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明代会元的整体考察

有明一代277年间,共计开科取士89次[53],理论上应产生89名会元,但是有两科的情况较为特殊:一是洪武三十年丁丑科,此科会试以翰林院学士刘三吾、纪善白信蹈为考试官,取宋琮等52人,殿试取陈䢿为状元。但落第举子上书说刘三吾徇情而“私其乡”,故所取皆为江南士子。朱元璋令人再于落第之卷中取文理优长者,但亦无所得,或言刘、白嘱人以陋卷进呈[54],朱元璋遂亲试于廷,取任伯安等61人,皆为北方士子,又殿试取中韩克忠为状元,故丁丑科有春、夏两榜(亦称南、北榜),产生了两名状元。“夏榜”虽也经过两次考试,但任伯安等人是由朱元璋亲自审阅落第试卷所取的,且似乎也没有排名,不能算是一次独立的会试,《皇明贡举考》《皇明三元考》等明代科举专书也都未将任伯安视为会元,所以“夏榜”有状元而无会元。二是万历四十四年丙辰科,此科会试第一名沈同和的试卷乃是通过怀挟及他人代作而成,事发后沈被遣戍,代作者赵鸣阳亦被杖责和除名,《会试录》及进士题名碑上皆无沈同和之名,故此科会试无元。[55]除去这两科的特殊情况,明代科举共产生会元87名,占整个明代录取进士总数24599人的3.5‰[56]。他们因特殊的科名身份而进入我们的研究视野,所以在具体讨论他们的别集之前,有必要对他们的科第信息进行一些分析。为求醒目和突出可比性,我们通过表格的方式排列出相关信息(见表2-3),然后再作分析。这些信息的资料来源颇为繁杂,其中主要的有《明史》《明史列传》《明书》《明史窃》《明儒学案》《列朝诗集小传》《明诗综》《明诗纪事》《国朝列卿记》《国朝献征录》《殿阁词林记》《明名臣言行录》《名山藏》《罪惟录》《续藏书》《吾学编》《皇明名臣墓铭》《皇明词林人物考》《内阁行实》《皇明三元考》《皇明贡举考》《明贡举考略》《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明代登科录汇编》《明代科举与文学编年》等,此外还参考了大量的明人笔记、别集、各地方志等,恕不一一具列。

表2-3 明代会元科第信息简表

② 进士题名中有户籍(现籍)与乡贯(祖籍)之不同,凡两者不同者,取前者即现籍作为统计信息,会元中有陈澜、蔡茂春、孙鑛、顾起元、庄际昌、曹勋等六人为此种情况,不一一注明。孙鑛现籍为锦衣卫官籍,计入北直顺天府。

③ 汉字数字表示一、二、三甲,括号内阿拉伯数字表示第几名。

表2-3 明代会元科第信息简表续一

①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15《科场》“前甲申会元”条,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96页。据钱习礼所作墓志云,永乐二年甲申科会元为吉水刘子钦,并引李贤《天顺日录》为证。沈氏又在此条之后列“现任大臣子弟登第”条,引据王世贞考证结果云“永乐二年甲申,会元又馆元杨相为辅臣士奇侄”。对此一矛盾,沈氏未作辨正,态度模糊。今查《明太宗实录》《皇明进士登科考》《皇明贡举考》《皇明三元考》等文献,均载是科会元为杨相,应无疑问。

表2-3 明代会元科第信息简表续二

表2-3 明代会元科第信息简表续三

表2-3 明代会元科第信息简表续四

表2-3 明代会元科第信息简表续五

表2-3 明代会元科第信息简表续六

表2-3主要反映会元的科第信息,至于同样重要的会元的仕途履历,我们将在后面的章节中介绍。从表2-3中,我们抽绎出如下几方面指标略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