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侯媚儿:记者是什么?
- 大唐:我当你老李兄弟,你让我娶丽质
- 大江大河
- 2216字
- 2025-01-22 09:09:22
“那个……”
薛仁贵见状震惊不已,这都没用到他们出手,这些人就都解决了?
本来他还想着,待会儿会有一场厮杀,谁知,事情就这么被旁人解决了!
“唰唰……”
薛仁贵他们将刀入鞘,站在一旁看起戏来。
“这就解决了?”
侯媚儿从报馆跑出来,震惊的说道。
刚刚她都想回家让她爹调兵了,结果,事情就这么快的解决了。
不等她有什么动作,那些官差们都被打的无力还手了。
“粉丝的力量也太强大了!”
李宛如也走了出来,看到这样的场面,兴致勃勃的说道。
之前她也听苏长风说过什么关与粉丝的一些词汇,原本还一知半解。
如今见到这个情况,她总算懂了那些词汇的意思。
“对啊!如今只是两千人的粉丝,后面还会更多的。”
苏长风想了想,又说道:
“还有,他们都是识字的读书人,一会儿将他们登记一下,后面招募记者时,先从他们这些人中挑选。”
“记者?”
李宛如一脸迷茫的说道。
“咱们报馆已经成立了,后面可不能少了记者,长安城里,每日都会有新鲜事发生,自然需要人去采访!”
“记者是什么意思?”
侯媚儿一脸迷茫,眨着大眼睛询问。
“记者就是将社会舆论掌握在自己手里,甚至连官员的生死和升迁都可以左右。”
苏长风大概和她们解释了下。
世家大族垄断教育,还有在读书人里占据着很大的影响力。
也是因此,李世民才一直不敢对世家大族出手。
他在意自己的名声!
如果和世家大族翻脸,以他们在读书人里的影响力,势必会将李世民形容成一个冷血的昏君。
也因此,李世民才会一直忍着世家大族们。
不过,他办出了报纸后,就不用担心这些了。
届时,社会舆论便掌握在他的手里了。
此事他没同李世民说,一个原因是,即便说了李世民未必会懂。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种大杀器,他也想要。
即便对方是李世民,也不想让他碰!
因此,报馆一事,他没有告知别的人。
“当真如此厉害?那我也来当这个记者!”
侯媚儿闻言,瞬间来了兴致。
“你是不是傻,社长可是比记者还要厉害。”
苏长风当即恭维起了她。
“虽然记者挺厉害的,可是他们都归你管,你不就是王中王了吗?”
“王中王?这样我就是皇……”
侯媚儿眼神大亮,高兴的说道。
不等她说完,就急忙捂住了嘴。
“你,你要谋反?”
苏长风装出一副大为震惊的样子。
“不是,我没有,你不要瞎说。”
侯媚儿连连摇头,死不承认!
“我这个总编是做哪些工作?”
李宛如听到侯媚儿可以管记者,李宛如也对自己的工作内容产生了好奇。
她来报馆都有一个月了,对总编这个职务仍然不是很了解。
连报馆和报纸也是一头雾水。
“总编和社长都差不多,两者都能管理记者。”
“但社长管理的是全盘,纸坊和书坊的一应事务,是社长在管。”
“总编侧重点在文稿的排版,还有审核上!就是话本和报纸的刊印内容,是总编在负责。”
“之后本驸马再写话本,还有记者的采访内容,这些新闻,一定得是你审核批准后,才可以进行刊印。”
苏长风简单的为她解释一番。
“采访?”
“还有新闻?”
侯媚儿、李宛如都眨着大眼睛,又是疑惑又是好奇。
“每日发生的事,都可以称之为新闻,例如宫里的秘闻,长安发生了什么案子、哪个朝中大臣在外养外室等等,这些都能称之为新闻。”
“采访就是采集、寻访,通过采访当事人,了解事情经过之人,确保事情的真实性,这些都是记者的工作,你身为总编,做最后的审核工作就可以了。”
苏长风详细的为她们解释道。
“听着还不错。”
李宛如听着苏长风描绘的蓝图,点头说道。
将长安的秘闻刊印出来,再卖出去,好像这个商机还不错。
“还有,可以也刊印不错的诗词歌赋吗?”
突然,她脑中闪过一个想法,出言询问。
她之前写了许多诗。
尽管无法和苏长风比,可也十分不错,不然她也不会有才女的名头。
如果可以将那些诗词刊印出来,自己的才名定然会响彻整个长安。
“自然可以。”
苏长风点头,随即又说道:
“报纸刊印一些新闻后,还能刊印诗词歌赋,养生良方,届时,本驸马再请宫里的御医来当顾问。”
“什么是顾问?”
两人又眨着大眼睛,面露迷茫。
“顾问类似于能解疑答惑的夫子,如果报纸想刊印养生,或者治病的良方,需要先问问御医。”
苏长风解释道。
“秘闻、诗词,还有治病良方,只是想想都觉得会大卖。”
侯媚儿在一旁听后,听出了一些门道。
如今的她,更加佩服苏长风了。
不止发明出了活字印刷术,提高印刷速度,推出连载话本,如今又推出了报纸。
原本每天七千多贯的收入就是非常好了。
如果再推出报纸,也许报纸的收入也会每日好几千贯。
“别急着高兴,办报纸可不是个简单的事情,不止要招募记者,还有报童,总之,报馆需要大量招人。”
“报童?”
“是卖报之人,能是小孩,也能是年轻人。”
“大概要招募多少人?”
“我先算算,长安的一百零八坊里,每个坊市都得有两个报童卖报,还有东市和西市,也得有人卖报,这样起码得需要两百多人。”
“如此多的人,开销可不少。”
“不用给这些人发工钱,一份报纸我定价六文,三文给报童,三文是报馆的。”
“定价如此低,会不会亏本?”
侯媚儿出言询问。
话本定价那么高,报纸却只定价六文,而报社却只拿三文。
就这点儿钱,连成本都不够。
更别提赚钱了。
以后报纸卖的越多,亏的就越多。
“你放心,报纸只会比话本赚的多,不会比话本赚的少。”
苏长风没有为她们多做解释,这是因为有的东西如果不是亲眼看到,说再多也是徒劳。
他原本也想定高价的。
不过为了打开长安城的市场,让百姓也能看得起报纸,因此他才会将定价定的这样低。
等看报纸的人一多,他就可以去拉广告赚钱了。
就算没有拉到广告费,也能借此敲诈一些权贵的钱,同样十分赚钱。
权贵们也十分爱惜自己的名声,如果被记者蹲到了对方的绯闻,若是不想传扬出去,一大笔封口费就到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