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杂说在线阅读
会员

易经杂说

南怀瑾著述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哲学东方哲学14.9万字

更新时间:2020-01-20 14:37:21 最新章节:南怀瑾先生著述目录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易经》(又名《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占筮书,同时也是一部凝结着远古先民睿智卓识的哲学著作。它以象征阳的“——”(又称“阳爻”)和象征阴的“——”(又称“阴爻”)为基本符号,以八卦(每一卦由三爻组成)及由八卦中任意两卦交相叠合而成的六十四卦(每一卦由六爻组成)为基本图形,通过对这些卦象的解释,阐述了事物和现象生成变化的法则。本书是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有关《易经》的讲记。其中,前部分主要介绍了《易经》的一般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后部分着重解释了六十四卦(始“乾卦”,终“未济卦”),而以对“乾卦”的解说为最详。内容包括:卦名、卦辞、爻辞,以及解释它们的《彖辞》《象辞》《文言》等。具有深入浅出、通俗易晓的特点。兹经版权方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授权,将老古公司二〇一〇年十二月版校订出版,以供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二〇一七年六月
上架时间:2016-03-01 00:00:00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南怀瑾著述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西方文化遵循的是本质,而本书为您介绍的是一种“陌生的文化”,一种“非本质/不在场的文化”。在西方,陌生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被全力排除或强制利用的对象,它未曾现身于本己的内在之中。那么如今呢?如今还有陌生者吗?现在人们乐于相信,大家基本上都一样。如此一来,陌生者就再次从本己的内在之中消失了。东亚思想完全朝向内在。道则完全与世界的内在,与事物的“就是如此”,与此地此时融合在一起。在东亚的想象世界里,
    (德)韩炳哲哲学5.9万字
  • 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前半期是日本经历剧烈动荡的时期。在不足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处于亚洲一隅的日本被卷入世界市场,从建设近代国家到追求成为“世界的日本”,再到最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投降。日本的近代化过程也是不同思想激烈交锋的过程。面对国家建设,日本的思想家提出了不同的国家构想,包括日本最伟大的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以翻译出“哲学”一词而名闻天下的西周、被称为“东洋卢梭”的中江兆民、创办民友社的德
    (日)鹿野政直哲学15.4万字
  • 《山寨:中国式解构》:中国思想从一开始就是解构的,因为它与存在和本质从根本上决裂开来。在中国,不断的转化即是一种创造和创新的方法。山寨运动将创新解构为“从虚无中创造”(“无中生有”),那么山寨就是“去—创造”。它把同一性与变化的差异,即把同一性与主动的、积极的差异化对立起来,把存在与过程对立起来,把本质与道路对立起来。以这种方式,山寨体现着真正的中国精神。《不在场:东亚文化与哲学》本书为您介绍的是
    (德)韩炳哲哲学13.9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该书选择“文本秩序”为切入点,将桓谭与两汉之际对经典文本的阐释方式揭示出来,甚具典型意义。作者认为文本秩序与社会秩序具有密切的联系,甚至一定程度上说,文本秩序是社会稳定程度的反映。由此出发考察了桓谭与两汉之际的学术背景、古今文经学的争辩、桓谭的史学、音乐、政治、军事、文学等思想。对当下颇为引人注目的文本研究当有启发与推动作用。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孙少华东方哲学26.6万字
  • 会员
    《日本哲学与思想研究》为中华日本哲学会的会刊。中华日本哲学会作为研究日本哲学、思想与文化的全国性学术团体,成立近四十年来,积极开展对日本哲学与思想、文化方面的学术研究,并促进中日两国在这一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本辑内容涉及日本战后、近代以及近世的哲学、思想和文化,作者为国内知名高校的权威学者,并设置了特邀日本学者论坛及代表我国日本哲学、思想研究领域新生力量的青年学者论坛,可以体现目前国内外日本哲学、
    刁榴东方哲学23.8万字
  • 会员
    李退溪是朝鲜朝最为重要的儒学家之一。本书以朝鲜儒学的一段公案——“四七之辩”开始谈起,以文献考据和哲学分析为基本方法,重点分析了李退溪的“理气互发”说和心学思想的理论渊源与后学影响。李退溪受《周易》和周敦颐《太极图说》中动静说的启发,推发了“理”之能“发四端”的可能性,由此建立了人性之善与天理之间牢不可破的联系。退溪心学的形成与宋、元、明时期儒学的多元化发展有关,是以朱子思想为根基对《心经附注》、
    金香花东方哲学21.1万字
  • 会员
    《传习录》由王阳明弟子所记,是王阳明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的简集,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观点,是儒家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传习”一词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该书卷上主要阐释知行合一、心外无物等观点,经由王阳明亲自审阅。卷中收集了八篇王阳明亲笔写的书信,除了回答有关知行合一、格物说等问题之外,还讲了王学的内容、意义以及宗旨,另还附有两篇阐释王阳明教育观点的短文。卷下主要是说致良知,虽未经王
    (明)王阳明 思履东方哲学42.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