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朱由检留下徐云的原因。
“好,那我们约法三章,你同意我就留下来?”
徐云想了想,觉得大明侯这个爵位不是坏事。
朱由检没有想到,徐云会对他提出约法三章的事,这可是开天辟地以来,所有的皇帝未曾遇见的。
“你说说看?”
“第一,我的来历,你暂时不要问,等到我觉得能说的时候,自然会告诉你的?”
“徐云,你觉得什么时候才能说?”
“等到天下太平、国富民强的时候。”
“好,那第二是什么??”
“第二,我的想法是,大明要想天下太平、国富民强,必须要改变现在的许多状况?”
“改变现在的许多状况?徐云,你是不是想说,你打算要变法?”
朱由检的理解是对的。
“皇上,你要是怎么说也可以,变法这个词大家都明白?”
“徐云,变法这件事你想怎么个变法?”
“具体的办法,由于涉及到方面太多了,一下子也说不清楚,我最终目的是,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人人有钱花,人人有房住?”
“徐云,我也想这样啊!你说的不就是大明中兴吗?”
朱由检两眼放光。
“对,就是大明中兴,但这中兴的过程中,要触及到许多人的利益,特别是有权有势的人,甚至于是你们皇家的利益?”
“啊?徐云,你要造反?”
朱由检大吃一惊。
“皇上,你误会了,我的意思是说,是你们朱家的那些藩王,还有皇宫里的一部分人?”
“那我这个皇上还要吗?”
“皇上,当然肯定是要的,我是说他们土地、特权,必须要进行改变,普天之下,只有皇上的权利不会变?”
“哦,要是这样的话,我就放心了?”
朱由检多多少少放下了些心。
“徐云,你的第三是什么?”
“我的第三是人,我可能会举荐一些人,这些人没有什么进士的功名,但是,我觉得他们会是各个方面的人才?”
“这个不是问题,徐云,我现在就答应你,你举荐什么人赶紧说?”
朱由检笑了起来。
“面前有三个人,我需要他们重新安排职务,第一个是原浙江右布政使王象晋?”
“啊?他不是去年才致仕还乡了嘛?你为什么要举荐他?”
“皇上,民以食为天,大明眼下最要紧的事,就是必须解决粮食的问题,老百姓之所以造反,大多数人是吃不饱饭。”
“王象晋有这样的本事?”
朱由检不相信。
“王象晋手里有两样好东西,一种叫六月柿,这个东西可以吃,大规模的推广种植,能解决一部分的粮食问题。”
“第二种好东西,我问过他是番薯,如果种植好了,亩产上万斤不出问题?”
“徐云,你说的是真的?”
朱由检一把抓住了徐云的手。
“皇上,我怎么可能骗你,六月柿这个东西虽然是蔬菜,还可以当做水果,我今年夏天在杭州就吃过它,是用鸡蛋一起炒的?”
“是吗?那等到种出来,我也要炒鸡蛋吃?”
朱由检不知道西红柿炒鸡蛋的味道。
“好,徐云,你说第二个人是谁?”
“这个人叫宋应星,现在具体是什么位置我不清楚,你叫吏部的人查一下,他们应该知道?”
“好,我马上办,这个人你打算让他做什么官?”
“这个我还没有想好,知县就行了?”
“知县?徐云,你没有说错吧?”
“没有,就是知县!”
“好,第三个人是谁?”
“京仓大使阎应元?”
“京仓大使?徐云,这京仓大使才是个从九品的官?”
“皇上,我要的是他这个人?”
“他有什么特长?”
“具体的特长我不是太清楚,不过,此人对大明的忠心是不用怀疑的?”
“徐云,你是说这个人忠心耿耿?”
“对,忠诚是没有问题的?”
“徐云,你是如何知道的?”
“皇上,这个问题我不能说?”
“那你打算让他做什么官?”
“我现在还不知道,到时候咱们再说?”
朱由检非常奇怪,徐云举荐的三个人,除了王象晋他知道一些,剩下的两个人还从来没有听说过。
“徐云,好,你的约法三章我都同意,你举荐的三个人,我也全部安排,你说给什么官职就给什么官职?”
朱由检一口气答应下来了。
“那好,我就不客气了,首先说王象晋,要安排他先成立一个农业研究所?”
“农业研究所?徐云,这个是干什么的?”
“皇上,准确地说就是种粮食、种蔬菜,只不过是在试验田里种,等到技术成熟了,再大规模的推广?”
“哦,原来是这样,那王象晋能愿意干这种事吗?”
朱由检觉得,一个曾经的右布政使,去种地实在是让人耻笑。
“皇上,你负责把人叫到京城来,剩下的事情我来说?”
“好,那我现在就下旨,派人去山东叫王象晋进京?”
朱由检说到做到,朝门外汉了一声。
“来人啊?”
“皇上,你有什么吩咐?”
王承恩马上就推开门进来了。
“大伴,赶紧去传旨,原浙江右布政使王象晋,让他速速进京来见我?”
“是,皇上,老奴现在就去!”
王承恩走了,平台的房间里,又剩下了徐云、朱由检两个人。
“徐云,你大明侯府,我也给你准备好了,一会儿派人带你去看看?”
“皇上,我真的谢谢你了,对了,还有两件小礼物,是送给懿安皇后、周皇后的?”
徐云从怀里把化妆镜拿出来了。
“徐云,你学会送礼了?哈哈哈……”
但朱由检看见化妆镜后,眼睛就一动不动盯了。
“徐云,这是什么东西?”
“这是化妆镜,用来照脸的?”
“我想起来了,那一日在高升客栈里,周鉴去找你是不是要这个东西?”
‘应该是吧?’
徐云明白,这件事不能多说。
“对了,徐云,传说这个化妆镜能卖10万两银子?”
“皇上,我没有卖过这么多钱,三万两银子倒是真的?”
徐云听出来了,这是在太康伯府里发生的事情。
“三万两银子也不少啊!徐云,你真大方,对了,你还有多少这样的化妆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