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的天空泛起鱼肚白,山林间飘荡着破晓前的寒气。
毕摩带领全村人来到后山一处专门用于火葬的“祖灵场“。这是一块寸草不生的圆形空地,中央堆放着常年备用的松木柴堆,四周环绕着七块黝黑的火葬石——每块石头都被经年累月的火焰烧得龟裂。
四个壮年男子将封存怨灵的水缸放置在柴堆中央,缸里的黑水翻涌不息,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咕咚“声。阿爸被安置在一旁的担架上,脸上的黑纹如蛛网般蔓延,呼吸微弱得几乎察觉不到。
“来不及等天亮了,“毕摩解下法衣,露出里面朴素的白色麻布衬衣,“必须在日出前完成火化,否则怨灵会随着第一缕阳光消散,再难收服。“
阿妈紧紧搂着我和小雨,我能感觉到她全身都在发抖。小叔从怀里掏出那枚银戒指,将它和裂开的狼牙一起系在红绳上,交给毕摩。
毕摩接过信物,转向村民们:“按古礼,需要七户人家各出一根燃烧的火把。“
七个村民立刻上前,将手中的松明火把递给毕摩。毕摩用火把在柴堆周围画了一个复杂的符文,然后依次点燃了柴堆四角的引火物。
“等等!“阿普吉克突然颤巍巍地走上前,从怀中掏出一块褪色的红布,“这是当年从阿诗玛嫁妆里偷偷藏起来的一块,应该一起火化。“
毕摩郑重地接过红布,将它放在柴堆最高处。接着,他从羊皮包里取出六个小布包,小心翼翼地排列在红布周围。
“这是...“小叔低声问道。
“六十年来六个被献祭孩子的遗物,“毕摩的声音沉重如铁,“从各家收集来的。“
我的喉咙突然发紧。最小的那个布包上绣着一只歪歪扭扭的山羊——那是阿嘎家阿吉的针线活,我认得出。
柴火开始噼啪作响,橘红色的火苗如蛇信般窜起。毕摩示意我们全家围坐在火堆东侧,然后从腰间取下那把古老的匕首。
“按彝族'措毕'古礼,需要至亲血脉的几滴血。“他依次在我们每人指尖轻轻一划——阿爸、阿妈、小叔、我,甚至小雨都没被落下。当匕首划破阿爸的手指时,流出的竟是浓稠的黑血!
毕摩将我们的血滴入一个银碗,混合着苦荞酒,然后绕着燃烧的柴堆缓步行走,一边吟诵古老的安魂经,一边将血酒洒向火焰。
“先祖在上,魂归祖地。恩怨两清,各得其所...“
血酒接触火焰的瞬间,火苗猛地蹿高,变成了诡异的青白色。水缸里的黑水剧烈沸腾起来,缸壁出现道道裂纹。
“退后!“毕摩厉声喝道。
我们刚后退几步,水缸就“砰“地炸裂开来!黑水四溅,却在空中化作七道黑烟,被火焰形成的漩涡吸入火中。火焰顿时暴涨三丈高,青白色中夹杂着不祥的黑色纹路。
火中传来撕心裂肺的尖啸声,不是一个人的,而是许多声音的混合——有成年女子的哀嚎,有孩童的啼哭,还有某种非人的嘶吼。火焰扭曲变形,时而像挣扎的人形,时而像狰狞的鬼脸。
毕摩的诵经声越来越高亢,几乎是在嘶喊。他额头青筋暴起,汗如雨下,法袍被热浪烤得冒烟。小叔抓起准备好的水桶往毕摩身上泼去,水珠还未落地就化作了蒸汽。
突然,火中浮现出一个清晰的影像——一个穿白衣的彝族少女被推入井中,她绝望的哭喊声穿透时空传来。是阿诗玛!紧接着,更多画面闪现:六个不同年代的孩子,一个接一个地栽入井中...
“就是现在!“毕摩将银戒指和狼牙猛地抛入火中,“阿诗玛!带着孩子们走吧!“
两件信物落入烈焰的刹那,所有影像都静止了。火焰由青转白,由白转金,最后恢复了正常的橘红色。尖叫声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如释重负的叹息声,随风飘散。
第一缕阳光终于越过山巅,照在火葬场上。毕摩瘫坐在地,精疲力尽地说:“结...结束了...“
阿爸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大口大口地吐出黑水。阿妈连忙扶住他,只见他脸上的黑纹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褪去,眼神也逐渐恢复了清明。
“我...这是...“阿爸虚弱地环顾四周。
小叔红着眼眶握住阿爸的手:“阿哥,没事了,都过去了。“
我正要上前,余光却瞥见火堆里有什么东西在闪光。定睛一看,竟是那枚银戒指,完好无损地躺在灰烬中!更奇怪的是,它旁边还多了一枚从未见过的银簪子,簪头是一朵精致的马缨花。
毕摩挣扎着爬起来,用铁钳取出两件银器:“这...这是阿诗玛的发簪!火化后居然...“
他话未说完,填平的古井方向突然传来“轰隆“一声闷响!所有人转头看去,只见井口上方腾起一股黑烟,凝聚成一张巨大的人脸——正是那个无面怨灵最后的残余!
“不好!“毕摩脸色大变,“它还有一部分藏在井底!“
怨灵发出震耳欲聋的咆哮,朝我们扑来。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初升的太阳完全跃出地平线,金色的阳光如利剑般刺穿黑烟。怨灵发出最后一声不甘的嘶吼,在阳光下如晨雾般消散无踪。
草地上静得可怕,只有柴堆偶尔发出的噼啪声。阿普吉克第一个跪下,向着火堆行了大礼。其他村民也纷纷效仿,有人开始低声啜泣。
毕摩将银簪子递给阿爸:“收好,这是你们林家欠她的。“
阿爸颤抖着接过发簪,突然泪如雨下:“我小时候...见过这个簪子...在曾祖母的箱子里...“
没人说话。火堆渐渐熄灭,灰烬被山风卷起,飘向远方。按彝族习俗,这意味着亡魂已随烟而去,回归祖地。
我们回到村子时,发现古井的水位下降了一大半,剩下的水清澈见底,甚至能看到井底那块被阿诗玛挣扎时抓出指痕的青石。
但没人敢再用这口井的水了。
三天后,村民们合力填平了古井。在最后一铲土落下前,阿爸将那枚银簪子扔了进去。
“安息吧,姑婆。“他轻声说。
簪子落入井底的瞬间,我仿佛听到一声如释重负的叹息,又或许只是风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