新内容整合为四个模块,即价值主张创新、资源与能力创新、交易模式创新与盈利模式创新(见图1—19)。对比企业在不同模块的创新程度,我们发现,受访企业在资源与能力(包括合作伙伴、核心能力和技术)、价值主张(产品与服务、目标顾客或市场)方面的创新程度比较高;在盈利模式(收入来源、成本结构)方面的创新程度一般,而在交易模式(销售模式、合作网络和交易方式)上的创新程度最低。

图1—19 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模块
以往研究表明,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绩效的重要来源。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面临动态变化的市场环境,企业必须重视通过变革与创新追求不断涌现的创业机会。作为企业将机会转化为绩效的有效机制,商业模式创新理应受到我国企业的高度重视。从管理实践的角度出发,不论是创业企业还是成熟企业,都应该在识别商业机会的同时,致力于通过变革商业模式开发机会,这样才能有效地将商业机会转化为经营绩效。
具体而言,从价值主张来看,企业需要对价值链上的企业价值活动进行优化选择、创新或优化整合,从而为自身以及价值链上的合作伙伴创造更多的价值;从资源与能力来看,企业需要通过设计新的商业模式,创造性地整合、配置资源,并通过合并、联合、游说、治理等手段获取商业模式创新所需的关键资源;从交易模式来看,企业可以通过创新交易途径、提高交易效率等方式,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从而稳定地提升企业绩效;从盈利模式来看,企业需要不断优化其收入结构与成本结构,增加价值创造。
1.4.5 自主创新与合作创新
自主创新是企业仅运用自身的资源与能力来开发新的产品或服务的实践,是在企业内部进行的创新。自主创新所需的核心技术来源于企业内部的技术积累和突破,对企业的技术、资金要求较高。合作创新是指企业间或企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之间的联合创新行为。合作创新通常以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共同投入、共同参与、共享成果、共担风险。本次受访企业的自主创新与合作创新得分如图1—20所示。

图1—20 企业创新类型
数据结果显示,相比之下,受访企业在自主创新和合作创新方面的表现没有明显差异,均值分别为72.65和73.68。其中,企业在合作创新上的表现略优于自主创新,主要体现在,企业往往会密切关注同行技术的发展并寻求借鉴,同时积极寻求合法支持以便对已推出的高潜力产品进行研发。
自主创新与合作创新都是企业必不可少的创新活动,二者的协同作用能有效提升企业绩效。因此,一方面,企业应关注内部资源,积极培育自己的核心能力体系、培养技术学习能力以及对技术含量较高的关键工艺和生产设备的消化吸收能力,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以增加相应的技术投入,自觉进行技术创新活动,提升自主创新水平;另一方面,企业也要有意识地结成外部关系网络,在与外部各创新伙伴的合作博弈中,动态实施创新战略互动,内外结合、共同推进新技术的创造。
1.4.6 创新开放度
开放式创新是开放企业传统封闭式的创新模式,引入外部的创新能力。创新开放度反映了企业从外部单位获得创新思路或创新方案的程度,即企业发展新技术和产品时,能像使用内部研究能力一样借用外部的研究能力,能够使用自身渠道和外部渠道共同拓展市场的创新方式。受访企业的创新开放度如图1—21所示。

图1—21 企业创新开放度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企业在过去1年内开放式创新的程度一般,均值为62.6。具体而言,受访企业在进行开放式创新时,从终端顾客和供应商获取资源支持创新的程度最高;而从政府部门、高校和科研机构获取资源、开展创新的程度最低。
以往研究表明,企业创新开放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很复杂。一方面,开放式创新具有新思想自由流动的优势,开放式创新模式为企业提供从外部获取创新所需各种资源的机会,以促进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从而提升竞争力;另一方面,从交易成本、信息搜索成本和管理成本的角度考虑,开放对创新绩效存在负面影响,而且开放会引起内部技术知识的泄露。总的来说,创新开放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呈倒U形,即开放度较低时,开放程度的增加会促使创新绩效提升;开放度超过某一阈值后,开放度的增加将使创新绩效下降。
然而,目前我国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的开放程度普遍较低,基本都未达到阈值。因此,就我国企业而言,开放式创新整体上能够帮助企业充分利用和整合企业内外知识和资源,吸纳更多的创新要素,构建创新生态体系,减小企业技术创新在技术和市场上的不确定性,从而促进技术创新的成功。具体而言,企业可以通过与顾客、供应商、大学和研究机构,甚至竞争对手合作,获取新产品构思或产品技术。
1.4.7 开发性和探索性创新
企业的开发性创新是在既有知识的基础上,改善企业的既有技能、过程和结构,目的是要满足既有市场和顾客的需求,是与改良、效率、选择和执行联系在一起的活动,类似于渐进式创新。探索性创新依靠新知识或者脱离既有知识为企业提供新的设计、创造新的市场、开辟新的分销渠道,目的是要迎合正在形成的市场和顾客的需要,是与寻找、变化、试验和发现联系在一起的活动,类似于激进式创新。无论哪种创新,都对企业有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本次追踪调查就企业的开发性创新与探索性创新进行了调查,调查的结果如图1—22所示。

图1—22 企业创新类型
如图1—22所示,受访企业在开发性创新活动方面的表现要明显优于探索性创新,均值分别为74.84和71.08。具体表现是受访企业在改善现有技术、改进客户解决方案、优化现有流程上的表现要远远优于在开发新产品、掌握新技能方面的表现。
开发性创新和探索性创新从不同方面促进了企业绩效的提升。开发性创新是对既有的知识、技能、设计、产品和服务进行挖掘、改进和提高,随着企业经验的积累,其活动的规模和效率大大提高,能够为企业带来稳定回报并在较短时间内表现出来,风险相对较低;探索性创新是对新事物的发现和尝试,能够为企业另辟蹊径,带来盈利和新的发展机会,其回报虽然具有较高的风险,实现较慢,但它着眼于未来,可能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收益与回报。
企业在不同情境下选择的创新战略也有所不同。例如,在动荡环境下,现有产品与服务很快就会过时,企业需要不断开发新技术,实施探索性创新。而当环境竞争程度较高时,企业成功的探索性创新通常会快速扩散给竞争对手,开发性创新的加入就显得尤为必要。若没有及时进行开发性创新,竞争对手便可能模仿其创新成果,推出更低成本、更有效益的改良产品。因此,二者的平衡以及不同情境下的创新战略选择对企业发展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