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帝京班
- 1979:我的模拟人生
- 卧龙山下
- 3232字
- 2025-04-06 19:27:12
她们原本也想凑过来讨论几句题目,但看到李方旺如此平静,又听了他的话,便也打消了念头,只是默默地看着他,眼神里充满了敬佩和一丝探究。
“走吧,回去吃饭,睡个好觉,养足精神,明天继续战斗!”李方旺笑了笑,转身就走。
张广飞等人互相看了一眼,也收拾起患得患失的心情,快步跟了上去。
无论如何,有李方旺这个主心骨在,他们似乎也感觉安心了不少。
……
接下来的政治、历史、地理考试,对于李方旺来说,都如同上午的语文和下午的数学考试一样,轻松而顺利。
整整三天的高考,对于绝大多数考生来说,是一场身心俱疲的鏖战,充满了未知、紧张和对未来的期盼与恐惧。
每一场考试结束,都能看到许多人或垂头丧气,或如释重负,或三五成群地激烈讨论着题目答案,患得患失。
但对于李方旺来说,这三天却更像是一次从容不迫的巡礼。
当最后一场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时,李方旺放下笔,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轻松而自信的笑容。
他知道,这场决定命运的战役,他打赢了!
……
随着最后一场考试结束的铃声在校园里回荡,持续了两天的高考终于落下了帷幕。
走出考场的那一刻,压抑已久的考生们爆发出各种各样的情绪,有人欢呼雀跃,有人抱头痛哭,有人茫然四顾。
李方旺和张广飞、周晓雯、林雨晴汇合在一起,四人脸上都带着考后的轻松。
“终于考完了!”张广飞伸了个大大的懒腰,感觉浑身都松快了,“不管考得怎么样,总算是解放了!”
“是啊,感觉像做梦一样。”周晓雯也感慨道。
林雨晴站在一旁,清冷的脸上也难得地露出一丝放松的微笑。
张广飞正兴奋地和周晓雯以及其他几个同学讨论着刚才地理考试的题目,一个熟悉的身影穿过喧闹的人群,向他们走来。
是班主任老张。他脸上带着几分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如释重负的欣慰。显然,他也为这群即将展翅高飞的学生们捏了整整三天的汗。
“张老师!”周晓雯眼尖,第一个看到了老张,连忙招呼道。
同学们立刻安静下来,纷纷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向老张问好。
老张笑着摆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他清了清嗓子,目光扫过眼前这些年轻的面孔,特别是重点在李方旺、林雨晴、周晓雯这几个他寄予厚望的学生身上顿了顿,然后朗声说道:
“好了,同学们,首先恭喜大家,顺利完成了高考!不管考得怎么样,你们都付出了努力,都是好样的!”
他顿了顿,看着大家脸上放松下来的表情,接着说道:“但是,高考还没完全结束。接下来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等着大家——填报志愿!”
这时候是先填志愿,等高考分数出来之后,再根据志愿和分数进行录取。
所以,周一填报志愿,考生们要根据自己的考试情况,尽可能准确地估算一下自己的总分。
这个估分非常关键,直接关系到能不能被理想的大学和专业录取。
众人脸上露出了担忧的神色。
估分,这确实是当时高考制度下的一大难题,充满了不确定性,对考生来说压力巨大。
“大家也别太慌张。”老张抬手示意大家稍安勿。“我知道估分不容易,学校也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啊,周一回学校后,不是让你们自己闷头瞎估。”
他解释道:“到时候,咱们各科的任课老师,会根据你们平时的学习情况,结合你们自己对这次考试答题的感觉,帮你们一科一科地估分。这样估出来的分数,相对来说会更靠谱一些。”
听到有老师帮忙估分,同学们的心情顿时放松了不少。
“所以,”老张最后总结道,“大家回去之后,要好好回忆一下各科的答题情况,特别是哪些题目有把握,哪些题目没把握,心里先有个大概的谱。”
他最后又鼓励道:“好了,都别太担心了。考也考完了,然后认真估分,仔细考虑志愿。我相信,凭你们的实力,一定能去个好大学的!”
