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卷四十九·晋文帝纪

司马昭,字子上,是司马师同母的弟弟。魏景初二年,他被封为新城乡侯。正始初年,担任洛阳典农中郎将。当时正值魏明帝大肆铺张浪费之后,社会民生疲敝。司马昭上任后,果断废除了繁多琐碎的政令,注重不耽误农时,百姓们对此十分高兴,生活逐渐安稳。之后,他转任散骑常侍。

大将军曹爽讨伐蜀国时,司马昭被任命为征蜀将军,作为夏侯玄的副将出兵骆谷,军队驻扎在兴势。一天夜里,蜀将王林突然袭击司马昭的营帐,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危机,司马昭沉稳冷静,坚定地躺在营帐中一动不动,仿佛早有预料。王林见此状况,不敢贸然进攻,只得退兵。事后,司马昭对夏侯玄分析道:“费祎凭借险要地势坚守,我们前进无法与之交战,强攻又难以取胜,应该尽快撤军,再谋划以后的行动。”曹爽等人听从建议回师,果不其然,费祎迅速调兵奔赴三岭,双方争夺险要之地后,曹爽他们才得以通过。司马昭班师回朝后,被授予议郎之职。

在诛杀曹爽的行动中,司马昭率领众人保卫皇宫和太后宫,因功增加食邑一千户。蜀国将领姜维进犯陇右,征西将军郭淮从长安前去抵御。司马昭被晋升为安西将军、持节,屯兵关中,负责调度各路军队。郭淮在麹攻打姜维的偏将句安,战事持续很久却没有结果。司马昭见状,进军占据长城,向南逼近骆谷,以此迷惑敌军。姜维心生恐惧,退兵保卫南郑,句安的军队失去了支援,无奈之下率领众人投降。司马昭随后转任安东将军、持节,镇守许昌。

等到大军讨伐王凌时,司马昭督领淮北诸军事,率军在项地会师。战后,他食邑增加三百户,被授予金印紫绶。不久,他又进号为都督,统领征东将军胡遵、镇东将军诸葛诞讨伐吴国,双方在东关交战。可惜的是,这两支军队遭遇大败,司马昭因此被削去侯爵。后来,蜀将姜维再次进犯陇右,扬言要攻打狄道。司马昭代行征西将军之职,驻扎在长安。雍州刺史陈泰想要抢先占据狄道,司马昭分析说:“姜维攻打羌人,收取他们的人质,囤积粮草修建仓库后,又转移到这里,他的目的只是要搞定塞外的羌人,为以后做准备罢了。如果他真的要进攻狄道,怎么会大肆宣扬,让外人都知道呢?如今他虚张声势说要出兵,这是想要撤退了。”后来姜维果然烧毁营帐离去。恰逢新平的羌胡叛乱,司马昭出兵将其击败,之后在灵州炫耀兵力,北方的敌人十分震惊恐惧,叛乱者全部投降。司马昭凭借此功重新被封为新城乡侯。

高贵乡公曹髦被拥立为帝时,司马昭因为参与定策,进封为高都侯,增加食邑二千户。毌丘俭、文钦叛乱,大军向东征讨,司马昭兼任中领军,留守洛阳。司马师病重时,司马昭从京都前往探望病情,被授予卫将军。司马师去世后,天子命令司马昭镇守许昌,尚书傅嘏率领六军返回京师。司马昭采用傅嘏和钟会的计策,亲自率军回到洛阳。到达洛阳后,他被晋升为大将军,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辅佐朝政,还被赐予佩剑穿鞋上殿的特权。不过,司马昭坚决推辞,没有接受这些特殊待遇。

甘露元年春天正月,司马昭被加封为大都督,并且享有奏事时不称姓名的特权。夏天六月,又被进封为高都公,食邑地域方圆达七百里,还被赐予九锡之礼,授予斧钺,进号为大都督,允许佩剑穿鞋上殿。然而,司马昭再次坚决推辞,没有接受这些赏赐与特权。到了秋天八月庚申日,他又被加授假黄钺,增封三个县的食邑。

