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能源汽车安全作业规范与维护保养(彩色版配实训工单)
- 吴海东 周广春 樊永强主编
- 2389字
- 2025-05-07 12:10:46
一 高压电对人体的危害
1.电流对人体的危害
人碰到带电的导线,电流通过人体称为触电,如图1-1所示。触电时,电流会对于人体和内部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电流通过人体内部,对人体伤害的严重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通电时间、电流途径、频率及个体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图1-1 人体触电
(1)电击
电击是电流对人体内部组织的伤害,为最危险的触电伤害,85%以上的触电死亡事故是由电击造成的,此时,容易在人体中产生“生物学效应”,破坏人体内部细胞的正常工作,主要表现为使人体产生刺激和兴奋行为,如心脏颤动、肺部呼吸异常等。当电流通过人体肌肉组织时,会引起肌肉收缩,如图1-2所示。

图1-2 电流通过人体肌肉组织的反应
由于电流引起神经细胞激动,使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发出不同的指令,从而产生不同的人体反应;同时,由于人体的正常生理工作需要持续的微弱生物电,使人体保持一定的生物规律,而通过人体的外电流会破坏这种生物规律,产生诸如“心律不齐”等问题,如图1-3所示。
(2)电伤
电伤是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光效应等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尽管电伤的危险性较电击危险性低,但往往会导致身体上的残缺伤害和身体受损印记,如图1-4所示,因此绝不能忽视。

图1-3 电流引起神经细胞激动

图1-4 电伤的危险性
2.电压的危害
当人体发生触电时,对人体产生危害的主要是通过人体的电流。当通过人体的电流在5mA以下时,一般只产生麻木的感觉,没有生命危险。通过人体的电流取决于电压与人体电阻,干燥情况下人体手与手之间的电阻可达1080Ω,故一般25V以上的交流电、60V以上的直流电都具有危险性。各国对安全电压的规定不尽相同,以GB 4943.1-2011《信息技术设备 安全 第1部分:通用要求》(对应IEC 60950-1:2005)为例,规定交流电峰值电压<42.4V或直流电电压<60V为安全电压。
从规定的安全电压可以看出,交流电压比直流电压更低,说明交流电比直流电更加危险。我们通常说交流电的电压时,是指其电压有效值,以有效值为25V的正弦交流电与60V的直流电为例,如图1-5所示。有效值为25V的正弦交流电的峰-峰值电压为有效值的倍,约为2.82倍,即峰-峰值电压为25×2.82=70.5V。可见,有效值为25V的正弦交流电实际峰-峰值电压比60V的直流电压还要高,触电时通过人体时的电流也更大,故危害更大。
此外,通过人体的交流电流容易使肌肉组织和心室发生颤动,从而使心脏不能够产生有效的收缩和舒张,保证全身的供血,也就是功能性的心脏停跳,危及生命。当交流电的频率与心跳频率相近时,对心脏造成的危害更大。

图1-5 安全电压范围
3.电流的危害
有约5mA的电流通过人体时,就可视作是“电气事故”,会产生麻木感,但仍可以安全导走电流;体内通过的电流达到约10mA时,到达了导出电流的极限,人体开始收缩,无法再导走电流,电流的滞留时间也相应地增加;30~50mA交流电的长时间滞留会导致呼吸停止以及心室纤维性颤动;经过人体的电流到达约80mA时,被认为是“致命值”,见表1-1。
表1-1 流过人体的电流人体产生的反应

(续)

4.高压电与人体伤害
电流通过头部可使人昏迷;通过脊髓可能导致瘫痪;通过心脏会造成心跳停止,血液循环中断;通过呼吸系统会造成窒息。
因此,从左手到胸部是最危险的电流路径;从手到手、从手到脚也是很危险的电流路径;从脚到脚是危险性较小的电流路径。一旦电流由一手进入,另一手或一足通出,电流通过心脏,即可立即引起室颤;通过左手触电比通过右手触电严重,因为这时心脏、肺部、脊髓等重要器官都处于电路内。人体电阻值如图1-6所示,电流流经人体不同部位的电阻值见表1-2。

图1-6 人体电阻值
表1-2 电流流经人体不同部位的电阻值

人体电阻的大小取决于衣服、皮肤湿度,体内电流路径的长度和类型等因素。有电流流过的身体部位处衣服越厚、越干,电阻值越大。如果皮肤上有水或雪,那么身体电阻就会降低。如果身体内电流经过的路径较短,那么电阻就要比电流流过较长路径时小。
人体有害电流的严重程度表示各触电接触持续时间的触电危险。从电流强度达到约30mA时开始存在死亡危险,触电接触持续时间的危险范围如图1-7所示,对应各类强度范围1~4的伤害见表1-3。

图1-7 各触电接触持续时间的触电危险
表1-3 对应各类强度范围的伤害


图1-8 电流值参照图
当一个288V直流电压穿过人体后,可以通过欧姆定律粗略计算出通过人体的电流:人体电流I=U/R=288V/1080Ω=0.27A;0.27A,也就是270mA,将这个电流值参照图1-8可以发现,如果在心脏的滞留时间达到10~15ms,那么就会致命。
人体皮肤的电阻值为0.1~1MΩ,但在有些情况下也可能降为零,尤其是当皮肤潮湿或者有伤口时,阻值会明显下降。
5.安全电压的标准
国标GB/T 3805-2008《特低电压(ELV)限值》(图1-9)中规定,安全电压值的等级有42V、36V、24V、12V、6V五种,同时还规定当电器电压采用了超过24V时,必须采取防止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措施。
例如:特别危险的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电动工具应采用42V特低电压;有电击危险的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照明灯和局部照明灯应采用36V或24V特低电压;金属容器内、特别潮湿处等特别危险的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照明灯应采用12V特低电压;水下作业等场所应采用6V特低电压。如果不是要求有特殊作业环境的话,一般安全电压是指36V,这是因为在工频电流中,人身能摆脱电源的电流值是30mA左右,而人体电阻在干燥的环境中一般在1000~2000Ω范围内。

图1-9 国标安全电压
据国标GB 4943.1-2001等效于IEC/EN 60950可知,安全电压:<AC42.4V或DC60V。
6.人体触电方式
能够对人体产生触电的前提是人体与触电源之间形成了回路,有电流流经人体后才会导致触电。新能源汽车的高电压系统是与车身之间隔离的,因此,在图1-10所示的这种情况下,人体不会产生触电,原因就在于人体没有与直流电源之间形成回路。

图1-10 非触电情况
当新能源汽车的高电压部件发生对车身搭铁故障时,如图1-11所示,人体在同样的情况下就有可能发生触电事故。

图1-11 触电情况
在实际工作中,维修人员应该避免因操作而导致自己与电压系统形成回路,例如图1-12所示的这种触电方式是大多数维修人员能够理解的。
但是在图1-13所示的两种间接触电形式却是很容易被维修人员所忽视的。

图1-12 触电方式

图1-13 两种间接触电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