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皖县乔氏
- 三国:开局周瑜之兄,截胡大乔
- 神一样的惹不起
- 2066字
- 2025-02-10 12:15:02
周宓点点头,整理了一下衣袍,快步迎了上去。
皖县乔氏,乃是庐江一带的名门望族,世代书香,与周氏素有往来。
等到车马停稳,先是一位年约五旬的老者下车,身着锦袍,面容儒雅,正是乔公。
在他身后,两位少女相继下车,一着红衣,一着绿衣,正是名动江东的大小二乔。
大乔身着红衣,眉目如画,气质温婉端庄,举手投足间尽显大家闺秀的风范。
她微微低头,向周宓和周瑜行礼,声音轻柔:“见过两位公子。”
小乔则身着绿衣,眉眼灵动,带着几分俏皮。
她抬眼打量了一下周宓和周瑜,嘴角含笑,道:“两位公子年纪轻轻,倒是气度不凡。”
周宓微微一笑,拱手还礼:“两位小姐远道而来,辛苦了。家父已命人备好住处,请随我来。”
乔公捋须笑道:“周氏果然礼数周全,老夫此番前来,倒是叨扰了。”
周宓谦逊道:“乔公言重了。乔氏与周氏本是世交,如今乱世之中,更应该互相扶持。”
说话间,周宓朝着旁边看了一眼,正瞅见大小二乔收回目光,两人的神情都有些慌乱,脸庞还带着淡淡的红晕。
这家伙,哪里有一点逃难的模样。
嘀咕间,一行人穿过回廊,来到东院。周宓早已命人将院落收拾妥当,院内花木扶疏,环境清幽。乔公见状,满意地点点头:“周公子有心了。”
有女眷在此,周宓也没多做停留,在安顿好乔氏家族后,又与周瑜交代了几句,随即就回到前厅,向父亲周异复命。
周异正与几位族中长辈议事,见周宓进来,便挥手示意他坐下。
“宓儿,乔氏家族可安顿好了?”周异问道。
周宓点头:“已安排在东院,乔公对住处颇为满意。”
周异微微颔首,沉吟片刻,道:“今晚设宴,为乔氏接风洗尘。你且去准备一下。”
周宓应声退下,心中却暗自思索。乔氏家族此次避难而来,显然不仅仅是因黄巾之乱。或许,乔公此行另有深意。
不过他已经觉醒了系统,所以对此也没有过分留意,只是心中忍不住感慨,传说之中的大小二乔,果然是个个国色天香,就是不知道父亲,心里又是做着如何的打算。
等到夜幕降临,周府大厅内灯火通明,宴席已然备好。
周异坐于主位,乔公居客席首位,大小二乔则坐在乔公身侧。周宓与周瑜陪坐一旁,席间气氛也是十分融洽。
酒过三巡,乔公放下酒杯,叹道:“如今天下动荡,黄巾余孽虽不足为虑,但朝廷内忧外患,恐有大变啊。”
周异点头附和:“乔公所言极是。灵帝驾崩,新帝年幼,朝中宦官与外戚争权,十常侍把持朝政,恐怕不久便会生乱。”
乔公捋须道:“正是如此。黄巾之乱不过只是表象,真正的祸患在于朝廷内部。若十常侍与外戚争斗不休,天下必将大乱。”
周宓听到这里,心中一动。
他知道,乔公所言非虚。按照历史走向,十常侍之乱和董卓进京已是迫在眉睫。若不及早准备,恐怕周氏也难以在这场乱世中独善其身。
他抬眼看向周瑜,发现胞弟正凝神倾听,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周宓心中暗喜,周瑜果然是天纵之才,对天下大势已有敏锐的洞察。
宴席结束后,周宓借口送乔公回房,特意与乔公多聊了几句。乔公对周宓的见识颇为赞赏,笑道:“周公子年纪轻轻,却有如此见识,实在难得。”
周宓谦逊道:“乔公过奖了。晚辈只是略读史书,对天下大势稍有了解罢了。”
开玩笑,他领先时代几千年的见识,再加上对三国时代的事件有上帝视角,还能忽悠不了一个古代人吗?
乔公点头道:“如今乱世将至,周氏若能早做准备,或可在这乱世中立于不败之地。”
周宓心中一动,顺势问道:“乔公以为,当今天下,何人可成大事?”
乔公沉吟片刻,低声道:“江东孙坚,勇猛善战,素有威名。其子孙策,年少有为,颇有雄才大略。若周氏能与孙氏结盟,或可在这乱世中谋得一席之地。”
周宓闻言,心中暗喜。乔公此言,正合他意。
他早已想到,若要在这乱世中立足起家,必须尽早与孙坚、孙策父子建立联系。
乔公此番前来,怕是也打着类似目的,毕竟京城内的何大将军和宦官们斗得厉害,保不准哪一天他们就会需要这些地方豪族的势力。
回到房中,周宓就立刻找来周瑜,低声道:“瑜弟,今日宴席之上,乔公所言,你可听明白了?”
周瑜点头:“乔公所言,正是如今的天下大势。黄巾之乱不过只是开端,真正的乱世还在后头。”
周宓赞许地点头:“不错。如今朝廷内忧外患,十常侍与外戚争斗不休,我预感不久之后天下必将生乱,我们必须早做准备。”
周瑜眼中闪过一丝锐利,道:“宓哥有何打算?”
周宓低声道:“乔公提及孙坚、孙策父子,认为他们或可成大事。我意欲让你与孙策结交,借此机会与孙氏结盟。”
周瑜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兴奋:“孙策之名,我早有耳闻。若能与他结交,倒是一桩美事。”
周宓笑道:“正是如此。你与孙策年纪相仿,又皆是少年英才,必能成为莫逆之交。”
周瑜点头:“宓哥放心,我定会设法与孙策结交。”
周宓拍了拍周瑜的肩膀,语气沉稳:“此事不急,待时机成熟,我自会安排。眼下,我们还有更紧迫的事情要处理。”
周瑜闻言,神色一肃,低声道:“宓哥是说黄巾余孽?”
周宓点头,目光凝重:“正是。黄巾贼兵虽暂时未至,但探子来报,他们已在附近集结,随时可能大举来犯。我们必须早做准备。”
周瑜皱眉道:“可舒县守军不过千余人,加上周氏家丁,也不过两千之数。若黄巾贼兵大举来犯,恐怕难以抵挡。”
周宓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自信:“兵力不足,未必不能取胜。关键还是在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