甘露二年夏天五月辛未日,镇东大将军诸葛诞杀死扬州刺史乐綝,在淮南发动叛乱,还派儿子诸葛靓到吴国做人质,以此请求吴国救援。朝廷中议事的大臣们纷纷请求迅速出兵讨伐,司马昭却冷静分析道:“诸葛诞因为看到毌丘俭行事轻率急躁而导致失败,如今他必然会对外联合吴国贼寇,这样一来,这场变乱规模会变大,但进程会相对缓慢。我们应当联合四方力量,以确保取得全面胜利。”于是他上表说:“从前黥布叛逆,汉高祖亲自出征;隗嚣违抗命令,光武帝向西征伐;烈祖明皇帝也曾多次御驾亲征,这些都是为了振奋军威,彰显武力。陛下应当暂时亲临军营,让将士们能够仰仗天子的威严。如今我们的各路军队大约有五十万,以众击寡,没有不能取胜的道理。”

秋天七月,司马昭侍奉天子以及皇太后向东出征,从青州、徐州、荆州、豫州征兵,并抽调关中的机动部队,全部会师于淮北。军队临时驻扎在项地,司马昭授予廷尉何桢符节,派他前往淮南,慰问安抚将士,阐明是非顺逆,明示诛杀与奖赏的标准。甲戌日,司马昭进军丘头。吴国派遣文钦、唐咨、全端、全怿等三万余人前来救援诸葛诞,魏国诸将迎击,却难以抵挡。将军李广临阵退缩不前,泰山太守常时称病不出,司马昭将他们二人斩首示众。

八月,吴国将领朱异率领一万多士兵,把辎重留在都陆,轻装部队抵达黎浆。监军石苞、兖州刺史州泰率军抵御,朱异败退。泰山太守胡烈率领奇兵袭击都陆,烧毁了朱异的粮草运输。石苞、州泰再次进攻朱异,将其打得大败。朱异剩余的士兵饥饿不堪,只能靠吃葛叶勉强支撑,随后狼狈逃窜,吴国人斩杀了朱异。司马昭分析说:“朱异没能到达寿春,并非他的过错,而吴国人杀了他,这恰恰是为了安抚寿春的诸葛诞,坚定他坚守的决心,让他还存有被救援的希望。如果不是这样,诸葛诞他们就会突围,拼个鱼死网破。还有人认为我们大军不能长久坚持,他们就会节省粮食,减少饮食,期望发生其他变故。预料贼人的想法,逃不出这三种情况。如今我们应当用多种方法扰乱他们,防备他们突围逃跑,这才是取胜的良策。”于是司马昭下令合围,分别派遣老弱病残的士兵到淮北获取粮食,发给军士每人三升大豆作为口粮。文钦听说后,果然暗自高兴。司马昭则进一步示弱,故意表现出军队疲弱的样子,同时大量使用反间计,散布吴国救援即将到来的消息。诸葛诞等人更加肆意地消耗粮食,没过多久,城中就陷入了粮食匮乏的困境。石苞、王基一同请求攻城,司马昭却说道:“诸葛诞的叛逆阴谋,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他储备粮食,完善城防,对外勾结吴国人,自认为足以占据淮南。文钦既然与他狼狈为奸,必定不会轻易逃走。如今如果急于攻城,会损耗我们机动部队的力量。一旦外部贼寇突然到来,我们就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危险境地。如今三个叛贼聚集在一座孤城之中,或许是上天要让他们一起被消灭。我们应当用长远的策略牵制他们,只需坚守三面。如果贼寇从陆路而来,他们的军粮必定会短缺,我们用机动部队和轻骑兵截断他们的运输通道,就可以不战而击败外部贼寇。外部贼寇被击败,文钦等人就必定会被擒获。”全怿的母亲是孙权的女儿,在吴国获罪,全端哥哥的儿子全祎以及全仪带着母亲前来投奔魏国。全仪哥哥全静当时在寿春,司马昭采用钟会的计策,伪造全祎、全仪的书信来欺骗全静。全静兄弟五人率领部众前来投降,寿春城中的叛军大为震惊。

甘露三年春正月壬寅日,诸葛诞、文钦等人出城攻打包围圈,各路魏军迎击,将他们击退。起初,诸葛诞和文钦在内部就不太和睦,等到处境困窘之时,彼此之间更是相互猜疑、各怀二心。恰好文钦与诸葛诞商议事情时意见不合,诸葛诞竟亲手杀了文钦。文钦的儿子文鸯攻打诸葛诞,未能取胜,便翻墙出城投降了魏军。司马昭封文鸯为将军,赐予侯爵,还让他绕城呼喊劝降。司马昭看到城上拿着弓箭的人并不射箭攻击文鸯,就对众将说:“可以攻城了!”二月乙酉日,魏军发起进攻并成功攻克城池,斩杀诸葛诞,将其灭三族。吴国将领唐咨、孙曼、孙弥、徐韶等人率领部下全部投降,司马昭上表为他们加封爵位,还供给饥饿和患病的人粮食。有人提议说吴兵肯定不会真心为魏国效力,请求把他们活埋。司马昭却说:“就算他们逃回吴国,也正好让他们见识到中原大国的宽宏大量。”于是将这些降兵迁徙到三河地区。

