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史丛考全本质检

殷墟骨臼刻辞“示屯”及其相关的一些问题

武丁时期习见关于“示屯”的骨臼刻辞。常见的辞例是“妇井示五屯,亘”1301、“乙未,妇妹示屯,争”1302、“己亥,妇庞示二屯,宾”1303、“壬申,邑示三屯,岳”1304等。约略统计,这类刻辞有500余例。这类刻辞不仅数量多,辞例大体一致,而且都刻于骨臼部位。所以,这类刻辞的含义很早就引起了专家们的关注。诸家考释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郭沫若先生说“示”与“视”字古文相通;“屯”1305象有所包裹,“示屯”指卜骨经某人检视1306

二、胡厚宣先生说“示”为祭祀之义,说诸家所释的“屯”为匹字。并指出,左右胛骨合为一匹,这种辞例的意思是指祭祀卜骨1307

三、丁山先生说“示”与“氏”原为一字,说诸家所释的“屯”字为“夕”。这种辞例指夫人当夕和公卿备一夕之卫1308

四、于省吾先生说“示”读“置”,为赐予之义。并以确凿证据考释了“屯”字的演变源流,曾认为“屯”在这种辞例里读“纯”,为丝帛之义。“示屯”即赏赐帛若干匹1309。后来,于先生在《甲骨文字释林》一书中考释“屯”字时已不再提及读示为置、屯为纯之说,可见其观点自有改变。

除了以上4种解释之外,还有其他一些说法,但证据薄弱,信之者少。以上4种解释,各有真知灼见,足以启迪后人。胡厚宣先生精辟地指出卜骨每两个合为一对,与郭老指出的卜骨有所包裹、丁山先生所说“示”读为“氏”,都是相当重要的见解。于省吾先生关于屯字的考释则为“示屯”含义的索解奠定了文字学基础。然而,毋庸讳言,诸家之说也还有继续商讨的余地。例如,这类辞例当然是为了检视卜骨的方便而刻在骨臼部位的,但“示屯”一辞是否检视卜骨的问题就很值得再探讨。假若“示屯”为检视卜骨之义,那么甲骨刻辞里就应当有“示龟”即检视龟甲的记载。但至今还未发现一例关于“示龟”的刻辞。另外,“示屯”若有检视卜骨的含义,那也是贞人集团中人的职责,并没有如这类辞例所反映的那样,让多达数十位妇某和其他人物参与的必要。再如,丁山先生释诸家所说的屯字为夕,就不大可信,李孝定先生对此有所批评:卜辞夕字习见,均作半月之形,何以骨臼刻辞独作另形,“文字变异,决无是理”1310

“示屯”刻辞是研讨殷代社会情况,特别是商王室与诸族关系的重要材料,但由于众说纷纭,尚有再探讨的余地。愚不揣翦陋,试缕析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