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科西嘉之子(1769-1779)
1.山海之间的摇篮
1769年,科西嘉岛在法国与热那亚的主权争夺中易手。拿破仑诞生于阿雅克肖城郊的卡斯塔尼亚维拉庄园,这个地中海岛屿正处于民族主义与殖民统治的撕裂之中。父亲卡洛·波拿巴作为科西嘉独立领袖帕斯夸莱·帕オリ的追随者,目睹了热那亚将岛屿“出售“给法国的屈辱时刻。母亲莱蒂齐娅在婚前经营家族橄榄园的坚韧,塑造了拿破仑对家族荣誉的执念。
2.狮子与羔羊的摇篮曲
卡洛在壁炉旁讲述帕奧利的抗争故事,莱蒂齐娅则用《圣经》教导节俭。拿破仑在8个兄弟姐妹中展现出早熟的权力欲,常在果园里“指挥“游戏。1768年法国军队登陆后,科西嘉贵族被迫接受路易十五的统治,卡洛在巴黎受封男爵,带回的《百科全书》成为拿破仑最早的启蒙读物。
3.冰与火的学校
1779年,10岁的拿破仑被送往布里扬松军事学院。科西嘉口音让他成为同学们嘲笑的对象,“矮个子科西嘉人“的绰号刺痛自尊。他在阁楼里研读普鲁塔克《名人传》,将汉尼拔与亚历山大视为榜样。数学老师拉格朗日发现他能用几何原理设计攻城路线,预言“这孩子将来要么进监狱,要么当元帅“。
4.父亲的遗产
卡洛因胃癌去世时,留下负债累累的家族。16岁的拿破仑提前从巴黎军事学院毕业,成为炮兵少尉。他随部队驻扎瓦朗斯期间,用军饷资助弟弟路易上学,同时秘密撰写《科西嘉简史》,主张岛屿应摆脱法国统治。1789年大革命爆发前夜,他在日记中写下:“命运不会青睐弱者,科西嘉需要新的帕奧利——或许由我来扮演。“
5.革命的晨曦
1789年5月,拿破仑作为科西嘉代表前往巴黎参加三级会议。他目睹巴士底狱陷落时的血雨腥风,却在返回家乡宣传自由平等思想时,与主张完全独立的巴尔马斯家族爆发冲突。1791年,他在《科西嘉报》发表文章,首次提出“中央集权“理念,暗示岛屿自治需在法兰西框架内实现,这成为他政治哲学的原点。
章节意象
科西嘉橄榄树在地中海烈日下的剪影,与巴黎军校窗外飘扬的三色旗形成隐喻性的对照。拿破仑在布里扬松学院窗台刻下的“VENDÉE“(旺代)字样,预示着他未来将面对的内战与统一的悖论。这一章通过家族相册、童年玩具、军校成绩单等细节,勾勒出一个在身份撕裂中寻找自我,在古典英雄与现代革命间徘徊的少年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