夏四月,司马昭回到京师,魏帝下令将丘头改名为武丘,以此表彰司马昭的战功。五月,天子把并州的太原、上党、西河、乐平、新兴、雁门,司州的河东、平阳这八郡,方圆七百里的地域,封给司马昭为晋公,加九锡之礼,进位为相国,允许晋国设置官员僚属。司马昭推辞了九次,才暂且作罢。于是增加食邑一万户,管辖三个县,他的儿子中没有爵位的都被封为列侯。秋七月,司马昭上奏录用先世名臣有大功勋的子孙,根据才能安排任用。

甘露四年夏六月,朝廷从荆州分出设置两个都督,王基镇守新野,州泰镇守襄阳。又派石苞都督扬州,陈骞都督豫州,钟毓都督徐州,宋钧监青州诸军事。

景元元年夏四月,天子再次命令给予司马昭如同之前的爵位和俸禄,司马昭又推辞不接受。天子因为司马昭家族三代人都担任宰辅,朝政不由自己掌控,内心不安,又担心被废黜受辱,打算在朝堂上召集百官进行废黜司马昭的行动。五月戊子夜,天子派冗从仆射李昭等人在陵云台分发兵器,召集侍中王沈、散骑常侍王业、尚书王经,拿出怀中的黄色诏书给他们看,并宣布戒严,等待天亮行动。王沈、王业急忙跑去报告给司马昭,司马昭召来护军贾充等人做好防备。天子得知事情泄露,率领身边的人攻打相府,声称要讨伐有罪之人,谁敢反抗就灭谁的族。相府的兵将因惧怕而不敢应战,贾充大声呵斥众将说:“司马公平日里供养你们,正是为了今天!”太子舍人成济抽出戈冲向天子的车驾,刺向天子,戈刃从天子的后背穿出,天子死在车中。

司马昭召集百官商讨此事的应对办法,仆射陈泰没有到场。司马昭派陈泰的舅舅荀顗用轿子把他抬来,请到密室中,对他说:“玄伯,天下人会怎么看待我呢?”陈泰说:“只有腰斩贾充,才能稍微向天下人谢罪。”司马昭说:“你再想想次一等的办法。”陈泰说:“我只知道这个最好的办法,不知道还有次一等的。”于是司马昭将罪责归到成济身上,把他斩杀。太后下令说:“从前汉朝的昌邑王因罪被废为庶人,这个孩子(指高贵乡公)也应该用庶人礼节安葬,让朝廷内外都知道他的所作所为。”还杀了尚书王经,认为他对自己有二心。戊申日,司马昭上奏说:“已故高贵乡公率领跟从车驾的士兵,拔刀击鼓冲向臣的住所,臣害怕兵刃相交,立即敕令将士不得伤害任何人,违抗命令的以军法处置。骑督成倅的弟弟太子舍人成济冲入兵阵,伤害高贵乡公致其死亡。臣听闻作为臣子的气节,有死无二,侍奉君主的道义,不敢逃避危难。之前变故突然发生,灾祸如同触发机关般迅速降临,臣实在想舍身坚守赴死,听候朝廷裁决。然而探究其本意,竟是想要危害皇太后,颠覆宗庙。臣愧为首席辅政大臣,道义上在于安定国家,随即多次申令敕告,不得逼近天子车驾。但成济擅自冲入阵中,导致了大变故,臣哀伤悲痛,五脏俱裂。成济触犯国法、扰乱朝纲,罪不容诛,臣立即收捕成济家属,交付廷尉处置。”太后听从了他的奏请,将成济灭三族。司马昭与公卿们商议,立燕王曹宇的儿子常道乡公曹璜为帝。六月,改元。丙辰日,天子晋升司马昭为相国,封晋公,增加十个郡的封地,像以前一样加九锡,他的宗族子弟没有封侯的被封为亭侯,还赏赐给他千万钱、万匹帛。司马昭坚决推辞,才暂时作罢。冬十一月,吴国吉阳督萧慎写信给镇东将军石苞假装投降,请求迎接。司马昭知道其中有诈,让石苞表面上表示迎接,暗中做好防备。

