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道路交通组织方法与实践
- 李瑞敏
- 1523字
- 2025-02-23 22:17:28
1.3 道路交通组织管理的分类
1.3.1 按照范围分类
根据道路交通组织管理措施的影响范围来看,可以分为宏观交通组织、中观交通组织和微观交通组织(见表1-1)。
表1-1 道路交通组织管理分类

1.宏观交通组织
宏观交通组织的主要内容是平衡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供需关系,面向的对象通常是整个城市区域或某个组团区域,通常采取的措施以规划措施、行政措施为主,对提倡的出行模式给以优先考虑,同时限制不提倡的出行模式的便利程度。宏观交通组织的相关措施例如交通需求管理、公交优先策略、全市范围的禁限行措施等。
2.中观交通组织
中观交通组织的主要对象是城市中的某个区域,通常是由多个交叉口、路段或大型交通流量集散点及其周边路网所构成。重点是解决路网中某个区域的交通问题,包括由于长期或短期的供需倒置及交通秩序混乱等导致的交通拥堵问题。中观交通组织的思路通常有如下几种:区域内交通压力的均分、区域外交通流的调整、时间上的均衡、区域交通需求的控制等。常用的一些中观交通组织方式如沿某条道路走廊或某个城市区域进行的单向交通组织、流向禁限、可变车道、专用车道、禁行管理等。
3.微观交通组织
微观交通组织管理优化是城市整体交通组织的基础,也是中观(区域)交通组织的基本单元。主要包括交叉口交通组织、路段交通组织、交叉口路段一体化交通组织,其组织重点是冲突分离、通行能力分配和路权分配。
从微观交通组织管理的内容来看,主要包括交叉口禁限流向与车种的确定,交叉口放行方法的确定,交叉口渠化,信号相位设置,信号相序与配时方案,交叉口管理方案,路段行人过街组织与渠化,路段公交站点及公交车道设计与渠化,导向车道、行车道、掉头、过街、公交站点一体化匹配设计,车道组织等。
1.3.2 按照措施类型分类
根据交通组织管理所采取的措施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规划措施、设施措施和行政措施。
规划措施在道路交通组织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其核心是针对特定区域内交通流的特性及其变化趋势,从规划层面出发,协调布置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结构和总量,充分利用现有道路空间,优化道路交通流在网络上的运行。
设施措施包括应用道路交通标志标线、交通信号等各类交通安全设施,交通管理设施和交通功能设施等,对城市道路交通流进行时间、空间、速度上的分离和管理。
行政措施中进行交通组织的最常用方式是交通管制。所谓交通管制是指交通管理部门根据交通管理法规,对车辆和行人在道路上的通行以及其他与交通有关的活动所制定的带有禁止、限制或指示性质的具体规定。
这三种措施虽然从各自的角度进行交通组织,但在具体实施时往往是相互结合、互相补充的。例如,在进行交叉口通行管制时,可能涉及交叉口的禁行组织、交叉口渠化、信号设置、标志标线设置等,往往需要将规划措施、设施措施和行政措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对交叉口合理组织的目的。
从道路交通组织管理的时效性和对象来看,还可以分为静态交通组织和动态交通组织。静态交通组织主要是对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综合组织优化管理,通过利用各类措施,消除道路交通网络系统中存在的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交通瓶颈,主要是对道路通行能力资源、停车资源等的组织优化。动态交通组织主要是针对道路交通网络上实时运行的交通流进行适应性调整,采用多种方式将道路交通流在网络上的实时分布均衡化,避免局部交通压力过大造成交通拥堵,重点是交通流量在道路网络上的动态分配,如自适应交通信号控制与交通诱导系统的整合。
在实践中还有一类城市道路交通组织管理措施是面向特定事件的交通组织管理措施,例如面向奥运会、世博会、世界杯等大型活动的较长时段的交通组织;面向马拉松、球赛、音乐会等短时交通组织;面向地铁施工、道路施工等施工区域的交通组织等。
(主笔:清华大学 李瑞敏,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李艳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