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文化馆(求月票!!!)

看了好一会儿!

最公式的是:“今天下雨了,村口的老中医不在了,我也感冒,然后妈妈背着我上镇里……终身难忘。”

林清月和周止看作文的速度很快,过了小半小时,周止就挑出来三篇在他那里面还算不错的。

接着又接过林清月递过来的几篇。

好好查找对照了一番,又选出最好的几篇。

“这些写得都不错啊!”林清月看完作文之后,狠狠点头。

周止接着说道:“我经常给他们看书,改作业,当然提升大了,希望能考上中学就不错了。”

他收拾好作业之后,就站了起来。

“这次,一到三年级,写得最好的分别是周雨、周小暖、……高中分别是刘达、……”念完所有人的名字之后,周止从包里面挑出来大白兔奶糖。

然后说道:“念到名字的人上来领奖。”

林清月开始给他们发糖。一人三颗。

光光是发糖,对于这群学生来说,就已经足够开心了。

周止还让他们站在台上,让下面的学生鼓掌。

这一下子,算是把这群学生都给羡慕死了,名声和奖励都有了,这多是一件美事。回去少不了有学生家长炫耀:“今天周老师当众说我儿子作文写得好,说不定以后也是大作家。”

“每个年级我都挑出来最好的一篇,现在让林老师给大家阅读学习一下。”周止看向了林清月。

林清月愣了一会儿,就站起来,说道:“先是周雨的。”

题目:河边的泥鳅,作为我的二叔,周渠为什么能够这么混呢?大家都说他是周家最懒的孩子,我也觉得……”

显然没有写周止,要是写周止的话,不就成了包庇了吗?

周雨显然很开心,站在最前面,头顶得老高了,一副我最强的样子。

之后念了五年级的学生:“题目:什么叫做幸福。我想过一件事情,我们家明明很穷,穷到有些时候连大米都吃不起,但是我妈总是会笑,我说镇上的小孩……我想这就是幸福。知足就是幸福。”

……

周止发表在《人民文学》的文章在鄂州一直都有着不小的热度,现在才过去一个多月。

自从《鄂州日报》发表了那篇断报之后,这影响力越加大了。

黎川县的文化馆,馆长姓黄。此时手中正捧着一份《鄂州日报》。

黄馆长摸了摸胡子,他是真有胡子,看起来《鄂州日报》的报道,可谓是把这篇小说夸得天花乱坠!又拿起来《人民文学》看了看。

《人民文学》上面写着一行写得是【《提篮桥的救赎》——鄂州】并没有详细写出来是哪一个县。

加上黄馆长原本就认为自己手下没有这种人物,所以也跟着忽视了这件事情。

不过后面根据各种小道消息,当然是因为郁江公社的那些社员说的事情引起了他的注意,

“我们公社的人厉害,写的小说都发表在了《人民文学》上面。”

“是谁?我怎么没听说过。”

“就是上个月的事情什么什么的救赎,提蓝桥,应该是座桥!!”

他不大确信,所以今天还让几个文化馆的人出去打听了。

黄馆长又在看了看《人民文学》上面的文章,确实是很多语言有着黎川的方言,这算是作者的特色。

这又是哪里来的猛将?

过了一会儿,那个穿着一身写得发白的中山装的馆内作家,老张才敲响了办公室的大门。

喘了口气,才对着黄馆长说道:“馆长,我下去邮局打听了!真有一个人叫做周止,前几月还在公社里面取来了不少汇款,我还听邮局人员说了确实是有几篇从北平给他寄过来的信,最近还有一封还在县邮局拣货,我看了一眼,是朝内大街166号的!!”

黄馆长听到后面,皱眉道:“你这混蛋,去邮局打听别人的隐私!!”

“这不是你让我查是谁啊!还赖上我来了!”老张有些无语,大家都是公家人,相互之间打个交道不是啥问题,加上他还是文化馆的人,交际圈更是广泛。

“咳咳,反正下次不许这样了。”黄馆长点点头。

朝内大街166号,就是《人民文学》杂志社的地址,他们文化馆,就派几个人去投稿过,无一不是被退稿。“抱歉,你的作品……”

听完老张的报道之后,他才走出了大门,先是走到了文化馆的办公室里面。

文化馆的集体办公室里面,一共放着七八张大长桌子,墙角堆放着各种杂志和纸张。

有人坐在位置上面读书看报,有人惬意躺着补觉,黄馆长缓缓走了进来,看了这群不争气的一眼。

妈的,这种作家竟然是一个不知名的乡村作家,这群人真是懒散惯了,说着黄馆长就来气。

“咳咳,有件事情宣布一下,我们县呢有人在《人民文学》上面发表了一篇文章。最近《鄂州日报》还专门为此称赞了一下!”黄馆长先是有些骄傲的说了一句。

管他是不是自己手底下的兵,反正是黎川县的作家,就是他手底下的“业绩”。

“啥子?老张,你过稿了?”

老张一时间涨红了脸,他是去北平发表过文章,不过是北平最小的一些杂志,就这还是整个文化馆最有文化的作家。

“不是!”

“那还能是谁?你吗?”

所有人吵了起来,纷纷摇摇头。

黄馆长这时候才憋不住火气,骂道:“就你们这一群天天坐在办公室插科打诨的,看杂志都不看正经杂志的人,还好意思问别人是不是!自己对自己没点逼数吗!”

其中大半都是走关系进来的,也就在市里面发表过一些文章,在省里面发表文章的都才寥寥数人。

所以说地方落后便是落后在很多地方。

黄馆长说道:“你们把《提篮桥的救赎》好好的仔仔细细阅读几遍,学学人家怎么写的,再看看自己的!!”

“所以,馆长,他到底是谁?”

黄馆长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说道:“他是郁江公社的一位普通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