景元二年秋八月甲寅日,天子派太尉高柔授予司马昭相国印绶,司空郑冲送上晋公的茅土和九锡之物,司马昭坚决推辞。

景元三年夏四月,肃慎前来进献楛矢、石砮、弓甲、貂皮等物品,天子下令将这些物品都送到大将军府。

景元四年春二月丁丑日,天子再次下达之前封司马昭为晋公等命令,司马昭又坚决推辞。三月,天子下诏给大将军府增设司马一人,从事中郎二人,舍人十人。

这年夏天,司马昭打算讨伐蜀国,于是和众人商议说:“自从平定寿春叛乱以来,休战已有六年,我们整治军队、修缮兵器,就是为了对付吴、蜀二敌。大致估算一下攻打吴国,打造战船、疏通水道,大概需要一千多万人工,这是十万人劳作一百几十天才能完成的事。况且南方地势低洼潮湿,必定会滋生疾病瘟疫。如今应该先攻取蜀国,三年之后,凭借巴蜀顺流而下的优势,水陆并进,这就如同春秋时期先灭虞国再平定虢国,秦灭六国时吞并韩国、魏国那样的态势。预计蜀国士兵有九万,驻守成都以及防备其他郡县的兵力不少于四万,那么剩下的兵力不过五万。如今把姜维牵制在沓中,让他无法向东救援,我们直接指向骆谷,从他们兵力空虚的地方出击,袭击汉中。他们要是据城坚守险要,兵力势必分散,首尾不能相顾。我们出动大军攻打城池,分派精锐部队攻略郊野,那么剑阁就无暇据险防守,关头也难以自保。凭借刘禅的昏庸,一旦边城被攻破,国内百姓就会震惊恐慌,蜀国的灭亡也就可想而知了。”

征西将军邓艾认为时机未到,多次提出不同意见。司马昭为此担忧,派主簿师纂担任邓艾的司马去开导他,邓艾这才接受命令。于是征调四方兵力十八万,派邓艾从狄道向沓中的姜维发起进攻,雍州刺史诸葛绪从祁山出兵进驻武街,截断姜维的退路,镇西将军钟会率领前将军李辅、征蜀护军胡烈等人从骆谷袭击汉中。秋八月,大军从洛阳出发,司马昭对将士们进行了丰厚的赏赐,并整军誓师。将军邓敦称蜀国不可讨伐,司马昭将他斩首示众。

九月,又派天水太守王颀攻打姜维的军营,陇西太守牵弘在前方拦截,金城太守杨欣奔赴甘松。钟会把军队分为两队,从斜谷进军,派李辅在乐城包围王含,又派部将易恺在汉城攻打蒋斌。钟会则直接指向阳安,护军胡烈攻陷关城。姜维得知后,率军回援,王颀在强川追上并击败姜维。姜维与张翼、廖化会合,据守剑阁,钟会展开攻打。

冬十月,天子因为各路诸侯捷报频传,于是重申之前的命令:

