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张飞投靠
- 穿越三国:开局成了太子
- 倔强的小蜜蜂
- 3587字
- 2025-04-13 13:34:44
直至那轮红日缓缓沉入地平线,激烈的战斗才终于画上了句号。在这场扣人心弦的交锋之中,一万名黄巾军遭受了重创,四千人在战场上英勇牺牲,一千人在慌乱之中跳入河中,不幸溺亡,而侥幸逃脱的,估计也就仅仅三千余人。那些侥幸安全逃离的黄巾贼寇,有的奋力泅水过江,有的则拼尽全力向北狂奔,企图逃离这死亡的阴影。
彼时,张飞正率领大军从北方对黄巾军形成强大的压力,然而,他并未对那些逃窜的黄巾军穷追猛打,反而为他们留下了一条生路。在张飞看来,与那些已经溃不成军的黄巾军纠缠,无疑是冒着生命危险做无谓的牺牲,放他们一马,也能为自己的军队省去不少麻烦。
除此之外,此战还取得了丰硕的战果,约两千名黄巾匪徒被俘获。战斗刚一结束,晋国、阳都县的将士们以及当地的守卫们便欢呼雀跃起来,他们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共同庆祝这场来之不易的大捷。
士兵们忙碌地收拾着黄巾匪徒的尸体,清理着战场,而就在这时,杨阜快步向刘赟走来。他双手一拱,声音洪亮地说道:“恭喜世子殿下大获全胜!”
刘赟微笑着回应道:“杨先生,您也辛苦了。”
杨阜面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接着说道:“殿下,依我之见,您还是尽早返回晋国为好。”
刘赟微微皱眉,心中已然明白了杨阜的言下之意。他问道:“可是因为此事?”
杨阜点了点头,一脸忧虑地说道:“正是,殿下。您为保护百姓免遭土匪侵扰,此举虽出于无奈,但您毕竟未经县令和郡守同意,便擅自动用兵器、调遣官兵,还武装了当地百姓。倘若阳都县令以此发难,那可就麻烦了。”
杨阜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刘赟身为晋国世子,并无官职在身,本无权干涉西州、琅邪两地的军事与内政。然而,他却仗着皇亲国戚和世子的身份,私自调兵遣将,从兵器库里取用兵器。这要是惹得南溪大臣或者阳都县令不满,向朝廷参上一本,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刘赟沉思了片刻,然后有条不紊地说道:“将士们都疲惫不堪,今日先回诸葛府好好休息,明日一早便启程回晋国。届时,我会给阳都县令、南溪尚书和徐州刺史送信,说明此事实出无奈。想那阳都县贼寇来犯之时,南溪尚书知晓却未出手相助,阳都县令更是弃城而去,与尚书待在一处,后来还逃回了家中。这等消息若传到朝廷,他们也脱不了干系。”
杨阜闻言,一脸惊讶,随即赞叹道:“殿下英明!所言极是。此事若被朝廷知晓,殿下虽会受些牵连,但您并非为一己私利,想必不会受到重罚。只是阳都县令和南溪大臣恐怕难逃罢官之刑,尤其是阳都县令,明知山贼将至,却仍自顾自逃回府中,怕是性命难保。”
说罢,杨阜表示会立刻回诸葛府起草书信,呈递给徐州刺史、琅邪侍郎和阳都县令。
杨阜刚离开不久,诸葛玄便领着一位身材魁梧、气势逼人的男子前来拜见刘赟。他恭敬地介绍道:“殿下,这位便是此次助我们讨伐山贼的张飞。”
张飞上前一步,双手抱拳,声音洪亮地说道:“草民张飞,见过殿下。”
刘赟微笑着还礼道:“久仰久仰,本世子刘赟,幸会幸会。如今有颜良、文丑、张飞在此,还有诸葛玄和诸葛恪,此地真是人才济济,藏龙卧虎啊!”
张飞听刘赟这般说,不禁微微一怔,面露诧异之色。他问道:“殿下,您可知道我的过往?”
张飞曾为救父逃离泰山郡,如今更是被官府通缉的逃犯。刘赟身为皇室成员、藩国世子,却满脸笑意,真心实意地迎接他,这怎能不让张飞感到既慌乱又感动?
刘赟目光诚恳,语气坚定地说道:“我听诸葛先生说起过张公之事。百姓之中,哪怕冤死一人也是大错,这怎能怪张公呢?”
张飞心中一阵暖流涌动,能得遇如此理解自己之人,还是身份尊贵的皇室成员,怎能不让他动容?
刘赟感慨道:“我与张公并无不同,为击退土匪、拯救百姓,都是不得已而为之。我同样未经知县和郡守允许,便调动了阳都县的士兵和兵器,说起来,我也是有罪之人呐。”
张飞眼眶微微泛红,他没想到这位高高在上的世子竟然如此体谅自己,这让他怎能不感动?
刘赟言辞恳切地说道:“明日太阳升起,我便回晋国。我有意邀请张公同去,只是知晓张公追随春部将,且有不少旧部跟着您。您可先回春部将那里商议,能否一同前往晋国。我相信,张公和春部将在晋国定能过上安稳日子,施展一番抱负。”
张飞闻言,又惊又喜,他忙问道:“殿下,您当真愿意收留我们?”
刘赟拍了拍张飞的肩膀,热情地说道:“自然!不仅是张公和春部将,还有张公的弟子们,若不嫌弃,都可一同前往晋国。晋国土地肥沃,气候宜人,是个宜居之地。”
张飞本是为救父亲才逃离泰山郡,隐居在泰山山区,如今听闻能安心照顾父亲,还能有一番作为,当下便下定了决心。他单膝跪地,郑重地说道:“殿下,承蒙您对我这罪人如此宽厚,这份恩情,张某没齿难忘!”
