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舌战群臣,秦墨一个人的舞台
- 开局坦白穿越者身份,始皇帝麻了
- 锦绣大唐
- 2243字
- 2023-07-07 07:24:18
“秦墨,快,快跟寡人讲讲,有何妙策?”
相比于群臣的质疑,猜测。
始皇帝是坚定的相信和支持秦墨的。
“陛下,请问咸阳城附近有多少徭役?”
秦墨一开口,更是让群臣个个摇起头来。
这小子,真是太不着调了。
真是答非所问,陛下问妙策,他竟然反问陛下,眼下咸阳城徭役有多少。
不知天高地厚的后生啊!
许多人已经准备看好戏了,看陛下如何训诫与他。
始皇帝嬴政双目直奔丞相李斯而去,众人皆以为,陛下会询问李斯,该如何处置此子。
即便是李斯,心中也是这样的打算的,他甚至已经想好了答案,先轰出章台宫,等候发落。
不曾想始皇帝一开口,满堂皆惊。
“李相,替寡人回答,咸阳城附近有多少徭役。”
李斯明显愣了一下,深吸一口气开口说道。
“回陛下的话,咸阳城内修建阿房宫的徭役计十五万,骊山修建皇陵的徭役计七十五万,二者相加共计九十万。”
始皇帝闻言点点头,注视着秦墨开口说道。
“秦墨,听到没有,咸阳城附近的徭役,共计九十万,现在汝可以告诉寡人,你的良策了吧?”
“回陛下的话,我的良策便是,阿房宫暂且不要修了……”
秦墨话音落地,整个章台宫落针可闻。
尼玛!
草泥马!
始皇帝嬴政恨不得一鞋底呼过去。
老子对他寄予厚望,结果呢?
这他娘的是个坑货。
神坑啊!
不生气,坚决不生气。
想起秦墨的身世,始皇帝使劲按压住自己即将爆发的小宇宙。
群臣都愣住了。
这画风有点不对劲啊。
按照陛下的脾性,不应该是立即下令,让人将这小子拉出去。
让他明白,生活不能自理是怎样炼成的吗!
“秦墨,寡人问你,寡人的阿房宫暂且不修了,十五万徭役有何用处?”
秦墨脸上露出灿烂的微笑,躬身施礼回答道。
“回陛下的话,这十五万徭役去开荒种植小麦,眼下正是初春季节,一切都还来得及。”
秦墨话音落地,群臣哗然。
众人看傻子一般看着秦墨,这小子的脑子有问题,绝对是被驴踢了。
有一位玉树临风的青年,却一直注视着秦墨,满脸尽是欣赏之色。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大秦长公子扶苏。
自从秦墨提及暂停阿房宫修建起,扶苏便对秦墨好感倍增。
因为扶苏自己,也曾经向父皇建议过,修建阿房宫太过劳民伤财,换来的只是父皇的呵斥和白眼。
“秦墨,你让为寡人修建阿房宫的十五万徭役,去开荒种植小麦,其用心何在?”
“咸阳城附近的良田数之不尽,你要多少用来推广种植小麦,不过是寡人一句话的事情而已!”
始皇帝面无表情,不悲不喜,越是如此,群臣越感觉到压力山大,往往这样的始皇帝,一旦爆发起来,那冲击力,根本无人可挡。
长公子扶苏,心里暗自为秦墨捏了一把汗。
“回陛下的话,不如此的话,怎么能安天下?”
啊……这……
就在众人尚未回味过来的时候,秦墨继续开口说道。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一个国家,想要长治久安,民心稳定是关键……”
始皇帝嬴政,坐不住了。
这些年来,虽然华夏在自己的努力下,首次实现了大一统,可是诸多问题也接踵而来。
始皇帝内心非常清楚,有些问题,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
做为跨越时空而来的后来人,没人比秦墨更明白,大秦深处隐藏的危机。
大秦的问题,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多到数不胜数,有些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亦或者站在上帝视角来看。
亡大秦的不是刘邦。
亡大秦的不是项羽。
真正亡大秦的是大秦自己啊!
亡大秦者,大秦也!
这是一个多么嘲讽的答案。
这是一个多么无奈,而耐人寻味的答案。
可笑,可悲,又可叹!
此刻的大秦,表面光鲜亮丽,骨子里已经烂了,已经开始烂了,有些地方,甚至已经烂到了,近乎无可救药的地步。
越是如此,秦墨对始皇帝的敬仰,越是宛如长江之水连绵不绝,更似那黄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
一己之力,扛着大秦在运转。
千古一帝,实在是太难了。
也难怪始皇帝驾崩以后,大秦便开始内乱不止,以至于轰然倒塌。
“陛下,以前的律法,已经不足以适应时代的要求了。”
“时代在进步,我们同样也要与时俱进。”
“大的方向,是没有问题,只是有些细节,比较残忍甚至是粗暴的条文,需要修改甚至是删除。”
“我并不是说,以前的律法不好,以前的律法,非常附和当年的时代和环境。”
“正因为如此,我大秦才能从战国七雄中脱颖而出,最终在陛下的带领下横扫六合,实现了华夏历史上的首次大一统。”
“当年的军功制,正是大秦崛起的最伟大的制度之一。”
秦墨站在章台宫中央,中气十足的声音,余音绕梁。
“除了秦律需要一些必要的修改以外,还有诸多地方需要改革。”
“眼下最当务之急的事情,便是稳定大局。”
“何为大局?”
“自然是整个大秦。”
“有人会问?大秦怎么了?眼下不是好好的吗?”
“有这样疑问的人,我只能送给你们四个字,鼠目寸光。”
“别的不说,大秦横扫六合以来,曾经的燕国子民,赵国子民,魏国子民,韩国子民,齐国子民,楚国子民……他们对大秦一统有归属感吗?”
“他们心里已经把自己视为大秦子民了吗?”
秦墨话音落地,章台宫鸦雀无声。
群臣都陷入了沉思之中。
“本公子可以负责人的告诉你们,没有,很多原六国子民,并没有完全转变过来,并没有在骨子里,将自己视为秦国人。”
“原因何在?”
“原因何在啊?”
在座的各位,都有责任。
“在座的各位,试想一下,若是一统六国的是赵国,齐国,亦或者是楚国,我大秦被吞并其中。”
“各位,本公子问你们,你们甘心吗?”
“本公子,替你们回答。”
“不,绝不甘心!”
“正因为如此,这些年来,六国余孽不断。”
“这实在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唯一不正常的是,你,你,还有你,为何没有为陛下想出一个解决之道?”
秦墨手指所向,满朝文武百官,尽皆耷拉下脑袋。
所有人都窝了一肚子火,羞愧的无地自容,今日里竟然被一个无名小辈,指着鼻子呵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