我德行浅薄,得以继承皇位,延续祖宗的宏大事业。却遭遇国家多灾多难,自己也缺乏明智的训教。往昔奸逆屡屡兴起,敌寇侵扰内地,我非常害怕国家沦丧,从而毁坏三位先帝的大业。只有您德行高尚、睿智明达,公正允当、见识广博,继承发扬文王、武王的功业,世代担任国家的辅弼之臣,辅佐皇室。您风餐露宿,四处征战,为王室辛勤操劳二十多年。辅助先王,决断国家大政,制服邪恶,安定社稷。在毌丘俭、文钦叛乱时,您安抚援助各方,分别命令出兵,指挥有方,使淮浦地区得以安宁。此后巴蜀屡次侵犯,西部边境不得安宁,您出谋划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所以在段谷之战中,我们抓住战机取得大捷,斩杀敌将、拔取敌旗,斩获敌军首级数以万计。孙峻扰乱中原,侵犯徐方,您出兵征讨,声威先至,尚未挥动黄钺,敌人就已逃窜。孙壹与吴国产生矛盾,内部相互猜疑,您明察秋毫,策略精妙入微,使远方之人前来归附,在南方建立藩国,您授予精锐士卒,全力投入战斗。等到诸葛诞犯下弥天大罪发动叛乱,在扬州、楚地起兵,文钦、唐咨等逃亡之徒与他狼狈为奸,率领他们的贼众进入寿春,凭借淮河、山势的险阻,违抗王命。您亲自披挂上阵,奉行上天的惩罚,精心谋划,等待时机。奇兵突然出击,朱异被击败;随机应变,全琮归降;趁着敌人混乱、昏庸而发起进攻,高大的城墙也无法坚守。您兼具九伐的宏伟谋略,精通各种兵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因此作战不滥用武力,却能歼灭大敌;军旗不用再次挥动,元凶就已授首。收降吴国的杰出大臣,擒获逃亡的敌寇。他们束手投降,向官吏归命,俘获敌人十万,堆积的尸体如同山陵。洗雪了宗庙长久以来的耻辱,拯救了百姓的艰难困苦。扫平境内,扬威于吴会地区,于是停止战争,使疆土安宁,天地鬼神,无不因此得到安宁。不久前王室的灾难,祸起萧墙之内,仰赖您的威灵,才得以度过艰难险阻。宗庙在危险中获得安宁,社稷在将倾之际重归太平。您的忠诚感通皇天,功绩遍及天下。因此参考古代的训示,查考各种典籍,任命您为崇高的相国之位,地位在诸侯之上,在古晋地开辟疆土,封您为晋公。这样您就如同齐鲁两国一样,捍卫皇室。而您却极力保持谦逊,深深践行退让之道,坚决推辞册封的命令,多达八九次。我尊重您谦让的品德,压抑礼仪、损害制度来彰显您的志向,至今已有四年。这样对上违背了古代封侯建国的典制,对下违背了百姓的殷切期望。

只有您严格虔敬地维护王者的法度,阐明并实现宏大的谋略,崇尚质朴,减省徭役、节约用度,致力于农事、鼓励互助,使九州大地安宁太平。老人感受到您厚养的恩德,鳏夫寡妇蒙受您怜悯抚恤的施与,仁义之风在中原兴起,德泽播撒到遥远的边疆。因此,无论是东方的夷族、西方的戎族,南方的蛮族、北方的狄族,那些一向狂妄狡诈、贪婪凶悍,世代与我们为敌的,都被您的仁义和恩惠所感动,叩关请求归附,有的委身听命、纳贡称臣,有的请求设置官府进行治理。在九州之外,那些极远之地的百姓,多少世代都难得一见的,也都渡海前来朝贡,歌颂您的德行,先后前来归附的多达八百七十多万人。即使是偏远的海滨和荒远之地,也无不心服。就算是古代西方的旅国远道进贡,越裳国辗转翻译来朝,从道义上也无法超越您的功绩。

您辅佐我,向下匡正万国,一心想要平定远方,使天下安宁。因为蜀汉尚未归服,蛮荆之地蠢蠢欲动,您暗中谋划、独自决断,整顿军队、治理武备。精心挑选将帅,授予既定的策略,大军刚踏入敌境,就迅速将其摧毁。敌人仓皇逃窜,首尾皆溃,我方擒获敌军统帅,攻克敌方城邑。巴、汉之地震惊动荡,长江源头一带彻底平定,天下太平,确实就在于这一次行动。您有安定天下的功勋,又有高尚的品德,实在是总理朝政、妥善治理各项政务的最佳人选。您敦行五常以崇尚仁爱,弘扬六典来施行教化。而且您日夜恭敬,不辞辛劳、谦逊自守,即便像姜尚辅佐文王、武王,周公为周王室辛勤操劳,也无法超过您。

从前先王选拔任用明德之人,广启诸侯,划分区域、规划田野,制定五等爵位。这是为了捍卫王室,使国运流传百世。所以齐国、鲁国的封地,在周朝是很宏大的,山川土地,封地方圆七百里,官员设置、典章制度,都与其他诸侯不同。周惠王、周襄王时期的危难,齐桓公、晋文公凭借辅佐拥戴的功劳,尚且受到赏赐的礼仪,都是因为他们的大德被铭记,成为后世的典范。而您的功绩超越前人,赏赐却与旧制不符,百官与封邑之人,人神都为此感到遗憾,怎么能因为您的谦逊而长久搁置这宏大的典制呢?

