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宿舍办公

严老师也在系统上选择了确认。我知道以后的我就要和严导师绑定在一起,荣辱与共了,当然,让我没想到的是光荣都是他的,屈辱都是我或者我们的。

导师确认后,严老师再一次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开门见山地说到“因目前学校办公场地资源紧张,难以满足研究生日常科研办公需求,经过我与学校反复申请,学校允许你们在宿舍开展科研工作,另外呢,你们宿舍具备稳定的网络、电源等基础办公条件,能够满足文献查阅、数据处理、论文撰写等常规科研工作需求。同时,相较于图书馆、自习室等公共场所,宿舍环境更为私密安静,可有效减少外界干扰,让你们更专注于科研任务。此外,宿舍办公还能避免因场地距离过远导致的时间浪费,使学生能够更灵活地安排科研进度,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开展工作。”

我心想,老师没能力,连科研场地都解决不了,还把让我在宿舍办公说的如此冠冕堂皇。当然,这些话我也只敢在心里想想。

我随即问到:“老师,那学校给配备科研电脑吗?我看我们宿舍其他老师的学生都已经配备了。而且科研组还报销了校园网的费用。”

严老师低头不语,半晌才说到:“他们科研组配备的电脑,大多数是以往的学生毕业了,淘汰下来的旧电脑,性能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科研需求了。我正在选购电脑,到时候选购好后在给你们配备,另外,你在大学的时候没有买笔记本电脑吗?先用着吧,应该能满足目前的科研需求。”

“得,电脑没要到,还把自己的电脑搭进去了”。我同样心里想到。

回到宿舍后,我和舍友聊着导师的事情,他们都有导师给安排的办公场地、办公电脑、以及800元的科研补助。

我盯着桌上那台用了四年的笔记本电脑,塑料外壳磨得发亮,14寸的屏幕盯久了眼睛酸痛。风扇在运行文献管理软件时就发出拖拉机般的轰鸣,更别提处理实验数据了。

“要不你用我的备用机?上个月刚换的。”隔壁床铺的小陈递来一台银色超薄本,我盯着他桌上那台崭新的工作站,金属外壳还贴着“XX科研组专供”的红色标签,突然觉得眼眶发烫。“谢了,不用。”我把自己的旧电脑往怀里搂紧些,像是护住一件千疮百孔的铠甲。

窗外暮色渐浓,楼下实验室方向的灯火次第亮起。我想起严老师说“正在选购电脑”时,手指在桌上无意识的摩挲。手机屏幕亮起,班级群里弹出消息,另一个课题组的导师带着学生聚餐,九宫格照片里每个人面前都摆着崭新的平板电脑。

“听说他们组的打印机连彩色扫描都能自动双面。”舍友小王刷着朋友圈感慨。我默默合上电脑,把发烫的机身贴在冰凉的膝盖上。原来同样是研究生,有人在窗明几净的实验室享受科研,有人却要在逼仄的宿舍里,用淘汰的设备和透支的热情,去填补导师口中“灵活安排”的窟窿。

深夜的宿舍安静下来,我摸黑打开电脑,屏幕冷光映得墙面发白。文档里密密麻麻的数据像无数蚂蚁啃噬神经,风扇突然发出一声刺耳的卡顿,随即彻底沉默。黑暗中,只有远处实验室的灯火依然固执地亮着,像永远到不了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