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
卜辞习见字,诸家不释,《甲骨文编》列于附录。
字从◇、从
。◇即土字之省。甲骨文土字作
、
、丄等形,用作偏旁时多省作◇。
字所从的
乃是盛物的器具之形,在骨文中可省作
。
从◇从
即从土从
,也就是凷字。
凷为块字古文。《汉书·律历志下》:“壄人举凷而与之。”1223《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作“野人与之块”1224。可证凷即块字。块原义为土块。《仪礼·丧服》:“居倚庐,寝苫枕块。”1225土块被用作居丧时用的枕头,因其孑然孤独之形,所以又引为悲苦之义,如《楚辞·九辩》:“块独守此无泽兮,仰浮云而永叹。”1226在古代文献中,凷是指物名词,在说明人事的时候,往往加人的形旁,便是“屆”字。关于屆字,《说文》云:“屆,行不便也。一曰极也。从尸,凷声。”从古代文献中关于屆字的使用情况看,《说文》的解释大体上是正确的,只是不够明晰。《书·大禹谟》:“惟德动天,无远弗屆。”1227屆为至、到之义,《诗·小雅·节南山》卷十二:“君子如屆,俾民心阕。”毛传:“屆,极也。”郑笺:“极,诛也。”1228《诗·鲁颂·閟宫》:“致天之屆,于牧之野。”1229屆亦为诛罚之义。总之,屆义有二,一是至,从《说文》的“行不便”看来,屆盖为缓至的意思;而甲文“至”从矢,当有快速而至之义。二是惩罚,从上引郑玄的解释看,屆是相当严厉的惩罚。屆的这两个意思,溯其源都与凷的孤独悲苦之义有关系。
甲文即凷字,在卜辞中多读为屆,用如屆的两个意思。这可分别述之如下。
用为缓至之义者,如:
1.贞氐眚白
,三月。
贞弗其氐
。
2.乙酉卜,争贞,□告曰:方,今萅(春)凡,受又。
3.戊子卜贞王勿
,往出。
4.贞王勿往出,。
5.乙酉卜,贞,乎
于
,
。1230
第一条卜辞是贞问名者是否俘获眚伯而至。第二条为某人报告说“方”(方国名)将要来到,可能在今春进犯。第三、四条贞问王要不要去
祭。第五条说令
去某地征发徭役或者军赋等而至。从第二条卜辞来看,
不一定只表示已经发生或正进行的行为,亦可能表示以后可能发生的行为。卜辞还用
表示祖先神灵的来临,如《合集》10938云“父乙
王”,就是说父乙的神灵要来加害于王了。在卜辞中,“
邑”、“
”、“执
”等,1231其中的
均为至义。
用为惩罚之义者,如:
6.贞隹帝我年。
贞不隹帝我年。
王曰:不隹帝
,隹
。
7.贞,疾齿不隹
。
贞,疾齿隹
。
8.贞,子伤,
。
贞,子,亡
。
9.王自癸巳,隹
。
10.贞 父乙芻。1232
第六条卜辞贞问帝是否作祟于年成,其背面的占辞说帝并不作祟,只是给些惩罚。从与
的使用情况看,
与
的危害程度不同,似乎
的危害程度较轻些,并且偏重于造成危害的后果。第七、八两条贞问齿病和伤足能否有不良的后果。“㞢
”和“
亡”实际上是贞问某种疾病能否痊愈。第九条说王从癸巳那天起就不顺利,贞问能否碰到灾害。第十条贞问父乙是否危害牲畜。
在卜辞中绝大多数读为屆,表示至或者惩罚,但亦有极少数的
表示一种用牲之法。在这种时候就不读屆,而是用如本字了。
从
,有陷埋之义,甲骨文的薶字虽有多种异体但均从
,就是一个明证。
表示用牲之法有以下两例:
11.壬申卜,亘贞,㣇不,于壴
八人、邦五人。
12.癸未[卜],贞,……
人……。1233
第十一条卜辞说在壴地要八人,即活埋八人。“邦五人”的邦亦为用牲之法,当读若讨,亦指埋杀人牲。第十二条的“
人”,缺用人牲的数字,但是以人为牺牲的意思还是明确的。京都3071片的“
十”当为“
十人”之省文,这可由“
人”的文例推知。
总之,即凷字,在卜辞中除表示用牲之法以外,都读为屆,表示缓至和惩罚。以此来释读相关的卜辞,文义通畅无有不合。
( 原载《中华文史论丛》增刊《语言文字研究专辑》下册,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