如今将并州的太原、上党、西河、乐平、新兴、雁门,司州的河东、平阳、弘农,雍州的冯翊共十个郡,南到华山,北到井陉,东到壶口,西越过黄河,封地面积,方圆七百里,都是晋国的旧地,当年唐叔受封于此,世代成为盟主,实际上起着统领华夏的作用,遵循着旧日的职责。因此赐给您这片土地,封您为晋公。命令使持节、兼司徒、司隶校尉郑陔即刻授予您印绶策书,金兽符第一至第五枚,竹使符第一至第十枚。赐予您这片黑色的土地,用白茅包裹,建立您的封国,永远作为魏室的藩屏。

从前周公、召公,都以公侯的身份,入朝担任太师、太傅。在近代,酂侯萧何,以相国的身份,光大并治理汉朝。顺应时代的制度,这样的礼仪也是恰当的。如今晋升您为相国,加赐绿綟绶。又赐予您九锡之礼,请您恭敬地听从后续的命令。因为您思考弘扬宏大的谋略,尊崇端正典章礼仪,作为楷模,广泛地训导四方,因此赐给您金车、兵车各一辆,黑色公马八匹。您调和阴阳,谨慎地授民以时,使百姓回归本业,农业生产丰饶,因此赐给您衮冕礼服,以及配套的红色鞋子。您光大显扬美德,以和睦之心惠及百姓,恭敬诚信、思求和顺,百官和谐融洽,因此赐给您轩悬之乐、六佾之舞。您镇抚安定宇宙,传播声威教化,海外之人归服,荒远之地的人前来归附,远方的人奔赴道义,华夏各国遵循正轨,因此赐给您朱红大门的府邸居住。您选拔贤才、评定资质,搜求杰出人才,提拔众多士子,使他们置身于朝廷的行列,因此赐给您登殿的台阶。您严肃恭敬、敬畏天命,平定四方,遏制贼寇暴虐,苛政暴行不再发生,因此赐给您三百名虎贲卫士。您明察审慎地运用刑罚,简约体恤而秉持中正,彰显上天的威严,以惩治不恭敬之人,因此赐给您斧、钺各一把。您整治六军,掌管征伐之事,对于违抗命令、冒犯正统的人,就予以诛杀,因此赐给您红色的弓一张、红色的箭一百支,黑色的弓十张、黑色的箭一千支。您祭祀时虔诚备至,以孝道为准则,忠诚至极,感通神明,因此赐给您黑黍香酒一卣,以及配套的玉制酒勺。晋国可以设置官员僚属,都遵循旧有的制度。

去吧,要恭敬啊!谨遵我的命令,广泛地施行训诫典则,使恩泽遍及四方,永远保持您的美德,彰显我一人的美好命令。

公卿将校都到司马昭府上传达旨意,司马昭依礼推辞。司空郑冲率领众官员劝他接受:“看到美好的任命已经下达,我们私下听说您坚决推辞,我们这些人恳切地表达一下内心的想法。认为圣明的君王制定制度,百代风尚相同,褒扬德行、赏赐功劳,由来已久。从前伊尹,不过是有莘氏陪嫁的臣子,一旦辅佐成汤,就得到了阿衡的称号。周公凭借已有的形势,占据已安定的基业,据有曲阜,拥有龟山、蒙山。吕尚,本是磻溪的渔夫,一朝被重用指挥,就被封在营丘。从那以后,功劳小而赏赐丰厚的,数不胜数,然而贤能睿智的人,仍把这些当作美谈。何况从先相国以来,世代都有美好的德行,辅佐魏室,使天下安定,朝廷没有不良政治,百姓没有怨言。之前您西征灵州,北临沙漠,榆中以西,望风而震慑归服,羌戎疾驰而来,转头归附,向东诛杀叛逆,大获全胜。擒获吴国的将领,俘获数以万计的轻锐士卒,威势施加到南海,名声震慑三越,天下安宁,苛政邪恶不再发生。因此当时的人们敬畏感怀,东夷献上舞蹈。所以圣上观览往昔以来的礼典旧章,为您开国封疆,彰显这片太原之地。您应该承奉圣旨,接受这大福,顺应天意人心。巨大的功绩如此显赫,封国的福运如此崇高。朝廷内外协同一致,没有差错、没有违背。凭借这样的威势进行征伐,就可以穿着朝服渡过长江,扫除吴会地区,在西边阻塞长江源头,祭祀岷山。回师止息,以此指挥天下,远方没有不归服的,近处没有不肃敬的。使大魏的德行,超过唐尧、虞舜;您的盛大功勋,超越齐桓公、晋文公。然后面对沧海而辞让功名,登上箕山而揖让给许由,难道不是很盛大的事吗!极为公正公平,谁能与您相比,何必一再地进行小小的推辞呢。”司马昭这才接受任命。

