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企业战略

1.3.1 资源充裕度

调研数据显示,受访企业资源充裕度(100分制,100分代表资源非常充裕)的平均得分是69.4,这说明整体而言企业拥有的资源比较丰富。具体到不同的资源类型,受访企业在原材料供应、管理能力和技工方面拥有的资源较为充足,平均得分分别为72.4,70.6和68.4,资金、知识资源相对较少,如表1—3和图1—8所示。

表1—3 企业资源充裕度

图1—8 企业资源充裕度

1.3.2 总体战略

企业的总体战略主要包括稳定型战略、增长型战略和收缩型战略三种。稳定型战略是指企业在内外部环境约束下,基本保持目前的资源分配和经营业绩水平的战略。按照该战略,企业目前的经营方向、核心能力、产品及市场领域、企业规模及市场地位等都大致不变,或以较小的幅度增长或减少。增长型战略是指企业在战略的协调和主导下,调配资源、集合众力,积极开展研发业务,寻求企业与环境的动态优化,以实现企业价值增长为目的的发展模式。收缩型战略是指企业从目前的经营领域收缩或撤退,是偏离原战略起点较大、相对比较消极的战略。一般而言,企业实行收缩型战略是短期的,其根本目的是从某一经营领域撤出后,再进入其他对企业发展更有利的领域,是以退为进的战略。

问卷调研结果显示,过去一年中,绝大多数受访企业采用了稳定型战略作为企业的总体战略,占62%;30%的企业选择了增长型战略;仅有8%的企业采用了收缩型战略,具体如图1—9所示。

图1—9 企业总体战略图

表1—4与图1—10反映了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在过去一年中采用的总体战略的分布。

表1—4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的战略分布

图1—10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的战略分布

结合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我们发现,不论处于哪个发展阶段,几乎采用稳定型战略的受访企业都是最多的。在处于发展阶段的企业中,有不少企业选择了增长型战略,占整个发展期企业的37.2%;部分处于维持阶段的企业则采用了收缩型战略。

上述结果表明,我国企业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并呈现出上升趋势,绝大多数企业选择了稳定型或增长型战略,以维持市场地位、实现企业价值增长。作为该阶段企业发展的主导战略,稳定型战略有利于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增收节支,降低风险,提高产品质量,培育核心能力,从而实现科学管理并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在企业外部环境相对稳定、高层管理者对过去经营业绩感到满意、战略变化风险较大、企业内部实力状况受限的情况下,稳定型战略有利于企业的稳健发展。然而,在外部环境变化迅速的情况下,长期采用稳定型战略会导致企业发展速度放缓,不利于企业维持原有的竞争优势。同时,稳定型战略会使得企业过度关注内部管理模式,而错过外部发展的机遇。

因此,结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稳定的现状,稳定型战略有利于企业稳固市场地位、维持竞争优势。在实施稳定型战略的同时,企业高层管理者需要以企业长远利益为导向,密切关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环境变化,在新机遇出现时积极调整内部资源结构以抓住、开发机会,适时向增长型战略转变,以促进企业发展。

1.3.3 创业导向

创业导向是指企业解决问题、响应环境变化的一系列相关活动在管理实务上的具体表征。创业导向强的企业能积极参与产品市场创新,承担一定程度的风险,进行有超前性的创新,并以此击败竞争者。创新性、先动性和风险承担性是企业创业导向的三个维度。其中,创新性指企业追求具有创意的解决之道来应对所面临的挑战,包括发展或强化产品与服务、使用新技术或新管理技能,主要包括产品市场创新和技术创新两大类;先动性是指企业预期到未来需求变化所可能带来的机会而率先采取行动的倾向,如领先于同行推出新产品或服务、引进新科技或策略性地退出处于成熟或衰退阶段的事业;风险承担性是企业管理者愿意将大量资源投入不确定事业的承诺意愿。

在本次调研中,我们从企业创新性、先动性和风险承担性三个维度,考察了受访企业的创业导向。数据结果显示,整体而言,受访企业的创业导向较强,平均得分为68.6;其中,企业在创新性维度上的得分最高,均值为71.4,如图1—11所示。

