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研究刘健的理论意义与学术价值

一 研究的突出特色

早在20世纪20年代,梁启超就曾经指出历史人物的研究对于整体历史研究的意义,“一方面看时势及环境如何影响到他的行为,一方面看他的行为又如何使时势及环境变化”,由此就“可以拿着历史主眼”。他还进而指出人物研究在现实社会中对人们思想修养的培养作用。“知道过去能造历史的人物,素养如何,可以随他学去,使志气日益提高。所谓‘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58]当代人李屏南在其《人物评价论》一书中,进一步从一般的社会意义、政治利益角度、历史学研究价值、经济社会效益以及思想教育、审美意识等多方面论述了历史人物研究的价值。[59]

以上这些宏观的论述,实际上也是本书研究的一个先验性认识。但具体到对刘健的研究,由于缺乏以往研究的基础,因此本书研究的学术价值和意义应当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第一,以较为充实的基础研究工作的成果,为未来关于刘健研究领域的进一步开拓和扩展提供基础和条件。

出于研究基础的需要,在本书研究过程中,实现了对刘健相关资料的第一次较为全面的搜集、整理与考辨。众所周知,史料对于研究工作常常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和作用。对于刘健这个历史人物,在以往之所以未能引起学者们的更多关注,很大程度上也在于一直未有人从事那种烦琐枯燥的资料搜集、整理与考证工作,尤其是在当前学术研究气氛较浮躁的情况下,这种花费大量精力却难以在短期内显示出研究成果的工作,颇为人们所忽略。

作为第一次对刘健进行全面的考察与研究,首先就要进行史料的梳理。值得表明的是,随着纸质和电子形式的古籍文献整理与编选的不断发展,随着考古资料和田野考察资料的不断丰富,史料来源范围已完全突破以往那种狭窄的领域。同时,地域交通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也大大拓展了资料查询和资料获取的途径与方式。因此,在本书的研究过程中,尽可能最大限度地搜集了可能与刘健相关的各类史籍并进行认真的筛选、提取、分类、考辨与梳理。从具体过程来看,这是一项极为费力却似乎难显成果的努力,但实际上,其在学术上的意义却极为重要。它不仅是目前本项研究的基础,同时也将对其他学者以后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一种基础和便利。

第二,从研究立场与观点上看,这项研究打破了以往人们对刘健评价的狭隘视域,开启一种对刘健研究的新局面。

明清时期已有众多的人从不同角度对刘健做出诸多评论,但受当时社会条件的限制,他们既不能建立一种高于封建时代的政治立场或道德立场,也缺乏科学方法论的引导。因而他们的种种评说,只能是就事论事式的、片断化的、局部性的看法。这种看法单就对刘健本人的认识而言,已经显示出一些片面性,而对于刘健个人命运与社会历史的关系,则未能深入触及。近代以来,史学界尚未对刘健展开真正深入的研究,已有的一些论述多数还是对明清时代那种对刘健评议的重复、阐释。这种状况就为后人采用新的史学理论和方法对刘健作全面深入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本书在新时代的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通过对刘健个人生活历程的全面考察与分析,不仅可以形成关于刘健个人生命历史相对完整的表现,同时还可以通过对刘健个人政治生涯与当时社会环境关系的研究,获得对那个时期社会政治的深刻认识。并且,通过这样的研究,还可以进一步启发人们对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关系的更深层次的探究。

第三,通过研究方法上的探索,力图促成历史人物研究程度的全面与深入发展。

以往有关历史人物研究所取得的显著成果是不容置疑的。但有些研究或偏重于对人物史事的介绍和陈述,对史籍进行一般性解读;或侧重于历史人物的某个方面来阐述,却忽视其他各方面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本书在研究刘健过程中,围绕其作为政治人物的主题,努力从社会与个人的联系中,从其思想意识、行为方式,为人处世等方面与其为政实践的联系中进行全面的分析。同时,还注意了将刘健个人的研究,与社会和人的发展的根本理论相联系,从而使这项研究在微观深度与宏观高度上实现结合,体现出一种对历史人物研究的纵深性探索。

二 研究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创新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做人物的研究,尤其是做一个像刘健这样的前人未曾触及的政治人物的研究,对于我而言更是一种挑战。

首先,从作为研究主体的我个人的学术积累情况来看,以往的专业经历虽然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历史的各个方面,尤其是中国古代史和中国思想文化史、政治史,但毕竟是一种大范围的宏观概要的内容。专门从事明史的研究还只是不及十年的事情。因而除了一些基本的理论基础和对中国古代思想史的浓厚兴趣之外,对于明代弘治时期,甚至对于整个明代历史的研究都还缺乏深厚的根基。对像刘健这样的一个政治人物做全面的考察与研究,除了要进行逻辑思路上、研究角度上的多层面、大范围的理论探索,还须先有对其各种相关史料的搜集、研读与整理。这些工作使我甚至有一种“从头再来”的感觉,由此要使这项研究具有深度,就要付出更多的辛苦和努力才有可能实现。