十一月,邓艾率领一万多人从阴平越过极其险要的地方到达江由,在绵竹击败蜀国将领诸葛瞻,斩杀诸葛瞻,并将其首级传送至京师。进军雒县,刘禅投降。天子命令晋公司马昭以相国身份总理朝政,于是司马昭上交符节,去除侍中、大都督、录尚书等称号。上表举荐邓艾为太尉,钟会为司徒。钟会暗中谋划叛逆,于是秘密派人诬陷邓艾。

咸熙元年春正月,朝廷用囚车征召邓艾。乙丑日,司马昭侍奉天子西征,临时驻扎在长安。当时魏国的各诸侯王都在邺城,司马昭命令从事中郎山涛兼行军司事,镇守邺城,又派遣护军贾充持符节,督领各路军队,占据汉中。钟会于是在蜀地谋反,监军卫瓘、右将军胡烈攻打钟会,将他斩杀。当初,钟会讨伐蜀国时,西曹属邵悌对司马昭说:“钟会这个人难以让人信任,不能派他前往。”司马昭笑着说:“攻取蜀国易如反掌,然而众人都说不可行,只有钟会与我的想法一致。灭掉蜀国之后,中原的将士都想着回家,蜀国的遗民还心怀恐惧,即便钟会有反叛的想法,也成不了事。”最终结果正如司马昭所预料的那样。丙辰日,司马昭从长安返回。三月己卯日,晋升司马昭的爵位为王,增加封邑,加上之前的一共二十个郡。夏五月癸未日,天子追封舞阳宣文侯司马懿为晋宣王,舞阳忠武侯司马师为晋景王。秋七月,司马昭上奏请司空荀顗制定礼仪,中护军贾充修订法律,尚书仆射裴秀商议官制,由太保郑冲总领并裁决。开始建立五等爵位制度。冬十月丁亥日,司马昭上奏派遣吴人相国参军徐劭、散骑常侍水曹属孙彧出使吴国,把平定蜀国的事情告知孙皓,还送去马匹、锦缎等物品,以此展示威严和怀柔之意。丙午日,天子任命中抚军新昌乡侯司马炎为晋世子。

咸熙二年春二月甲辰日,朐<月忍>县进献灵龟,送到相府。夏四月,孙皓派纪陟前来访问,并献上地方特产。五月,天子命令司马昭戴十二旒的冕,建立天子的旌旗,出入时实行警戒清道,乘坐金根车,由六匹马驾车,配备五时副车,设置旄头、云罕等仪仗,享用八佾乐舞,在宫中设置钟虡,地位在燕王之上。晋王妃被晋封为王后,晋世子被立为太子,王女、王孙的爵位名号都按照帝王的礼仪规格。各种禁令繁杂苛刻以及制度法式不合时宜的,司马昭都上奏予以废除。晋国设置御史大夫、侍中、常侍、尚书、中领军、卫将军等官职。

秋八月辛卯日,司马昭在正寝去世,享年五十五岁。九月癸酉日,葬于崇阳陵,谥号为文王。晋武帝司马炎接受禅让后,追尊司马昭为文皇帝,庙号为太祖。

史官评论说:司马师凭借睿智的谋略开创基业,司马昭以雄才大略成就大业。辅佐殷商的事迹空留其名,而翦灭殷商的志向更加远大,三分天下,他们的功业卓著。等到越过剑阁消除敌氛,渡过淮河平定叛乱,虽然取得成功,但也有像太甲被伊尹放逐桐宫那样臣民的不满,这或许是难以避免的。至于任用名臣,位居宰相之位,就像周公当年的勤勉,魏武帝曹操的得志。在南阳大开轩悬之乐的排场,就如同师挚治理鲁国时的礼乐之盛,众人都来归服。真是伟大啊,囊括天地人才!成为帝王的君主,实在是艰难啊。

赞语说:司马师继承父亲司马懿的事业,当时国家权力尚未完全集中。他身边人才众多,追随者如云。司马昭统一之心没有止境,平定灵关的战乱。虽然他平定了叛乱,但最终却有弑君的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