刘赟心中暗自窃喜,但面上依旧保持着平静如水:“能得遇张公这般既心怀正义又极尽孝道之豪杰,真乃我刘赟三生有幸之事。”
“殿下请宽心,我这便即刻启程返回泰山,迎接家父一同前往晋国。自此刻起,我张飞定将肝脑涂地,誓死效忠于殿下!”张飞猛地站起身来,目光如炬,语气中充满了坚定。
“张公的到来,我们随时欢迎,但切记不可给春部将增添不必要的麻烦。晋国的大门,永远为张公与春部将敞开。”刘赟微笑着,语气中满是诚挚的叮嘱。
张飞朝着刘赟深深地鞠了一躬,随后才转身大步流星地回到自己的队伍之中。
待张飞离去后,刘赟转头对身旁的诸葛玄说道:“待战场收拾停当,我们便返回诸葛府。说来真是有些惭愧,不过今晚定要设宴好好犒劳犒劳大家。”
“殿下请放心,我早已派人回府准备妥当。”诸葛玄微笑着回应道。
“多谢诸葛先生费心,明日一早还得劳烦您多多操劳。”刘赟拱手行礼,语气中满是感激。
“殿下这是要将我们家的米粮都吃空啊,那我便索性打开所有粮仓,定要好好款待殿下!”诸葛玄半开玩笑地说道,脸上洋溢着笑容。
“那便多谢诸葛先生的盛情了。”刘赟也跟着笑了起来,气氛一时变得轻松愉快。
“殿下,我之所以如此款待您,实则有缘由。多亏了您,我才意识到自己以往的愚钝,理应好好报答您的恩情。”诸葛玄神色变得严肃起来,语气中满是诚恳。
刘赟闻言,一脸疑惑地看着诸葛玄:“诸葛先生,我着实不明白您的意思。”
“殿下,一直以来,我都只觉得自己有所不足,如今才明白,那其实是愚钝。今日我终于看清了自己的不足,多亏了您的点拨,我才如梦初醒。如此大恩大德,我怎能不以礼相待,聊表心中的感激之情呢?”诸葛玄一脸诚恳,眼中闪烁着感激的光芒。
“这……先生何出此言?您怎会愚钝呢?”刘赟越发感到不解。
“殿下,我今日才知晓您离开晋国,远赴西州的真正目的。”诸葛玄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睿智的光芒,仿佛能看透一切。
刘赟心中猛地一惊,背后不禁渗出冷汗,但面上依旧强作镇定:“这老先生,怎么突然这么说?此前看着明明是个和善且有涵养之人,如今这眼神,却如盯着猎物的毒蛇般犀利。”
刘赟强作镇定,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开口问道:“先生,您觉得我不远万里来到此地,究竟所为何事呢?”
诸葛玄笑着答道:“殿下虽未明言,但从您的所作所为中,不难猜出一二。您在西州招募了如今在前锋线上英勇作战的颜良和文丑,还将阳都县的士兵托付给小将成圣。在劝说张飞等人迁往晋国时,也能看出您是不远万里来西州招揽人才的。若早些留意,这本不是难事,可我今日才察觉,才惊觉自己是何等愚钝。殿下。”
刘赟心中再次一震,这诸葛玄,果真是诸葛瑾和诸葛亮的父亲,虽说没有完全猜对,但这答案也已有了七八分相似。
刘赟一脸惊讶,一时之间竟不知如何作答。诸葛玄却笑意盈盈,接着说道:“令我遗憾和难过的是,殿下招募了众多骁勇善战的将领,却未曾招揽士大夫。任何国家或地区,若文武失衡,其根基都难以稳固。继颜良和文丑之后,您又招募了张飞,想必很快也会招揽成圣。可为何不带上我和我弟弟诸葛贤呢?是觉得我和诸葛贤的才能入不了殿下的法眼吗?”
刘赟下意识地喊道:“不,诸葛先生,绝非如此!我本就打算邀请您一家子前往晋国。”
“当真?殿下此话可当真?”诸葛玄眼中闪过一丝期待,语气中满是急切。
“自然是当真!诸葛先生目光如炬,我此行确实有两个目的。一来是想亲眼看看百姓的生活,深切感受民情;二来便是寻觅那些尚未施展才华的人才,将他们带回晋国。虽说与您相处时间不长,但就我所见所闻,不仅先生您,诸葛家真可谓人才辈出。诸葛先生,我诚心恳请您随我前往晋国,带上您的全家。我虽不能保证给您高官厚禄,但定会和父王商议,为您创造机会,让您能用学识和才能造福百姓,为国效力。”刘赟言辞恳切,目光中充满了坚定与期待。
诸葛玄听了,当场跪地,朝着刘赟叩拜:“我诸葛玄,愿终生侍奉世子殿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还望殿下恕罪,此前多有冒犯之处。”
“诸葛先生请起,有先生相助,真乃胜过千军万马!”刘赟连忙上前扶起诸葛玄。
“殿下,还请您日后多多吩咐。从现在起,我便是您的臣子,定当唯命是从,肝脑涂地。”诸葛玄站起身来,一脸恭敬,语气中满是忠诚。
“多谢先生,有您相助,实乃我之大幸。”刘赟感激地说道,眼中闪烁着喜悦的光芒。
在回诸葛府的路上,刘赟与诸葛玄相谈甚欢,二人对未来的诸多事宜展开了深入而细致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