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寒门少年的启程商界传奇之路
1993年夏末,六盘山余脉蒸腾的热浪卷着黄土,在鱼儿梁上空翻涌不息。蝉鸣声像是被烈日烤得奄奄一息,断断续续地贴在皲裂的土墙上,仿佛连呼喊都没了气力。林宇倚着土坯房那面斑驳的门框,目光越过被晒得蔫头耷脑的庄稼,投向远处蜿蜒如蛇的盘山公路。他喉间泛起一丝咸涩,那味道像是母亲腌制的酸菜,也是他十八年来吞咽的生活滋味。
这里是个离县城不算远,却仿若被时代遗忘的西北小山村。岁月在这里刻下了深深的痕迹,陈旧的土坯房、坑洼的土路,无一不诉说着村庄的沧桑。父亲林生全曾是建设兵团的推土机手,那时的他,在广阔的天地间挥洒着青春与热血,推土机的轰鸣声就是他最熟悉的旋律。包产到户后,他带着满手的老茧和对家乡的眷恋回到这里,扛起锄头,从此与黄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了一名地道的庄稼汉。每天天不亮就出门劳作,直到夕阳西下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母亲李秀兰总是裹着那条褪色的蓝头巾,虽然目不识丁,却有着勤劳坚韧的品质,把三个孩子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在这个贫困的家庭里,大姐二姐早早辍学,她们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只为帮衬家务,为家庭减轻负担。而全家,都把改变命运的希望寄托在了这个戴着黑框眼镜、总在煤油灯下苦读的小儿子身上。
当县一中的老师骑着二八自行车送来录取通知书时,正是日头最毒的时候。毒辣的阳光炙烤着大地,整个村庄都被笼罩在一片炽热之中。李秀兰用围裙擦了擦手,颤抖着接过那张印着烫金大字的纸,她把通知书翻来覆去地摩挲着,浑浊的眼睛里映着“京都商学院”的字样,仿佛那是世间最珍贵的宝物。林生全蹲在门槛上,吧嗒吧嗒抽着自制的旱烟卷,烟灰簌簌落在补丁摞补丁的裤腿上,他的眉头紧锁,眼神中满是忧虑。
“学费得三百八。”林生全的声音像砂纸磨过,带着岁月的沧桑和无奈,“加上路费、被褥......”话没说完,李秀兰已经转身进了里屋,窸窸窣窣翻出个红布包——那是她多年来省吃俭用,给两个女儿攒的嫁妆钱。她看着红布包,眼神中闪过一丝犹豫,但很快就坚定起来,为了儿子的未来,她愿意付出一切。
林宇攥着皱巴巴的录取通知书,指甲深深掐进掌心。他太清楚家里的状况了,去年父亲摔断腿,家里还欠着大队的医药费,这笔债务就像一座大山,压得全家人喘不过气来;大姐的婚事因为拿不出嫁妆一拖再拖,看着大姐眼中的失落,他心疼不已;更知道母亲半夜躲在灶房里,就着月光给人缝补衣裳挣零钱,那佝偻的身影,成了他心中最刺痛的画面。
“我去砖厂。”第二天早饭时,林宇把啃了一半的苞谷馍推到母亲面前,眼神坚定地说道。他的声音虽然平静,但却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决心。
李秀兰的筷子“当啷”掉在粗瓷碗里,满脸的震惊和担忧:“那是男人干的活!你这细胳膊细腿......”她的声音哽咽了,作为母亲,她怎么舍得让自己的儿子去干如此繁重的体力活。
“我在兵团推了十年推土机,啥苦没吃过?”林生全突然把碗重重搁在桌上,震得咸菜碟子直晃,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倔强,“娃想去,就让他去!”其实,他的内心也充满了不舍和心疼,但他知道,儿子已经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追求,他不能阻拦。
第三天清晨,天还没亮,林宇就跟着同村几个汉子挤上拉砖的拖拉机。拖拉机发出“突突”的响声,碾过尘土飞扬的土路,缓缓前行。林宇望着窗外渐渐模糊的土坯房,突然想起昨夜母亲往他帆布包里塞熟鸡蛋的情景。那是家里唯一的老母鸡下的蛋,母亲一直舍不得吃,却都留给了他。想到这里,他的鼻子一酸,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砖厂里,热浪裹挟着煤灰扑面而来,刺鼻的气味让人喘不过气来。厂长打量着林宇单薄的身板,嘴角露出一抹冷笑:“扛得动三百块砖算你过关。”林宇二话不说,弯腰抱起一摞红砖。粗糙的砖棱硌得虎口发麻,没走出五步,汗水就顺着脊梁骨往下淌,浸湿了他的衣衫。
“慢着!”一个满脸煤灰的老师傅拦住他,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关切,“你这样硬扛,不出三天腰就废了。”老师傅耐心地教他用宽布条捆住砖垛,借力往肩上送。林宇学得认真,每一个动作都反复练习。可即便如此,第一天下来,他的肩膀还是肿得老高,衬衣黏在伤口上,脱下来时渗着血珠。但他没有抱怨,只是咬着牙,默默忍受着疼痛。
夜晚睡在大通铺上,四周弥漫着工友们身上的汗味和砖厂特有的气息。林宇听着工友们此起彼伏的鼾声,小心翼翼地摸出藏在枕头下的录取通知书。月光透过砖厂破旧的窗户,洒在“京都商学院”几个字上,镀了层银。他咬着牙在心里盘算:砖厂一天工钱两块五,加上乡亲们凑的,还得再干四十天......在这漫长的四十天里,他经历了无数的艰辛和磨难。烈日下,他的皮肤被晒得黝黑,甚至脱了一层又一层皮;暴雨中,他依然坚持工作,浑身湿透,却从未有过一丝退缩的念头。
四十天后,林宇揣着带着砖灰味的钞票回到家。李秀兰摸着他晒脱三层皮的胳膊,眼泪啪嗒啪嗒砸在他手背上,心疼得说不出话来。林生全背过身,偷偷抹了把脸,却把家里唯一的老棉袄塞进他行李箱:“城里冷,别冻着。”他的话语虽然简短,但却饱含着深深的父爱。
开学那天,全村人都聚在村口的老槐树下,为林宇送行。李大爷塞来一把炒黄豆,那是他自家种的,饱含着对林宇的祝福;王婶往他兜里塞了两个馍馍,那是她起早贪黑做的,充满了浓浓的关爱。拖拉机发动时,林宇听见二姐在后面喊:“弟,好好念书!”回头望去,尘土飞扬中,母亲的蓝头巾渐渐成了一个模糊的点。但他知道,那是家的方向,是他永远的牵挂。
拖拉机颠簸着驶向县城,林宇望着车窗外连绵的山脉。山的那边是什么?是机会,是挑战,还是改变命运的钥匙?他不知道,但攥着录取通知书的手,却越握越紧。他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他坚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够走出这片大山,实现自己的梦想,改变全家人的命运。在那一刻,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在京都商学院好好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不辜负家人和乡亲们的期望。而这一段艰苦的经历,也将成为他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激励着他在未来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无所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