其次,从研究对象方面的情形来看,刘健个性的独特性不仅影响其政治生涯,并且也影响其身后形象的展现。从一些史料反映的情况以及我走访刘健后人的结果显示,刘健在个人形象的维护与表现方面,采取的是一种与当时一般文人士大夫那种张扬和凸显完全不同的方式和风格。他立朝40多年,为相有19年,无论是出于公务往来或是私交友情,其文字著述理应十分丰富,但他从不在意于这些文作的刊布,并且告诫子弟后生凡事要低调,对于个人著述、事迹尽量不事声张。由于这个原因,也由于历史变迁中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有关刘健的著述和事迹,一直以来缺乏较为集中的资料。尽管由于他在朝廷中的特殊地位和影响,明清时期的官、私史籍无法回避对他事迹的介绍和论述,但这些资料却显得极为散乱,以至于形成一种片断化和片面性的倾向,甚至呈现诸多矛盾、错误之处。尤其是刘健入仕前的早年经历、政事之外的个人生活状况、致仕家居的日常表现等与当时政治生涯关系不十分密切的方面,都明显缺乏确实的资料。为此,要想全面、深刻地分析和研究刘健这一历史人物,就必然要设法尽力克服这种不利条件。除了广泛开拓各种渠道搜集、整理其相关资料以外,遵循一定的科学方法对其进行合理的逻辑推理、考证就成为本书研究中一项既必要又艰巨的任务。

最后,从研究过程和研究要达到的水平来看,尽管本书力图从社会与个人、内在思想意识与外在行为方式的相互联系中去认识和把握刘健这个历史人物命运的起伏与社会政治变化的关系,但由于我自身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具体运用,尤其是对以个体心理及行为表现为研究对象的个性心理学、以个体行为方式与社会环境相联系为研究主题的社会心理学等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还缺乏相当的经验和能力,因而这项研究要想达到预期的水平和目的,也必然要求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

三 研究的学术价值

本书研究的学术价值和意义,主要通过以下几点来体现。

第一,对明代政治史,尤其是对弘治时期的政治史、思想史研究应产生的影响。

明代政治史的研究,尤其是对一些政治特色比较突出时期的研究,如洪、永时期,“仁、宣之治”,嘉、隆、万变革,崇祯时期以及南明政权的情形等,都是颇见成果的。但对于正统至正德间政治情形的研究仍很欠缺。尤其是号称“中兴”的弘治时期尚不及以纷乱、败政著称的正统、正德时期。这种状况对于整个明代政治史的研究是很不利的。当学者们困惑于明中期“将亡”而未亡的历史根源,围绕明代中期以后政治制度、政治风尚的变迁争论不已时,对于弘治时期的政治进行一番认真的研究似乎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对于弘治时期的政治既可以从制度、政局方面进行研究,也可以通过政治人物来进行更微观上的探究。在目前整体研究较为薄弱的形势下,以人物为立足点进行的具体研究显然更有利于这种政治研究的展开。

从目前明史研究的整体情形来看,有关弘治时期的人物研究,除了作为帝王的明孝宗、作为理学名臣的丘浚、作为文学大家的李东阳等极个别人物不同程度地受到人们的关注之外,其他较为重要的政治人物如徐溥、刘健、谢迁,以及王恕、马文升、刘大夏等都仅有少量文章论及,其中对刘健的研究则更是凤毛麟角。但刘健以其19年的“宰辅”地位,在弘治时期和正德初期的政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其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无疑对于这一时期的政治,尤其是对“弘治中兴”的政治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二,对刘健个人进行全面的研究,对于明史研究领域的扩展具有重要影响和推动作用。

尽管30多年来,明史研究随着史学研究大气候的改善而得到空前的发展,但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一些空缺及不足。以刘健在弘治、正德时期的地位和影响,足应成为一个明代政治史研究中的重要对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却至今未能形成这种研究局面。本书通过较大的篇幅,以政治生涯为主对刘健的人生历程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探究,并通过对其成长、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相互联系性的分析和论述来认识和把握他个人命运的沉浮,进而通过对他个人命运影响的社会因素的考察及其特殊地位对当时社会政治的影响,来进一步认识当时社会的发展状况。应当说,这样的研究对于整个明史研究领域的扩展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第三,从研究方法和角度上言应当对史学研究产生一定启示。

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坚持史论结合的原则,通常为历史研究者所遵奉。然而事实上在研究过程中如何贯彻落实,却常常为某些人所忽略。特别是在当今社会经济大潮冲击下,实用主义勃兴,也极易影响到史学研究领域渐离那些传统的史学基本立场和思维方法。

实际上,这些基本原理和原则,是经前贤哲人大量的实践和理论探索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将它们运用于史学研究过程中,对于研究的准确性、科学性的把握,对于研究的深度和水平的引导都具有其他理论不可替代的作用。本书的研究,正是在这些基本原则的指导下,按照这些原则指示的路径与方式,通过对刘健个人生活历程的全面考察,去获得对于刘健个人以及对刘健生活的社会时代更加深刻的认识。当人们在肯定这种研究成果时,也必然对形成这种成果的方法论产生更多的认同与信赖。这也是我所冀望本项研究具有的一种影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