图1—11 企业创业导向

在中国转型经济背景下,创业导向有利于提升企业绩效。从创业导向的三个维度来看,不断采取产品和技术创新、面对不确定性积极行动和敢于承担一定的风险、注重环境预测并相对竞争对手率先采取行动,有利于我国企业应对缺乏资源能力、市场力量及合法性等不利因素,进而实现企业成长。

以往的研究认为,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还受到外部环境因素与内部组织因素的影响。例如,环境敌对性能增强企业创新性和风险承担性对绩效的正向影响,环境动态性能增强创新性和先动性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因此,企业需要根据面临的不同市场环境,对创业导向战略进行权变组合。同时,创业导向对企业绩效的正向作用与企业柔性能力、组织学习能力、企业文化、高管团队特质等因素密不可分。因此,企业在提升创业导向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内部资源的整合以及能力的塑造,根据企业特质选择将创业导向维度转化为绩效的有效路径,并有针对性地发展相应维度。

1.3.4 组织合法性

组织合法性是组织活动所体现出的价值与整个社会系统行为准则的一致性,反映组织被政府、公众熟悉、了解并承认的程度。从政治合法性、市场合法性、政治关联三个维度评估,受访企业在组织合法性上的分值分别为69.8,73.8和74。

由图1—12可知,受访企业的市场合法性较强,政治关联程度较高,而政治合法性相对较低。

图1—12 企业组织合法性

整体而言,组织合法性有助于企业获取发展所需的关键战略性资源(例如,人力资本、技术等),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企业构建组织合法性的过程有助于建立企业声誉,并与其利益相关者保持良好的关系,比如提高生产率,获得政府支持从而提高企业员工忠诚度、维系顾客以及吸引投资者等。

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政府是企业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之一。妥善处理企业与政府的关系是企业获取组织合法性的主要途径。针对政治合法性相对较低的现状,企业应更加注重企业政治战略的实施,例如,发展与政府官员的关系、增强高层管理者的社会资本等,从而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得到政府较好的支持和有效的保护,进而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企业也需要与非政府利益相关者,例如供应商、顾客、银行、大学与科研机构、审计机构、媒体、专业社团、认证组织、行业协会等建立网络联系,提高合法性水平。

1.3.5 环境特征

企业的环境特征包含环境包容性、环境不确定性两方面。受访企业的情况如表1—5和图1—13所示。

表1—5 企业面临的环境特征

图1—13 企业所面临的环境特征

环境包容性是指在经营环境中,企业发展所需资源的充裕程度以及获取这些资源的难易程度,反映了企业所处环境对企业发展的支持程度。环境包容性强,企业能较为容易地从外界获取资源;环境包容性较弱,企业很难获取相应资源,或需要付出较高的代价。

环境不确定性体现了企业所处环境的动态性和不可预知性,包括需求不确定性、技术波动和竞争强度三个维度。其中,需求不确定性表现为客户偏好和期望的多变性,以及企业对潜在客户群的识别难度;技术波动主要由行业内技术的快速变革和发展引起;竞争强度则反映了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对比企业在环境不确定性和包容性两方面的得分,我们发现,受访企业所处环境的不确定性较强,均值为69.07;环境的包容性相对较低,均值仅为60分左右。

具体地,从环境不确定性的三个维度来看(见图1—14),受访企业在竞争强度上的得分最高,为78.8;而在技术波动和需求不确定性上得分较低,分别为65.4和63。由此可见,激烈的市场竞争是企业环境不确定的重要来源。

图1—14 企业面对的不确定环境

在不确定性较强的环境中,企业需要不断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同时通过技术创新活动积累知识、提升能力,以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环境包容性高时,充足的资源有利于企业及时调整战略,适应复杂的竞争环境。资源冗余还能够支持企业更好地开展创新活动,最小化环境变化带来的威胁。因此,一方面,企业需要提高自身动态调整能力、培养战略柔性以应对环境变化;另一方面,企业需要拓宽资源获取途径,积累充足的资源,高效整合内外部资源并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保证企业创新战略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