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企业成长调查研究报告(2014)
- 伊志宏
- 1003字
- 2025-02-18 05:08:47
2.1 导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同世界各国开展经济贸易合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对外贸易已成为中国经济最为活跃、增长最快的模块之一,中国也跻身为世界贸易大国。根据商务部统计,2013年,全国出口总额为2.2万亿美元(折合13.7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9%。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稳健增长,非金融类直接投资901.7亿美元,同比增长16.8%,直接投资利润再投资174亿美元,占19.3%。总体而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在不断加快。
从宏观层面上说,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原因有四:一是世界经济全球化是当前世界经济的主要趋势;二是我国加入WTO,产业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三是企业国际化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四是国际化能突破国内资源禀赋的约束,使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由此可见,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必然。因此,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参与到国际化竞争中。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实践,国内外学者对中国企业的国际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研究。学者们的研究指出,企业要想在国际化进程中获得优势,关键在于企业创新。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企业的创新能力决定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发展潜力,企业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必将来自超越竞争对手的创新优势。技术创新可以推动企业转型发展,可以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因此,企业可能争抢到更多的全球市场份额。为了鼓励企业创新,《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也明确提出,“要鼓励大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而从现阶段来说,中国的出口产品以加工贸易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技术含量普遍不高,附加值较低,因此产品的竞争力也较弱,难以抵御国际市场价格的波动。特别是伴随着经济危机带来的世界经济增速放缓,这种靠加工贸易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取得优势的贸易模式,使出口企业越来越多地面对来自发达国家的技术贸易壁垒、反倾销政策等所带来的困境。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出口企业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才能始终保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并最终走出困境。
本章以企业为研究载体,研究企业创新的异质性对企业国际化与国际化绩效的影响,从而为我国企业创新与国际化决策提供参考。本次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如表2—1所示。
表2—1 企业基本情况(%)

说明:地区分布根据国家计划行政区划分,有部分数据占比极小而剔除;有无国际化以有无出口或海外投资行为而区分;有无创新以有无创新投入而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