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经济环境分析

一、马来西亚经济概况

1987年起,马来西亚经济连续10年保持8%以上的高速增长。1991年提出“2020宏愿”的跨世纪发展战略,旨在2020年将马来西亚建成发达国家,重视发展高科技,启动了“多媒体超级走廊”“生物谷”等项目。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出现负增长。马来西亚政府采取稳定汇率、重组银行企业债务、扩大内需和出口等政策,经济逐步恢复并保持中速增长。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马来西亚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出口下降,政府为应对危机相继推出70亿林吉特和600亿林吉特来刺激经济的措施。2009年纳吉布总理就任后,采取了多项刺激马来西亚经济和内需增长的措施,马经济逐步摆脱了金融危机影响,企稳回升势头明显。2015年马来西亚公布了第11个五年计划(2016—2020年),主题是“以人为本的成长”,拟通过提高生产力、创新领域、扩大中产阶级人口、发展技能教育培训、发展绿色科技、投资有竞争力的城市六大策略,继续推进经济转型,关注改善民生,增加国民经济收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培养具备先进思维的国民。2016年马来西亚提出2050国家转型计划(TN50),为马来西亚2020—2050年发展规划前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国家概况”, 2019年4月28日。

(一)国内生产总值

从表2.4可看出,马来西亚的国内生产总值是逐年增加的。2017年,马来西亚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1736.32亿马币(按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9%。

表2.4 2011—2017年马来西亚宏观经济数据

资料来源:马来西亚央行。

从图2.2可看出,马来西亚2017年的经济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预测2017—2020年的GDP增长率呈下降趋势,经济增长将放缓,但每年的GDP增长率较2016年均有提高,经济总体发展良好。

图2.2 2018—2020年马来西亚年度GDP增长预测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

(二)产业结构

马来西亚政府限制外商投资金融、保险、法律服务、电信、直销及分销等行业。但在2009年和2012年,马来西亚政府为了刺激外资进入,分别对外商开放了8个服务业领域(计算机相关服务领域、保健与社会服务领域、旅游服务领域、运输服务领域、体育及休闲服务领域、商业服务领域、租赁服务领域、运输救援服务领域),允许外商进行投资。同时,马来西亚政府鼓励外商进入其出口导向型的生产企业和高科技产业,并对外商实施优惠政策。

马来西亚在20世纪70年代前,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出口多依赖初级产品。70年代以后,马来西亚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行出口导向型经济,电子业、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发展迅速(见表2.5)。目前已实现了产业多元化发展。

表2.5 2016年马来西亚产业结构

资料来源:中国商务部——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

1.农业

马来西亚农产品以经济作物为主,主要有棕榈油、橡胶、可可、稻米、胡椒、烟草、菠萝、茶叶等。根据马来西亚棕榈油委员会数据显示,2016年油棕种植面积为573.8万公顷,同比增长1.7%;原棕油产量为1731.9万吨,同比减少13.2%。马来西亚棕油产量和出口量都仅次于印尼,为世界第二大生产国和出口国。根据马来西亚橡胶委员会数据显示,2016年天然橡胶产量为67.4万吨,进口量为93万吨。

2.采矿业

马来西亚探明矿产有30多种,锡矿资源非常丰富,素有“锡国”美称。除锡外,石油、天然气资源也比较丰富,生产的其他主要矿产还有煤、锡、金、铝土矿、稀土矿物、铁矿石、钛铁矿、硅砂和高岭土等。

3.制造业

制造业作为马来西亚重要经济支柱之一,是马来西亚最大的生产部门。2016年,马来西亚制造业产值达到2549. 5亿马币,占GDP的23%。2018年批准投资额中,制造业、服务和第一产业领域投资额分别为874亿马币(约218.5亿美元)、1034亿马币(约258.5亿美元)和109亿马币(约27.25亿美元)。其中,制造业投资与2017年的637亿马币相比,增长了37.2%。从产业领域来看,马来西亚制造业投资主要集中在石油、石化行业(32.9%)、基础金属产品(13.1%)、电子电器产品(11.2%)、纸业、印刷和出版(5.4%)、化学产品(5.0%)、橡胶制品(4.6%)等。此外,马来西亚政府鼓励外商在制造业领域投资,目前外商投资已成为推动马来西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机器设备、零部件和模具等中间产品制造业是马来西亚制造业的热门投资领域。

4.服务业

近年来,马来西亚通过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增长,将发展服务业列为其中的重点,使服务业成为马来西亚经济中最大的产业部门,其对GDP的贡献超过了制造业。2016年,马来西亚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54.2%,预计2020年达到60%。服务业涉及的范围包括水电、交通通信、批发零售、饭店、金融保险、不动产及政府部门提供的服务等,其中,马来西亚把金融服务、商业服务、旅游、教育、医疗卫生和批发零售列为重点发展领域,出台了相关的优惠政策进行扶持。

