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棂洒进房间,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柳芸迷迷糊糊地睁开眼,耳边传来整齐的读书声,声声入耳,驱散了最后一丝睡意。她本想再睡个回笼觉,却被这朗朗读书声彻底扰了清梦。
翻了个身,柳芸将被子拉过头顶,试图隔绝外界的声音,却发现这举动毫无作用。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清亮的童声此起彼伏。
无奈之下,柳芸掀开被子坐起身来。晨光中,她的长发略显凌乱,眼中还带着些许倦意。
伸了个懒腰,她随手抓起搭在床头的外衣披上,推开房门。
门外的景象让她驻足。石阶上,四个孩子正襟危坐,手中捧着书本,和一群身着儒衫的书生一起读书。
朝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镀上一层金色的光芒。
大郎坐得最端正,目不斜视;二郎时不时偷瞄旁边的书生,似乎在比较谁的声音更响亮;三郎虽然年纪小,却也有模有样地跟着念;最小的四娘则是一边读一边晃着小脚丫,活泼可爱。柳芸倚在门框上,看着这温馨的一幕,嘴角不自觉上扬。
这样的清晨,虽然被吵醒有些不快,但看到孩子们如此用功,一切烦恼都烟消云散了。
韩宇从外面买菜回来,手里提着一个竹篮,里面装满了新鲜的蔬菜。
看到柳芸醒了,他赶紧放轻脚步走过来:“吵醒你了?”
“没事。”柳芸摆摆手,目光依旧停留在孩子们身上,“他们什么时候开始读书的?”
“天刚亮就起来了。”韩宇笑道,“一听说今天要去看龙舟赛,比平时醒得都早。”
“龙舟赛?”柳芸这才想起昨夜答应的事儿。
正逢今日是端午节。
“对,午时开始。”韩宇压低声音说,“我特意打听过了,去晚了怕是连站脚的地方都没有。往年都是人山人海,今年听说还请了京城来的龙舟队,肯定更热闹。”
柳芸点点头:“那让孩子们先把功课做完。”
话音刚落,四个孩子齐刷刷转过头来,眼中满是期待。原来他们早就竖起耳朵偷听大人的谈话了。
“阿娘,我们可以去看龙舟赛吗?”四娘眨着大眼睛问,小脸上写满了期待。
“当然可以。”柳芸笑道,“不过得先把早读完成。”
兄妹四人欢呼雀跃,周围的书生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喧闹声吓了一跳。
柳芸连忙做了个噤声的手势,孩子们这才意识到失态,赶紧捂住嘴巴,又重新投入到读书中。韩宇将菜篮放到厨房,开始准备早饭。
柳芸则回房梳洗打扮,等她再次出来时,早饭已经准备好了。
饭桌上,四个孩子还在兴奋地讲述早上的经历。
“阿娘,这天有好几位学长陪我们一块看书!”四娘一边扒饭一边说,“他们说话可好听了。”“是啊是啊,”二郎也跟着附和,“有个大哥哥还夸我读书声音洪亮呢!”
“慢点吃,”柳芸给三郎夹了块青菜,“小心噎着。”看着孩子们开心的样子,柳芸心中暖暖的。
这些日子虽然过得清贫,但能看到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就是最大的幸福。
“对了,”柳芸忽然想到什么,“今晚回来,开始给大家指导写作,记录这特别的一天。”
话音刚落,四个孩子的表情瞬间凝固。
柳芸忍住笑意:“怎么,不喜欢写日记?”
“喜、喜欢...”四个孩子僵硬地挤出笑容,眼神却不约而同地飘向别处。
“写日记可以帮助你们提高写作能力,”柳芸循循善诱,“而且以后再看,就能想起今天的开心时光了。”
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但脸上的表情依旧写满了抗拒。
用过早饭,一行人便往城南赶去。韩宇还叫上了韩顺和顺子一起,两家人说说笑笑,朝着比赛地点走去。
路上行人渐多,大家都是去看龙舟赛的。街道两旁摆满了小摊,卖艾草、粽子的,卖香囊、五彩绳的,应有尽有。
四娘看得眼花缭乱,拉着柳芸的手指指点点。“阿娘,那个香囊好漂亮!”
“阿娘,那个粽子好香啊!”柳芸笑着摸摸女儿的头:“待会回来给你买。”
然而等他们到达石桥时,发现早已是人山人海。
河岸两边挤满了人,就连桥上都站满了看热闹的百姓。
“爹,我们看不到了。”大郎失望地说。
韩宇神秘一笑:“跟我来。”他带着众人绕过人群,走到东面石桥旁边那颗参天大树底下。
这是一棵枝繁叶茂的老槐树,树干粗壮,枝杈交错。
柳芸看着那高大的树干,挑眉问道:“莫非你想叫我们当猴子上树?”
“聪明!”韩宇眼睛一亮,“我早上特意来看过了,从这里的视野最好,而且树枝结实,完全能承受我们的重量。”
柳芸无奈地摇摇头,看向怀里的三郎四娘:“你们怕高吗?”
“不怕!”两个小家伙异口同声。
“好。”柳芸嘴角一勾,运起内力,双手一抛,三郎四娘便稳稳落在了树杈上。
这一手轻功,看得韩顺和顺子目瞪口呆。他们虽然知道柳芸会些功夫,但亲眼见到还是觉得不可思议。
韩顺还没反应过来,就见两个孩子像猴子一般灵活地爬上了树。
树冠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枝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为这场即将开始的龙舟盛会伴奏。
大郎和二郎更是不知天高地厚,直接往最高处攀去。
他们灵巧地在枝干间穿梭,像两只欢快的松鼠,很快就找到了最佳观赏位置。
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树叶,在他们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河风徐来,树枝随风摇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