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座谈会!?

燕园,五四文学社。

夏日酷暑,这里没有空调,只有电风扇。

这电风扇,还不是学校安装的,而是五四文学社自己安装的。

在条件上面,陈铭章一直在为五四文学社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

在五四文学社恢复后,两次进行调整后,五四文学社组织架构基本成型。

整个五四文学社,社长1名、副社长4名,部门设有秘书处、创作部、策划部、外联部、宣传部、通讯部、记者部、编委、顾问团。

除了编委的主编、副主编外,也就只有顾问团不是北大在校大学生了。

其他的,社长、副社长以及其他部门的,都是北大在校生。

当然,组织架构是好了,但是人员还没有满编。

这里面,有一部分将在接下来的新生中招收。

“铭章,你怎么过来了?”陈健功有些惊讶。

在放暑假时,陈铭章就跟他们说过,暑假他会很少来,主要工作交给他们。

这才几天,陈铭章就过来了。

陈铭章笑道:“写了一首诗,拿过来给你们。”

陈健功,担任着五四文学社副社长。

陈铭章拿出稿纸,陈健功很是激动地拿过稿纸,然后就看到稿纸第一行写着——《飞鸟与鱼》。

陈健功一看,露出震惊之色。

这才几天功夫,陈铭章就创作出这么好的一首诗!

这太不可思议了!

看了一遍《飞鸟与鱼》,陈健功就完全被震惊到,只是一遍他就意识到这是一首好诗。

随后他便朗读起来: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

我就站在你的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我就站在你的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

明明知道彼此相爱

却不能在一起

......”

陈健功的大嗓门,一下子惊动了其他人,其他人纷纷围了过来。

争相浏览《飞鸟与鱼》,每个人看一遍后总是情不自禁地朗诵一遍。

他们都被《飞鸟与鱼》这首诗给吸引了,这首诗的美感,只是看一眼就足以感受到。

陈铭章到一边拿起一个苹果,啃起苹果来。

五四文学社这边,有着热水瓶,也常备水果。

丝毫不夸张的说,现在五四文学社能够调动的资金,可能比整个北大中文系都要来得多得多。

说五四文学社富得流油,那是绝对都不为过。

买水果的钱,对于五四文学社而言,只是微不足道的小钱。

陈铭章这个社长,大家都很服气,除了陈铭章的才华让大家叹服外,最重要的原因便是陈铭章带着大家过好日子,吃香喝辣的。

但凡加入五四文学社的,哪一个不是有一份工资,可以补贴家里。

“铭章,牛!”陈健功忍不住对陈铭章竖起大拇指。

这种水平的诗,也许他穷尽一生,都写不出来。

陈铭章,却短短几天就创作出来了。

陈健功谁都不服,就服陈铭章。

散文,散文比不上陈铭章;小说,小说被陈铭章甩了十条街;诗歌,诗歌更是陈健功所不敢想象的。

上次陈健功尝试着写一首诗,然后被大家笑话,搞得陈健功恨不得地上找个洞钻进去。

其他人也纷纷夸赞着。

“铭章,现在很多人在批评你,批评你的文章和诗,我看啊,我们应该召开一次座谈会。”陈健功正色道。

对于外面的情况,陈健功自然也知道。

他为陈铭章感到委屈,明明写出优秀的小说、优秀的诗歌,结果好了,招来很多人的批评和骂声。

大部分的批评和骂声,完全是不可理喻。

“座谈会就算了,没必要!”陈铭章摇了摇头。

陈健功的表情充满了不解,“为什么?”

“没有为什么,浪费时间而已。”陈铭章拍了拍陈健功的肩膀,“我们想当作家,那么就要靠作品说话。什么座谈会、研讨会,无非是互相吹捧,没意思!”

不是陈铭章清高,而是这是他真正的想法。

作家嘛,最重要的就是作品,是靠着作品说话。

别人再怎么吹捧,没有过硬的作品,那都是贻笑大方的事,属于跳梁小丑。

至于那些人批评他,批评他的作品,看似暴风雨汹涌。

可是陈铭章并不怕,他不需要开座谈会、研讨会,因为他知道时间在他这边。

越往后,对他越有利。

只要他活着,他就能看着这些人失意,被时代抛弃,被时代碾压,成为时代的弃儿。

他的成就越大,在文坛的地位越高,这些人就越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这些人以为现在和以前是一样,殊不知时代已经不一样了。

《伤痕》、《牧马人》等伤痕文学作品现在能够发表,这么长时间都没有被撤下来,真正的官方媒体也没有在这场暴风雨中亲自下场,这已经说明了上面的态度。

陈铭章不需要开座谈会、研讨会,他只需要低调,苟住,继续发育,胜利就是属于他的。

等过几个月,时代大幕正式拉开,那就是大局已定。

真正的东风压倒西风。

“多好好地想着写出好文章,多赚稿费!”陈铭章这话不仅仅对陈健功说的,也是对在场所有人说的。

陈健功没好气道,“稿费,稿费,你就知道稿费,钻钱眼儿里得了!现在全国谁的稿费比你多?”

“我不努力,社团能给你们发工资?给你们发稿费?能借钱给你们买自行车?”陈铭章没好气道,“我不努力赚稿费,怎么还钱!”

陈健功哑口无言。

别看陈铭章只是决策,大部分时间都当甩手掌柜,简直是五四文学社众人中最闲的,但是陈铭章的重要性比其他人加起来都要来得大。

要是没有陈铭章,就不会有《未名湖》,五四文学社也没法给大家发工资、发稿费。

说实在的,拿着工资和稿费,那可是很爽的。

五四文学社的成员,哪一个不是学生们羡慕的对象,在燕园里走路都是昂首挺胸,抬头看天的。

其他之前没有对象的,一个个轻轻松松的谈了对象。

至于陈铭章跟五四文学社借了大笔的钱,这事大家都知道,那笔巨额借款,大家看得都会头昏脑胀的。

可偏偏陈铭章面不改色,仿佛借的不是十几万,而是十几块钱。

要知道,暑假前一次会议,陈铭章以社长的身份,由五四文学社借给每个成员4000元用于在京城买院子,陈健功等人都害怕一辈子还不起这借款,更不要说陈铭章之前可是借了十几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