(三)其他

2016年马来西亚通货膨胀率为2.1%。国家预算收支方面,马来西亚国家银行数据显示,2016年,联邦政府财政赤字384亿马币。此外,截至2016年年底,马来西亚外汇储备946亿美元,外债规模9087亿马币,其中,短期外债3766亿马币,中长期外债5321亿马币。

2016年2月,惠誉(Fitch)维持马来西亚“A”级信贷评级,未来展望“稳定”。截至2017年6月2日,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对马来西亚主权信用评级为A3,展望为“稳定”。

二、马来西亚国内市场

据世界银行统计,马来西亚的人均国民总收入自1965年以来,总体上一直呈上升趋势,在2016年达到约1.22万美元。国内需求充足,劳动力市场稳定,将继续支持经济增长。

销售总额方面,2016年,马来西亚消费总额达8303.4亿马币(按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其中,私人消费总额为6756.5亿马币,公共消费总额为1546.9亿马币。

生活支出方面,马来西亚统计局最近一次家庭开支情况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度,马来西亚每个家庭每月平均总开销约为3575亿马币,其中,食物和软饮料的花费约为676马币/月,烟酒平均花费82马币/月,服装、鞋类平均花费约125马币/月,水电、燃气等平均花费约855马币/月,家具及房屋维修平均花费约136马币/月,医疗费平均花费约57马币/月,交通费522马币/月,通信费190马币/月,文化休闲175马币/月,教育费用39马币/月,在外用餐住宿费用454马币/月,其他花费264马币/月。

物价水平方面,据马来西亚央行数据显示,2016年消费者价格指数增长2.1%,符合市场预期。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较低的领域是交通类,2016年下降4.6%,房屋、水电、天然气和其他燃料类仅增长2.4%。

三、马来西亚对外贸易基本情况

马来西亚国际贸易与工业部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马来西亚对外贸易总额达1.49万亿马币,比2015年增长1.5%,其中出口增长1.1%,为7859.3亿马币,进口增长1.9%,为6986.6亿马币。按2016年平均汇率换算,2016年马来西亚对外贸易总额约为3579.8亿美元,同比下降4.4%。2018年马来西亚的出口表现良好,出口总额逼近1兆马币大关,达到9980.1亿马币,2018年贸易总额较2017年增长5.9%,达到18670亿马币。

四、中马经贸关系

(一)双边贸易关系

据马来西亚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马来西亚和中国双边货物贸易额为581.1亿美元,较2015年下降1.7%。其中,马来西亚对中国出口237.6亿美元,下降8.6%,占马来西亚出口总额的12.5%;马来西亚自中国进口343.5亿美元,增长3.7%,占马来西亚进口总额的20.4%。马方逆差105.9亿美元,较2015年扩大34.2亿美元。

2016年,马来西亚对中国出口最多的商品是电子电器、矿物燃料、机械设备、动植物油和矿砂,上述五大类商品的出口额依次为87.4亿美元、26.6亿美元、23.4亿美元、14.6亿美元和11.6亿美元,占马来西亚对中国出口总额的68.9%,其他对华出口商品还有橡胶及制品、塑料制品、有机化学品、光学仪器、杂项化学品等。马来西亚来自中国进口的商品主要有电子电器、机械设备、钢铁、塑料制品和矿物燃料,上述五类商品进口额依次为104.8亿美元、56.7亿美元、15亿美元、12.8亿美元和12.5亿美元,占马来西亚自中国进口总额的58.8%。除上述产品外,马来西亚从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还有钢铁制品、光学仪器设备、运输设备、杂项化学品、家具等。

中国为马来西亚最大贸易伙伴国、第一进口来源地及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在马来西亚的十大类进口商品中,中国出口的电子电器、机械设备和钢铁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但中国出口的塑料制品、光学仪器、运输设备和矿物燃料等仍面临来自日本、美国、德国、泰国和新加坡等国家的竞争。

据中国海关统计,2016年,中马双边贸易额达868.8亿美元,同比下降10.7%,中国对马出口额为376.6亿美元,同比下降14.4%,自马进口额为492.1亿美元,同比下降7.6%。

(二)双向投资情况

马来西亚对华投资始于1984年。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6年马来西亚对华直接投资项目242个,实际投资金额22.1亿美元;截至2016年年底,马来西亚累计在华投资项目6033个,实际投资金额74.7亿美元。2016年中国对马来西亚直接投资流量为18.30亿美元。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对马来西亚直接投资存量为36.34亿美元。

