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有个书生进京赶考,仆人挑着行李跟在后面。走到荒野时突然刮起狂风,把行李担上的头巾吹掉了。仆人大喊:“落地啦!”书生听了心里不舒服,叮嘱道:“以后别说‘落地’(科举没考上),要说‘及第’(科举中选)。”仆人答应下后,重新捆紧行李,嘟囔着:“这回就算飞上天去,也再不会‘及第’了!”

第一个故事是古人的谐音梗,颇为有趣,其实,爱听吉利话是人们从古至今的心理习惯。现代人也是一样,买房子的时候,四楼往往便宜点,六楼、八楼就要贵些了。

2.一位将军出征,即将落败,这时天空忽然降下天神助阵,反败为胜。将军跪拜道:“敢问尊神名号?”只见云雾中浮现箭垛形状,传来浑厚声音:“我乃箭靶神。”将军很惊讶地说:“末将何德何能,竟劳驾靶神相救?”那靶子幻化成神将模样,抚须大笑:“念你往日在校场操练,百箭穿空,从未有一支伤及本尊啊!”

这个故事,用两句话转换:“为什么救我?”“因为你善!”

3.有个书生租住寺庙的僧房读书,却天天出门游玩。有天中午吃过饭,书生回到屋内,冲书童喊道:“拿本书来!”书童递上《昭明文选》,书生瞥了一眼道:“低了。”书童又捧来《汉书》,书生又说:“低了。”再换成《史记》,还是被嫌弃:“还是低了。”一旁的老和尚看得目瞪口呆,说道:“这三部书只要精通一部,都算得上大学问家,你怎么都说低了?”书生打着哈欠说:“你懂什么?我这是要睡午觉,拿书当枕头罢了。”

《史记》可是一部超厚的书啊!这位书生的脖子太长了。

4.有个鬼魂即将投胎转世,因为他前世贫苦,阎王爷判他投生到富贵人家。鬼却恳求道:“我不求大富大贵,只愿这辈子衣食无忧,没有是非纷扰。能每日点柱清香、喝杯粗茶,安安稳稳过日子就心满意足了。”阎王爷笑道:“你要金银财宝的话,我可以再加你几万两,但你说的这种清净自在的好日子,那是不能让你如愿的!”

富贵难得,清福更难得!

5.有个岁贡生被派去当教书先生,刚上任时妻子到学馆探望。一进门突然嚎啕大哭,丈夫吓得连忙问原因。妻子抹着眼泪说:“我熬了这些年,原想着你总算脱离苦海不当学生了,哪知道你这书呆子——从前坐学生板凳,如今换到先生讲台,转来转去还是在学堂里打转啊!

其实现代社会中,能留校任教是好多博士心中的夙愿了。

6.有个教书先生嫁女儿,洞房花烛夜三更天了,他还在前厅背着手来回踱步。家仆劝道:“老爷,夜深了,您该歇息了。”先生突然跺脚骂道:“蠢材!你哪里晓得?此刻,小畜生定在放肆!”

我其实并不觉得这个教书先生迂腐,反而觉得他是个挺真实的父亲。现代社会的父亲,在嫁女儿时大概也有类似的心情吧。

7.有个私塾先生为了保住饭碗,变着法儿夸学生聪明。东家不信,当场考校对对子。先生出题:“蟹。”学生张口对道:“伞”。东家感到不能理解,先生却竖起大拇指说道:“妙啊!螃蟹横着走,雨伞竖着撑,横竖相对,对得好!”东家又让先生出两个字的题,先生出题道:“割稻。”学生脱口而出:“行房。”东家抄起扫帚就要打人,先生赶紧拦住说:“您细品!割稻是为了存粮防饥,行房是为了生娃防老——这意境,这格局,简直是千古绝对!”

这个老师应该去说相声,他最适合《扒马褂》那一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