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驱动创新增长的力量:高层次科技人力资本形成的市场及财政机制研究
- 杨希
- 1353字
- 2025-02-23 06:10:26
第四节 研究意义
本研究探索教育阶段高层次科技人力资本形成的机制,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背景下,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本研究将对高层次科技人力资本投资的市场机制进行探索。当前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财政正尝试引入一定的市场机制,通过收取学费来补偿部分研究生教育的成本。该政策在理工科类专业的推广可能带来一些市场失灵问题,进而影响高层次科技人力资本的投资。本研究通过探索市场因素对理工科博士升学意愿的影响,解释高层次科技人力资本投资的市场机制,为教育财政资助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其次,本研究将评估不同类型资助方式对理工科博士升学意愿及学业发展的影响,有助于提升财政资源投入效率,从而更有效地促进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发展。
最后,本研究也将结合理工科博士升学意愿形成及学业发展的特点,考察现实当中的财政资金配置效率。通过与美国的比较,了解我国理工科研究生财政资助体系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为完善我国高层次科技教育财政体系提供政策启示。
在理论方面,本研究主要有三方面的贡献:
首先,本研究尝试对入学选择理论进行拓展,建立适用于分析高层次科技人力资本形成的综合理论框架。一方面,将结合发展经济学中关于科技与人力资本投资市场失灵的理论到入学选择模型当中。以往的入学选择理论关注的市场因素主要包括私人的成本和收益,不能反映出市场失灵对个人选择的影响。根据发展经济学的观点,科技人力资本投资可能面临着外部性、“低技能”均衡等市场失灵造成的投资不足问题,这种投资不足还将影响整体经济的增长。加入市场失灵相关的因素,可以更好地解释市场环境对科技人力资本投资选择的影响,并对发展经济学理论提供微观的实证检验。另一方面,本研究将在科技人力资本形成的理论框架当中纳入政府失灵的因素,考察财政资助对科技人力资本投资选择的影响。以往有不少研究探讨学生资助对升学选择的作用,从而对财政资助使用效率进行分析。
大部分研究主要是将财政资助作为促进入学机会公平的成本补偿工具,来考察资助的作用。本研究针对理工科研究生的资助与一般本科学生的资助有所不同的是,它更关注教育财政的效率功能。在分析科技人力资本投资的资助效果时,将主要关注财政资助对市场失灵的矫正作用。
其次,本研究将对科技人力资本形成当中财政资助的效果进行分析,对科技教育财政资助目标、方式进行探讨,丰富教育财政的相关理论。以往高等教育财政理论大都针对本科阶段,较常采用的是建立在高等教育外部性基础上的成本分担理论作为财政资源分配的依据。然而高层次科技人才的教育存在特殊性,相关理论也涉及除了外部性以外的市场失灵,如系统失灵造成的“低技能”均衡。另一方面,研究生层次的教育过程也和本科生存在较大的差别,学生参与发挥了较重要的作用,教育财政资源的投入方式和效果与本科生也可能存在差异。本研究将综合考虑到理工科专业的特点及研究生教育的特点,探讨科技人才博士教育投资的影响因素及财政资助效果,讨论高等教育财政理论在科技人才教育的适用性,力求对原有的高等教育财政理论进行丰富。
最后,本研究还尝试构建若干指标,衡量一国的科研资助体系对科技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这些指标可用于分析国内的财政资金流向科技人才培养的路径,它能够用于跨国比较,了解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科技人才资助体系特点,为我国研究生资助体系完善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