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算算料钱
- 大宋宰执:从挽救范仲淹开始
- 我不懂网文
- 2068字
- 2025-06-24 03:21:55
窦素娥语气冲着邢妙琴,问道,“现在小郎君每月领多少的俸禄?”
“我一介弱女子哪知道官府之事?素娥姐怎知我了解呢?”
邢妙琴螓首微摇,脸色疑惑的回应。
她是大概清楚开封府衙门的俸禄发放,却惊讶于窦素娥突然莫名其妙的专问她。
难道主君把她的底细告诉对方了?
那窦素娥被宠爱的过分了。
姜塬笑着说道,“通直郎属于文散官从六品下服绿,将作监丞同它品级,每月可领十二贯钱,春、冬绢各五匹,权发遣司录参军事按十五贯钱发放,春、冬绢五匹,绵十五两,医官院副使也有二十贯钱。”
“另有药赐、节庆补贴和冬赐炭薪等杂物,实际核算每月领的料钱一共有四十七贯。”
与之相比,副相等职事每月发放两百贯、宰相三百贯,他这四十七贯毛毛雨而已。
还有其他超额待遇没算上呢。
“那司录参军事在开封府衙门属于什么级别?”窦素娥又接着询问。
这时乔筠递来一碗茶,姜塬先润润嗓子眼,说道,“本朝开封府牧、尹、少尹不常设,所以权知开封府为最高长官,判官、推官其次,之后是司录参军事,仓、户等六曹参军,左右军巡使,左右军巡判官,京城都巡检,钱粮官。”
“还有司录司、左右军巡院三个监狱。”
至于开封、祥符两县和京师周围的县城应该不归开封府司录参军管了,不然权力太大了些。
权知开封府和判官、推官,它们应该有职责管。
“小郎君在开封府,岂不是只被三个大官管辖?”
窦素娥漆黑的眼珠子,骤然瞪大,她平头老百姓一个,之前在路上遇见官吏都要避着走呢。
自家小郎君一下子窜到开封府衙门的顶层,芳心颇为的震惊。
翰林医官副使贴近官家职责贵重,权力实则跟文官一比,小巫见大巫了。
“答对了!”
姜塬笑了笑,把茶水一饮而尽,说道,“这些天送来的礼品,素娥先详细记录下来放入库房,封存着暂时不要动它。妙琴和乔筠帮把手,跟着抄录下来。”
把事情办细,总归没有错。
“好好好、加赏钱就行,不能让我白干活了。”窦素娥素手拿着狼毫,对着姜塬凌空画几下。
姜塬说道,“赏你两本书,找我教书还没算钱呢。”
“教什么书?”乔筠一脸疑惑的询问。
窦素娥心急口快的说道,“没什么,大家快干活吧。”
邢妙琴美眸倒是疑神疑鬼的在姜塬与窦素娥之间来回转动,她一直想着成全好事,所以留意少年的次数频繁,早就怀疑窦素娥在悄悄的搞事情。
乔筠那拎不清的闷騷货,一心想着回宫,自然不会主动靠近姜塬,相应的不清楚事情。
朝廷授官,是要上谢恩表,姜塬抽空回房写了奏状,吩咐水川明日递去通进司。
三月三十日。
大内宫城。
受赵祯召见,姜塬穿着一袭绿袍腰缠乌银带,头戴展翅官帽,往垂拱殿走去。
今日不必去开封府衙门赴任,所以他的时间较为空闲。
医官院那边属于挂个名,好给赵祯医治身子,王惟一识趣的不会派遣事务给姜塬了。
但是依旧保留医药行政权,有资格签署医官院文书、调遣医官等权力。
话虽如此,姜塬也不会贸然的去插手避免引起争执,你人都不在了,还贪权的横插一脚?
入了宫殿,按例拜谒赵祯。
“固之上前来。”
赵祯随意的招招手,今日召见姜塬,除了日常施针调理身子,也有询问收拢军权一事。
姜塬心细如发,说道,“官家有要事问臣?”
“朕的脸色有那么明显吗?”赵祯下意识的摸摸脸庞,然后不在意的说道,
“固之接连为朝廷献计,朕欣慰,然心中忧虑不减,想征求一下你的看法,为朕药到病除。”
坏了,学医真有用。
医好了赵祯、又医大宋?
姜塬听着语气不对劲,想来事情不简单,说道,
“请官家明说,臣尽心尽力的为君分忧。”
“朕欲总天下戎枢,卿其良策安筹?”
赵祯先是让殿内的宫女内侍出去,只留君臣二人。
姜塬闻言,神色瞬变,然后逐渐平复下来,很多人以为北宋官家手握军权。
其实不然。
两宋军权的确被拆分掉,而且有效保护了中央皇权,难以威胁赵家帝位。
但是除了赵大属于事实上的大军头,余下的皇帝全部依赖文臣去制衡武将,制定军策、领兵出征。
严格来讲,是赵二开启士大夫拱卫赵家皇位的格局,就此尾巴不掉,难以割除。
皇帝真有嫡系军权,哪个大臣会敢明着喷,再用礼法规训你?
这套放在赵大面前,管你什么官位,你看他会不会当场抽刀先放放血?
只是开国皇帝领兵的路子,不合适深宫养成的皇帝,所以造就诸多的困难。
赵祯选择两人密谋,肯定是想听到结果。
姜塬突然有点口干舌燥,因为这会动到整个文官和将门世家的根本利益,要知道除了太祖太宗时期留下的曹、高等将门,西北折家更是在唐朝时期就世镇府州,纯纯的百年将门世家。
如此一来想都不用想,他们在军队的威望肯定超过从未走出过开封府的官家。
甚至忌惮到,连折家子弟很少在大宋当过高级武官,东京城枢密院全无半点入主的希望。
在皇帝眼里,没有家国情怀的困扰,只有位置稳不稳一说,不稳、那下场有很多种。
“垂拱殿里只有你我二人,固之且安心。”赵祯见对方久久不语,脸色似乎不太好看,出言宽慰。
反正他天天跟重臣过招、还经常换人轮着来,已经见惯了大风大浪。
“如果按臣的意见,唯有效仿国学国子监,朝廷再立一座武学学府,方是较为平缓的长久之计。”
姜塬不太确定的说道。
赵祯闻言,眼神颇为失望,在庆历三年范仲淹主持新政之际,他就在武王庙设置过武学,可惜遭到夏竦王拱辰的阻止,当年的八月就撤除掉了。
看来固之也有不行的时候。
值得一提,在宋神宗熙宁五年五月,武学又办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