根据马来西亚投资发展局(MIDA)公布的数据,2016年批准的中国企业在马制造业投资总额是48亿马币(约合10.6亿美元)。

(三)承包劳务情况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6年中国企业在马来西亚新签承包工程合同666份,合同额达112.4亿美元,同比增长56.1%。完成营业额47.8亿美元,位列东盟国家之首;累计合同额达421.9亿美元。当年派出各类劳务人员1.29万人,年末在马来西亚劳务人员1.92万人。

(四)重要合作项目

中国在马来西亚投资的重点项目和企业主要有马中关丹产业园、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关丹港项目、中广核Edra电站项目、中国银行马来西亚分行、中国工商银行马来西亚分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马来西亚有限公司、山东岱银纺织马来西亚有限公司、山东恒源收购壳牌炼油厂项目、中车轨道交通装备东盟制造中心项目、晶科太阳能、品澳太阳能、旗滨玻璃、信义玻璃、广垦橡胶种植培育项目等。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承建的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合同总额约550亿马币,是中国企业境外在建的最大工程,将是未来几年马来西亚乃至东南亚最受关注的超级工程,也是“一带一路”倡议下最大的单体项目。

五、马来西亚经济规划及贸易协定

(一)经济发展规划

2010年3月底马来西亚政府提出“新经济模式”,着力提高人民收入,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加强社会包容性,提出之后10年推动马来西亚跻身发达国家行列的三大指导方针:①国民高收入:人均国民收入由6700美元增长到15000美元;②可持续发展:关注经济活动与发展对环境及自然资源的影响;③包容性发展:创造财富的同时兼顾社会分配的公平均等。共提出八大策略改革方案,包括:①鼓励私营领域发展,带动经济增长;②开发优质劳动力,降低对外劳的依靠;③创造具有竞争力的国内经济;④强化公共领域;⑤履行公正透明且有利于市场的政策;⑥扶持知识密集型产业;⑦开拓经济增长来源;⑧确保可持续发展。

2010年10月,马来西亚推出“经济转型计划”,关注支柱产业发展,推出12个国家关键经济领域,包括批发零售业、旅游业、商业服务领域、油气能源领域、电子电器产业、教育业、医疗保健领域、棕油与橡胶产业、通信设施领域、农业、金融服务业等。为推动该计划尽快开展,同时提出了总值1380亿美元的131项“切入点计划”,预计到2020年将创造330万个新的就业机会。

2015年,马来西亚政府公布第11个五年计划,主题是“以人为本的成长”,拟通过提高生产力、创新领域、扩大中产阶级人口、发展技能教育培训、发展绿色科技、投资有竞争力的城市六大策略,增加国民收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培养具备先进国思维的国民。

2016年,马来西亚政府提出2050年国家转型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使马来西亚在30年后成为全球经济排名前20的国家。

(二)贸易协定

1.全球贸易协定

马来西亚于1957年加入《关税和贸易总协定》,是WTO(世界贸易组织)的创始成员国。

2.区域贸易协定

马来西亚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创始成员国。2002年起,东盟国家开始启动自由贸易区建设,在区域内部实现贸易零关税。

2012年11月在第21届东盟峰会上,东盟十国及其六个自由贸易区伙伴(澳大利亚、中国、印度、日本、韩国和新西兰)签署了东南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并且宣布谈判开始。东盟主导的RCEP如果达成,将会形成一个人口约达30亿、GDP总和约为21万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量大约30%的贸易集团,并成为通往实现更大范围亚太自贸区的可能途径。

2015年11月,在第27届东盟峰会上,东盟领导人签署了《关于建立东盟共同体的2015吉隆坡宣言》,宣布2015年年底正式建成东盟共同体。会议同时通过愿景文件《东盟2025:携手前行》,为未来十年发展指明方向。

马来西亚已在东盟项下及双边项下签署了多项自贸协定,截至2016年,马来西亚已与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印度、智利、巴基斯坦及土耳其签署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据统计,2016年马来西亚与双边自贸协定伙伴的贸易总额达到9353.3亿林吉特,同比增长0.8%,其中马来西亚向自贸伙伴出口4900.5亿林吉特,占马来西亚对外出口总量的62.4%,自自贸伙伴进口4452.81亿林吉特。

(三)中马货币互换协议

2009年2月,马来西亚与中国达成双边互换协议。当时,这项协议规模为800亿人民币或400亿林吉特,为期3年;2012年两国续签该协议。协议签署后,马来西亚国家银行将被批准在北京设立代表处,使两国可以人民币和林吉特作为双边商贸结算,同时也使以本币作为融资的过程更为顺畅。2015年4月,马来西亚国家银行发表公告称,中国与马来西亚续签货币互换协议,维持1800亿人民币或900亿林吉特的互换额度,有效期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