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姜宸英(1628—1700),字西溟,号湛园,又号苇间,慈溪(今浙江省慈溪市)人。早年,与朱彝尊、严绳孙并称为“江南三布衣”。康熙二十年(1681),被荐入史馆,参与《明史》修纂。一生艰于科考,屡试不中。康熙三十六年(1697)进士及第,时年已七十岁。康熙三十八年(1699)为顺天府乡试副考官,因科场作弊案牵连入狱,不久死于狱中。其著述丰富,有《姜先生全集》三十三卷、《诗笺别疑》等存世。
姜宸英命途多舛,但雅好古文、诗歌、书法和学术,用力甚勤,成就斐然。古文创作成就尤为突出,王士禛誉之为“本朝古文一作手”[1]。诗歌“沉着工稳,亦斫轮老手”[2],是清代著名诗派“浙派”重要成员之一[3]。书法秀润清健,名重一时,清末吴德旋评曰:“本朝书家,姜湛园最为娟秀。”[4]学术著作《湛园札记》四卷,考证精详,阮元曾取该书有关经学部分,录入《皇清经解》。由此可见,姜宸英在清初文学史、书法史、学术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值得深入研究。本部分对现有的关于姜宸英的研究成果试做述评,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学术增长点与可能性,以期推进、深化有关姜宸英的各个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