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断玉玦

  • 青剑
  • 吴玄卿
  • 1728字
  • 2025-04-09 00:53:15

破庙残窗漏进的月光在供桌上碎成冰纹,窦燕锋怀中木匣突然发出金石相击之声。皇甫彻正欲挑开烛芯的手猛然顿住——这声音竟与三年前洛阳武库失窃夜听到的“龙吟匣”一模一样,当时值守的十二名金吾卫尽数被剑气斩首。

“此物莫非是……”皇甫彻瞳孔微缩,当年太尉府密档中“干将莫邪雌雄剑”的记载闪过脑海。烛火摇曳间,他注意到木匣缝隙透出的青光,竟与龙渊剑芒同出一脉。窦燕锋却将木匣抱得更紧,大腿箭伤崩裂的血水渗入青砖缝隙,在八卦图案上晕开诡异的纹路。

“贤弟可知苏武在此庙留下什么?”窦燕锋忽然以剑拄地,龙渊剑尖点向斑驳壁画,“看那牧羊节杖!”剑锋所指处,残存的壁画丹青里,苏武手持的节杖顶端赫然雕着与木匣相同的云雷纹。更奇的是,画中羝羊的眼睛竟是用玉玦碎片镶嵌而成,此刻正泛着幽蓝微光。

正待细看,庙外忽起鸦群惊飞之声。十三匹塞北龙驹的响鼻穿透夜风,马鞍上的铜铃叮当乱响——这是匈奴精锐“狼骑”特有的装备。皇甫彻嗅到风中飘来的狼膏气味,那是匈奴武士涂抹战刀的特殊油脂。

“快走九宫步!”窦燕锋低喝,龙渊剑鞘猛击地面某块青砖。供桌下方石板轰然洞开,露出布满铜绿的八卦机括,齿轮转动声里夹杂着机弩上弦的咔嗒声。皇甫彻扶窦燕锋踏入密道时,瞥见窦燕锋脖颈浮现赤色剑痕——正是《吴越春秋》所述“剑气认主”之相,那纹路竟与壁画上的云雷纹严丝合缝。

匈奴骑兵的环首刀已劈开庙门,为首将领额戴狼头箍,手中流星锤抖出漫天寒星。皇甫彻最后按动玄武方位镇石,密道闭合瞬间,流星锤的尖刺堪堪擦过他发髻,削下半截檀木簪。发丝散落间,他看清将领胸甲上的三眼狼图腾——正是匈奴左贤王麾下猛将呼延寿。

“搜!”狼头将领呼延寿一脚踢翻香炉,灰烬中显现半枚玉玦压痕。这是他们追击的第三个日夜,自从平阳传来“得苏武密匣者掌汉室龙脉”的密令,整个匈奴大营已陷入疯狂。副将用环首刀挑起供桌布幔,突然惨叫倒地——七窍流出黑血,竟是触发了壁画中暗藏的毒砂机关。

地底密道里,窦燕锋剑锋划过石壁,带起的火花照亮壁上铭文:“汉节尽落,剑气长存”。皇甫彻突然按住他握剑的手:“兄长可还记得元康九年的上巳节?”不待回答,指尖已沿着他虎口“阳溪穴”划出暗号——这是当年两人在羽林卫受训时的密语,三道短促的划痕代表“死间之策”。

窦燕锋浑身剧震,青锋剑呛啎出鞘,剑身映出他眼底血色:“原来你早知我携带着传国……”“嘘——”皇甫彻突然扯开衣襟,心口处狰狞刀疤竟组成河图纹样,“大将军让我转告:莫邪剑魄在人在!”他耳后浮现出天工门弟子特有的黥纹,在剑光中若隐若现。

地面突然传来剧烈震动,密道顶部落下簌簌尘沙。呼延寿的流星锤正使出“北斗裂地式”,七道星芒如陨星坠击,将苏武神像轰成齑粉。藏在空心神像中的半卷《西域都护府舆图》飘落,却被锤风搅碎。残片上“楼兰”二字尚未完全湮灭,已被马蹄践踏成泥。

“报!发现密室!”匈奴兵用狼牙棒砸开暗门,却见皇甫彻独坐八卦阵眼,怀中抱着窦燕锋的染血战袍。呼延寿流星锤毒蛇般缠上他脖颈:“人在何处?”锤尖倒刺划破皮肤,血珠顺着寒铁锁链蜿蜒而下。

皇甫彻轻笑,忽然用匈奴语吟唱起牧歌:“祁连山的雪水啊,泡不软汉家的骨头。”呼延寿脸色骤变,这是匈奴儿郎出征时必唱的《焉支谣》。正要发作,皇甫彻却暴起发难,双指如剑直刺他“膻中穴”,用的竟是失传已久的“广陵绝剑”!指风过处,呼延寿胸甲竟现出蛛网般的裂纹。

呼延寿流星锤回防护体的瞬间,皇甫彻袖中射出三枚玉玦碎片。呼延寿旋身闪避,碎片嵌入石壁竟组成完整的河洛图——正是开启真正密室的钥匙。待匈奴人破开机关,只见密室内唯余半截带血的箭杆,墙上以血书写着:“节旄尽落,剑气犹存”。血迹未干处,隐约可见北斗七星指向的暗河方位。

地底暗河轰鸣,窦燕锋抱紧木匣顺流而下。龙渊剑在水中发出龙吟般的颤音,剑柄玉玦与木匣机关严丝合缝。当他浮出水面时,怀中木盒已变成三尺青锋,剑身映出北斗七星——这才是真正的莫邪剑!对岸芦苇丛中,早有天工门弟子驾着机关鸢等候多时。为首老者抚掌而笑:“剑气冲霄,看来泰山之约要提前了……”

此时长安城头,呼延晏手中的《禹贡地域图》突然无风自燃,火光中显现出泰山方位。他猛然转头望向东南,那颗象征杀伐的破军星,正与紫微垣中的帝星交相辉映。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寒铁烙》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