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演员蒋观
- 编剧重生,从演员干起
- 八千公里加急
- 2171字
- 2025-01-26 20:00:24
2000年,5月中旬。
横店。
刚刚杀青,蒋观还是觉得神奇。
终于干成演员了...
他本来只是个编剧,被剧组虐到不行。
改稿改到猝死。
然后重生了。
中戏戏文系大四,还是个编剧...
就挺悲催的。
好不容易重开,他想当演员。
但是没有什么门路。
干脆写个本子,先卖俩钱,改善改善生活。
没想到因为长相出众,被王菁花相中签下来。
剧本还没卖出去。
直接被推荐到《康熙王朝》剧组,演了少年康熙。
阴差阳错,竟然干成演员了...
确实很神奇...
回到酒店。
临时助理纪祥已经把行李收拾齐备。
蒋观抽出提前准备好的红包递给他:“这三个月辛苦你了,里面一点心意。不多,只有五千,你别嫌少,友情后补。”
纪祥确实很辛苦。
在进组之前,蒋观没什么经验。
所有的表演都得现学。
当然,对蒋观来说,他无所谓。
本来就是个新人。
嘴巴甜点,剧组的资深前辈也愿意教他。
更何况他长得帅,精力旺盛,又勤奋。
在剧组的人际关系很是能混的开。
但是纪祥就苦了!
助理嘛...
开工的时候,他得鞍前马后跟着,帮蒋观处理杂事。
晚上收工之后。
蒋观需要提前彩排练习明天的拍摄内容。
他还得帮着搭戏配戏。
属于是连轴转了...
每天只睡四个小时。
蒋观天赋异禀,第二天精神奕奕上工,
纪祥就有点惨...
不过他也没什么埋怨。
因为他能看明白,两人利益一致。
“钱就算了。”
纪祥推辞道:“花姐已经给我开工资了。”
“一码归一码。”
蒋观坚持,把红包塞进纪祥口袋里。
“那就谢谢观哥!”
纪祥想了想,道谢之后收下。
又检查一遍屋里,确定没有遗漏。
他看了眼时间,道:“观哥,差不多了。”
“走吧。”
蒋观最后看一眼,战斗了三个月的地方,关门离开。
……
从横店到萧山机场,一百五十公里左右。
差不多两个钟头的行程。
车上。
两人谈起工作。
“接下来,公司怎么安排?”
都杀青了,还没送下部戏的剧本来,蒋观有点焦虑。
纪祥侧过身解释:“花姐的意思,准备让哥你先休息下,拍戏不着急。”
蒋观像个当红的小姐一样,紧紧抓住青春的饭碗道:“继续安排吧,暂时不休息。”
纪祥点头,道:“行,我跟花姐汇报一下。”
蒋观叹了口气。
他现在无可奈何。
新人,没经验,没代表作。
只能听公司安排。
好在王菁花还是靠谱的。
不过该做的努力还得做好。
蒋观打算改变策略,突然问道:“听说公司在跟华宜谈合作?”
纪祥含含糊糊的说:“好像是有这么回事儿。”
里面明显有故事,蒋观立刻追问:“具体你了解多少?”
“也没多少。”纪祥已经意识到自己失言,干脆眼神躲开,避而不谈。
蒋观不管这些,自顾自道:“回头你帮我跟花姐转达一下,开价的时候,不要心慈手软,华宜没得选!”
事情很明了。
纪祥意识到刚才的失态,连忙道歉:“观哥,实在不好意思,花姐嘱咐过,这件事情要...”
蒋观摆摆手,很大气道:“没关系,你把话带到就行。”
其实王菁花跟华宜合作,她是弱势的一方。
五年的合约期,华宜几乎没付出多少代价,就建立了专门的艺人经纪部门。
而王菁花挥一挥衣袖,没带走一片云彩。
再回过头来看。
如果让蒋观拿主意,肯定要在有议价条件的时候,拿到最佳的方案。
而眼下就是最好的时机。
……
五月底,天朗气清。
正是论文答辩的黄道吉日。
结束之后,老师谭培生把蒋观叫到办公室。
“接下来准备继续拍戏,还是搞创作?”
谭培生对蒋观还是很关心的。
起源是蒋观的毕业论文十分打动他。
《当好莱坞不再是灯塔,文艺界的使命是什么?》,放在那个年代,听起来确实容易让人上头。
尤其还是谭培生这种,中戏戏文系开山第一届的老前辈。
他们经历过国内长期落后国外的艰苦岁月。
当然,他们也都有理想和抱负。
不过也很可惜。
他们的愿望,在他们有生之年,很有可能难以实现。
所以。
蒋观提出这个观点,才让谭培生眼前一亮。
包括王菁花,也是他引荐的。
“先拍戏吧。”蒋观回答很实诚。
“也好。”
谭培生点点头,表示理解,不过还是难免失望:“其实应该把你留下搞一搞理论研究。”
“谢谢老师,不过还是算了。”
蒋观推辞了:“我坐不住,搞不了学问。”
“你呀你...”谭培生指指蒋观,到底没有再纠缠下去。
答辩结束了。
他找蒋观来,本意是为了谈论文。
“这篇论文,有没有想过发表出去?”谭培生又拿起蒋观当初给他的稿子询问道。
这和蒋观的毕业论文并不完全一致。
当初,蒋观为了给谭培生留下深刻印象,专门把文章写的详尽。
字数差不多有七八万。
毕业论文用的是精简版,只有两万字左右。
“发表?”蒋观有点疑惑。
他还真没往这上面想过。
“我问了几个杂志社的老朋友,发表没问题。”
常年在学校工作,谭培生比蒋观更清楚其中内情,稍微解释一句。
“那就都听老师安排。”
蒋观很识趣。
其实,论文发不发,对他干演员影响不大。
他还没到评职称的阶段。
但是很明显,谭培生有动力做这个,何乐而不为。
“成,这里有个表,你填一下。”
谭培生的动作,看起来有点踟蹰。
给蒋观整得一头雾水。
他发个论文,老谭怎么还害羞上了?
等接过表格,看到第三行内容,蒋观瞬间了然。
第一作者这一栏,毋庸置疑,肯定是蒋观,而且谭培生已经填好。
后面通讯作者这一栏还空着。
蒋观丝毫没有犹豫,填上谭培生三个字。
在他看来这是理所应当的。
毋庸置疑。
老谭本来就是他的指导老师,还是行业大牛,中戏戏剧艺术研究所的副所长。
现在两人名字摆在一起,在蒋观看来,谁占便宜一目了然。
至于,蒋观的举动。
谭培生当然也是满意的。
他看完蒋观的文章,其实懂了收学生的心思。
刚才的事情,与其说是考验,更像是一种直透人心的旁证。
没人乐意培养没有感恩之心的人。
就连上帝也不例外。
他老人家,也需要人以相信,作为永生的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