说完,老张又和几个学生简单聊了几句,叮嘱他们路上注意安全,便也转身离开了。
老张的话,让刚刚放松下来的同学们,心头又压上了一块新的石头,虽然有老师帮忙,但估分、选大学、挑专业……这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未知,都可能影响一生的轨迹。
大家互相看着,眼神复杂,考后的轻松感瞬间没有了。
这个年代的农村高中参加高考的人数还不算特别多,一个年纪也就是几十人,老师们还能顾得过来,给每个人单独指导。
但是老师们的水平也有限,能够给的帮助不多。
甚至不少老师本来就是初中毕业的,哪个学校好,哪个专业好,他们也不晓得。
在这个信息极度闭塞的年代,尤其对于像李方旺他们这样来自农村公社的考生来说,填报志愿几乎是一场“盲人摸象”的游戏。
他们能够接触到的信息极其有限。县里的中学或许还能张贴几张印着部分高校简介的海报,但对于更广阔天地里的众多大学,对于那些五花八门的专业到底学什么、将来干什么,绝大多数农村考生都是两眼一抹黑,概念模糊。
所谓的“志愿填报参考资料”,往往就只是一张薄薄的名单,上面密密麻麻地罗列着全国各地高校的名称和开设的专业代码、名称。没有详细的介绍,没有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参考,更没有后世那种铺天盖地的招生宣传和咨询渠道。
对于这些刚刚走出考场、对未来充满憧憬却又知之甚少的年轻人来说,选择大学和专业,就变成了一种人生的冒险。
……
关于填报志愿的讨论很快就在返程的路上悄然展开。
“哎,考完了,你们打算报哪个学校啊?想去哪个城市?”活泼的刘巧巧率先打破了沉默,她甩着辫子,脸上带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也夹杂着一丝对未知的忐忑。
这话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激起了层层涟漪。
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但言语间大多充满了不确定和茫然。
“我还没想好呢,得回去问问我爸妈。”一个男生挠着头说。
“我想去大城市看看,沪江怎么样?听说可繁华了!”另一个男生眼里闪着光。
“我叔说学机械好,将来进厂当工人,饿不着。”
……
就在大家议论纷纷,莫衷一是的时候,李方旺笑了笑,语气却异常笃定地说:“去帝京吧。”
“帝京?!”
这简简单单的两个字,仿佛自带魔力,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在绝大多数农村考生心中,“帝京”就等同于首都,等同于全国最好的大学聚集地,是遥不可及却又令人心向往之的圣地。
张广飞眼睛一下子就亮了,立刻咋咋呼呼地说道:“好啊!方旺你去帝京,那我也去帝京!就冲这名字,听着就气派!肯定是最好的学校!咱俩还能继续当同学,多好!互相有个伴儿!”
他对自己的成绩虽然没底,但跟着李方旺走,总觉得心里踏实,仿佛只要跟“帝京”沾边,未来就一片光明。
刘巧巧也兴奋地拍手道:“帝京好啊!我也想去!首都呢!多神气!就是不知道分数够不够……要是够的话,我也报帝京的学校!到时候咱们都在一个城市,周末还能一起出来玩,互相照应!”
“我也是这么想的!”周晓雯也笑嘻嘻地接话道,“帝京肯定有很多好大学!我语文还行,说不定能报个什么中文系,听说帝京大学的中文系全国有名呢!”
她憧憬着说:“要是咱们都能考上帝京的大学,那咱们班岂不是成了‘帝京班’了?哈哈!多厉害!”
“哈哈,那敢情好!”张广飞立刻附和,仿佛他们已经拿到了帝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一时间,去“帝京”成了大家共同的美好愿望。仿佛只要报了帝京的学校,无论什么专业,都能一步登天,前途无量,这种盲目的乐观和对首都名校的迷信,正是这个信息闭塞年代填报志愿的真实写照。
只有林雨晴,在一片兴奋的讨论声中,显得格外冷静。她没有立刻表态要去哪个城市,只是若有所思地看了李方旺一眼。她知道李方旺绝非那种“望名生义”的人,他选择帝京,一定有他自己的考量。但具体是什么,她猜不到,也不好问。
这时候,有个男生却说:“帝京的学校分数都很高,竞争会很激烈。大家还是要根据估分情况,慎重选择。”
这番话像一盆冷水,稍稍浇熄了大家过于热烈的幻想。
是啊,帝京虽好,可不是想去就能去的。
分数,才是硬道理。
大家脸上的兴奋稍稍褪去,又开始陷入对估分和自身实力的担忧之中。
李方旺看着伙伴们这忽喜忽忧的样子,心中暗叹。
在这个年代,信息差就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他们对大学、对专业的理解,大多停留在最浅显的层面。
李方旺突然想到,毕竟同学一场,在这个人生的重要十字路口,如果能凭自己的认知,给他们提供一些或许更有价值的建议,哪怕只是点拨一二,或许就能在某种程度上,帮助他们避开一些未来可能后悔的“坑”。
至于他们最终采纳与否,那就是他们自己的决定了。
有时候,人各有命,强求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