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落地!
- 重返2002:传奇机长
- 梅子徐
- 2217字
- 2025-04-13 11:25:23
李显的优点很明显,那就是他在面对某些极端环境时知道自己该以什么姿态去面对,并且能以相对精确的方式去完成自己的设想。
像陈明礼这种首当其冲后生生被吓晕,抑或是像副驾驶周远这般反应迟钝,顾此失彼的情况才是真正普通人面对特情时候的反应。
为什么临危不乱是一种令人羡慕的特质?
因为很多人是没有的。
李显有很长时间没有飞行了,起初还会有些许不适与慌乱,但越到紧要关头,他越会体现出自身无与伦比的抗压能力。
李显的想法是通过大的接地载荷来让右起落架给砸出来,那必定是左起落架先接地,而且为了保证安全,飞机必须要以大姿态且带左坡度的状态着陆的,即飞机机头上仰且往左边倾斜的比较怪异的着陆姿态。
到这一节,对于一个正常飞行员来说都是可以理解的,甚至之前陈明礼做的第一个落地也是这么干的,但问题在于做的程度!
飞行员是需要考虑容错的,即这个机头上仰且左倾的姿态有没有什么衍生风险?
答案当然是有的,而且不止一个。
以机头上仰来说,对于着陆而言,一般飞机姿态超过九度了,那就有擦机尾的风险了。
擦机尾放在任何一个时间段都是相当严重的差错,这直接关系到飞机机体结构受损的问题,所以飞机落地是不能胡乱带杆的。之前陈明礼落地也是意欲进行大仰角接地,但他实际上接地仰角也就六度。
当然,对于常规着陆的三度仰角,六度的仰角已经算是增大很多了,但李显觉得不够。
陈明礼的操作手法不够精细,他自然不敢冒险。可李显不一样,他有把握在接地的时候仰角卡死在九度,不会多一分一厘。
并且,陈明礼对于接地速度的把控也不够极限,他是以Vref减四节的速度接地的,这个速度远远不够小,但他不敢再减了,生怕因为速度过小而无法控制下沉。
李显不一样,他不仅仅仰角弄得够大,还打算以小于Vref接近十三节的超低速度接地,这个速度已经非常接近抖杆了,但李显就是没有丝毫迟疑和慌乱。
最后,对于接地坡度的把控也是李显手法极致的体现之一。
着陆带坡度这本身自然是一个不正常的状态,首先它会导致飞机偏离跑道中线,有偏出跑道的风险。另外,飞机如果着陆坡度太大,有可能翼尖小翼会触地,这同样会导致飞机结构受损,并且更危险的是翼尖小翼触地后可能会带动飞机机头往一边偏斜,这同样是相当要命的。
关于该保持多大的左坡度,这是李显最没有把握的一个部分。
飞机多大的坡度会导致翼尖小翼触地,这个数值是变化的,与飞机接地仰角存在直接关系,但并非线性关系。如果要知晓准确的数值,需要去查专门的表格。
李显肯定是没时间去查了,并且燃油存量也不支撑别人帮忙去查,因为这个表格查起来很麻烦,太耗时间。
他不知道九度仰角接地时翼尖小翼触地的坡度,但是知道五度仰角接地时翼尖小翼触地的最大坡度是十度。接地仰角越大,翼尖小翼触地的坡度也就越小,所以李显只能大概的估算出坡度在六度之间。
其实,六度这个坡度并不算特别保守。不过,李显也无所谓,即便以这个坡度接地而让翼尖小翼接触地面了,那也只会是蜻蜓点水,飞机很快会减小坡度。
当然了,如果这架华翼航空的飞机翼尖小翼断了,那李显也概不负责,只能算是为了特情处置下的必要损失。
总结来说,李显与陈明礼所做的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但是鉴于李显那精巧的操作能力,他能比陈明礼脑海中的想法体现得更加完美。
不过,完美东西是不常见的,以至于副驾驶觉得李显的极限操作更像是一个错误,让其毛骨悚然。
以副驾驶视角来看,飞机就好像仰着头往左斜着栽下去,这绝非一个可接受的状态。
面对副驾驶紧张到极限的心态,李显只是淡淡地回应了一句:“没事!”
这声音如沐春风,闲庭信步。不过数秒之后便会接地却依旧不改李显的从容,这就是李显的底气,他对飞机的掌控已经到了了然于胸的地步。
情绪是会传染的,李显的那份平静带动了副驾驶,让他不再迷茫与畏惧。
然而,就在副驾驶稍微情绪稳定的时候,无线电高度表十英尺的电子报话响了起来。
十英尺,也就是差不多三米!
三米的高度瞬息而逝,在高度报话出现后不久,李显将飞机俯仰姿态完全增加到九度并且保持不变,这就是飞机的接地仰角了。与此同时,李显稍稍回了下盘,将原先接近十度的坡度缓速而持续性地减小,在高度五英尺的时候维持在大约六度的样子。
“FIVE!”
这个五英尺的高度一出来,李显一把将油门完全收光,绷住驾驶杆,不动俯仰也不动坡度。
副驾驶虽说没有刚才那般恐惧了,但是在看到空速接近红黑速度带顶端的顷刻,眼角的肌肉还是抽搐了几下,下意识地提醒了一下:“要抖杆了!”
几乎就在副驾驶声音落下的同时,两边驾驶盘同时高频抖动起来。
抖杆警告!
然而,这个抖杆只持续了不到半秒,重达数十吨的庞然巨物狠狠地砸在跑道之上,左起落架的液压支撑柱几乎在一瞬间就被完全压缩,液压柱两端重重地撞在一起,发出一声剧烈的金属碰撞的动静。
紫红色的磷酸酯基液压油生生被挤压了出来,从支撑柱的缝隙中泄露出来。
光是这一下,这个起落架支撑柱基本就算报废了。
然而,不得不说联合技术公司提供的起落架质量就是够硬,光是一个起落架就硬顶住了整架飞机的重量。原本下沉的飞机一下子被顶住,惯性作用下,右起落架终于松动起来。
这次落地的载荷是如此之大,仿佛左起落架支柱要硬生生捅穿整个机身。
驾驶舱中,飞机接地后李显继续缓慢增加飞机仰角,但升降舵效应不足,只能减缓机头下沉的趋势。不过,机头下沉的同时,李显又逐渐增加左坡度,最终达到了接近十度。
随着速度降低,飞机还是不可控地往右倾倒。
但是,李显已经做不了太多了,他的目光死死地盯着起落架指示器,就在飞机大翼几乎改平的时候,右起落架那久违的绿色锁定灯光终于亮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