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轮空

津门武道联赛的第三日,晨雾还未散尽,铁砂场的抽签殿已挤满各武馆弟子。杨平握着郭鑫新刻的北斗木牌,牌面的水纹在晨露中泛着微光,与青铜令牌产生着微妙的共振。当司仪摇动刻着二十八宿的签筒时,他注意到铁砂武馆的王铁砂正与太极武馆的馆长低声交谈,两人袖口露出的内劲光华,正是通脉境大成的标志。

“戊组轮空签——震天武馆杨平!“司仪的唱声让场中响起低低的议论。郭鑫在观众席上举着新做的望远镜,镜筒刻着螺旋纹与晶棱图案,正是用击败齿轮君主时获得的晶棱碎片打磨而成。少年兴奋地挥舞木牌,镜片反光中,杨平看见自己的倒影里,右眼的晶棱复眼正不自觉地解析着场中高手的经脉走向。

轮空意味着直接晋级八强,却也意味着失去热身的机会。陈震山却对此早有准备,老人带着他来到观赛席最前排,旱烟杆轻点着场中正在热身的各门派弟子:“太极门的云手缠丝、形意门的崩拳裂石、八卦掌的游身步法,都是通脉境的上乘功法。平儿,好好看,好好记。“

首场比赛是太极武馆对阵八卦门。杨平看见太极门的主将陈玄霄身着素白长衫,掌心泛着淡青色光华,正是通脉境“开十二正经“中手厥阴心包经的标志。他的招式如行云流水,每一次推掌都带着螺旋劲,将八卦门弟子的游身掌劲引入地下,正是太极“引进落空“的精髓。

“妙哉!“杨平忍不住轻呼,晶棱复眼清晰地“看“见陈玄霄的心包经光带与对手的带脉产生共振,“他这是借对手的步法劲力,反哺自身的阴维脉,与我们的'水波引'异曲同工。“

第二场形意门对阵铁砂武馆分支。形意门的李远山身形如虎,每一拳都带着爆鸣声,袖口露出的赤红色光带,正是手阳明大肠经贯通的标志。他的崩拳直来直去,却在接触对手铁砂掌的瞬间,突然变招为“钻拳“,拳风竟如钻头般旋转,直接击破对方的铁砂护腕。

“大肠经主传导,果然刚猛。“杨平摸着骨刃的印记,发现李远山的劲力轨迹与郭鑫劈柴时的发力方式暗合,“若我用骨刃硬接,怕是要吃大亏,得学他的变劲之法。“

中场休息时,郭鑫抱着保温桶挤到前排,桶里装着陈月调配的通脉汤,汤面上漂着枸杞摆成的八卦图案:“平哥,刚才看见太极门的弟子用巧劲,和我刨曲面木料时一个道理,都是顺着纹路走。“

少年的话让杨平心头一亮。他突然想起陈震山说过的“通脉境需观万物之理“,此刻场中高手的招式,不正是自然之道在武道上的具现?太极的云手如流水绕石,形意的崩拳如烈马奔原,八卦的游身如落叶随风,每一种功法,都暗合着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

下午的比赛更加精彩。八极门的弟子施展“贴身靠“,竟将对手整个人撞得腾空,其身上的足少阴肾经光带格外明亮,正是依靠肾水之力增强爆发力;通背拳的传人挥舞铁扇,扇风带着青蓝色雷光,杨平认出那是手少阳三焦经贯通的标志,能引动天地间的雷属性元气。

“平儿,看出门道了吗?“陈震山突然指向观赛席角落,那里坐着三个身着灰布长衫的中年人,袖口绣着细小的星纹,“那是星宿武馆的人,他们的功法依循二十八宿,每通一正经对应一宿,讲究'天人与共'。“

杨平运转晶棱复眼,果然看见三人的十二正经光带各有侧重:一人的手太阴肺经连接着头顶的华盖星,一人的足阳明胃经对应着天枢星,还有一人的手太阳小肠经与北斗摇光星隐隐共振。这种将经脉与星宿对应的功法,让他想起梦境中深潜层的星图投影,或许正是现实与梦境的另一种连接。

最让他在意的是来自南方的“五毒门“弟子。那人浑身缠着蛇形软鞭,皮肤下隐隐可见青紫色的光带游走,正是奇经八脉中阴跷脉贯通的标志。他的招式阴毒狠辣,软鞭上涂着见血封喉的毒药,却在与八极门弟子对战时,被对方的刚猛劲力震得经脉逆行,这让杨平更加确信:奇经八脉的运用,必须以十二正经为根基,否则便是空中楼阁。

观赛间隙,杨平在走廊遇见太极门的陈玄霄。这位青年高手主动抱拳,掌心的淡青色光华与杨平的水纹玉交相辉映:“兄台的卸力手法别具一格,可是出自震天武馆的《灵枢通脉经》?“

“正是家师所传。“杨平注意到陈玄霄的腕间戴着刻着太极图的银镯,与郭鑫送他的护腕材质相同,“陈兄的云手缠丝,暗合心包经的'曲泽穴'发力,倒是让我想起梦境中...“他及时收口,险些说漏梦境的秘密。

陈玄霄却似有所感,低声道:“不瞒兄台,太极门的祖师爷曾留下'梦溪笔谈',记载着通脉境与梦境的关联。看来,咱们武道一脉,终究要在现实与梦境间寻得平衡。“

这句话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杨平的思路。他突然明白,为何各大门派的高手都在通脉境驻足,为何陈震山反复强调“现实锤炼“的重要性——只有将现实中的感悟融入经脉运转,才能在梦境中走得更远,反之亦然。

夜幕降临,铁砂场的灯笼亮起,将观赛席映成一片红海。杨平看着郭鑫在笔记本上画下的各门派招式图谱,每一笔都带着木工的精准,突然想起陈震山的话:“武道如木工,要先看懂材料的纹路,才能雕出好物件。“

“平哥,你看这个!“郭鑫指着笔记本上的八卦掌步法图,“他们的转身角度,和我锯木板时找直角用的量角器一模一样,都是四十五度!“

少年的发现让杨平心头震动。他突然站起身,运转阴维脉,竟在观赛席的青石板上踏出与八卦掌相同的方位。当他的水纹护腕与地面的北斗刻痕共鸣时,整个人仿佛融入了天地的脉流,耳中竟听见远处梦境传来的微弱呼唤。

“平儿,明日便是八强赛。“陈震山不知何时站在身后,手中捧着半本《武道星经》,“星宿武馆的人,还有五毒门的蛇鞭,都是难啃的骨头。记住,通脉境的关键不在光带多亮,而在能否让每条经脉都染上人间的烟火气。“

老人转身时,杨平看见他后腰处的旧伤又在隐隐作痛,那是二十年前与铁砂掌对决留下的暗伤。他突然意识到,自己观摩的不仅是比赛,更是一代又一代武者在现实中摸索出的武道之路,每一道伤疤,每一种功法,都是前人用热血和汗水刻下的印记。

是夜,杨平在武馆的青石场演练新悟的“观星步“,每一步都对应着观赛时记住的经脉轨迹。郭鑫蹲在一旁,用刨刀在地面刻着各门派的招式要点,木屑在月光下泛着微光,如同散落的武道星辰。

当第一颗流星划过天际,杨平感觉体内的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同时亮起,形成一个微型的星图。他知道,明日的八强赛,将是他将观赛所得融入自身武道的首次考验,而那些在观赛席上见过的高手,那些或刚猛或阴柔的功法,都将成为他双界武道的重要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