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草”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汉,在史学家班固编撰的《汉书》中凡见三处。据考,早在两千年前,“本草”就已经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或独立的知识体系,拥有了一批从事本草研究的专门人才队伍。“本草”一词的出现和“本草待诏”的重大举措,在本草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和里程碑意义,标志着本草研究和本草事业正式扬帆起航。
东汉末年(约2世纪),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问世。它构建了中药学的体系框架,奠定了中药学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引领了中药学的未来发展方向。源远流长的本草历程,体现了传承与创新的发展脉络,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的辉煌成就。浩如烟海的本草文献,承载了璀璨的中医药传统文化,汇聚为科学性与原创性的知识宝库。守正本草,知常达变,传承创新,这是中医药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和光荣使命。
“钩玄”一词,语出唐代韩愈《进学解》。“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成语“提要钩玄”也出自于此。其核心就是要把握重点,抓住要害,执简驭繁,阐发精髓。是书从“本草”切入,从“钩玄”发力。它不同于一般的本草著作简介,重在溯本求源、探幽发微、凝练精华、弘扬学术、建立本草自信、促进学科发展。这是一项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工作,其难度自不待言。本草是中药学术之源,是传承与创新之本。从本草寻根,从源头把握,这是中医药人强基固本的必由之路。尽管“钩玄”非积学功深所能及,我们仍不遗余力,旁征博引,锲而不舍,潜心研究,愿为本草学术研究尽绵薄之力。
本书以历代本草为主线,共收载古代本草著作80余部。按我国历史时期划分为六章。每章先叙时代背景、本草发展特点和学术特色,然后按成书年代先后分述有代表性的本草著作。本草著作分为【概述】和【钩玄】两部分撰写。其中,【概述】主要介绍作者及本草著作的基本概况,【钩玄】主要凝练本草著作的学术特色和主要成就。书末附有历代本草著作名称索引,以便查询。
本书由湖北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和广东药科大学等长期从事本草研究的专家、教授共同编写,主编审定。在编写的过程中,得到了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参考并引用了许多同道的宝贵资料,在此一并致谢。国医大师梅国强教授在百忙之余,审阅全书,并撰写序言,对本书给予充分肯定和褒奖,对此深表谢忱!
由于作者学识和水平所限,书中疏漏或意犹未尽,不足乃至错误之处难免,敬请广大同仁校正。
周祯祥 张廷模
2023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