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户多元信号特征下普惠金融实现的理论与实践
- 任乐 王性玉
- 753字
- 2025-02-22 23:53:54
PREFACE 前言
发展农村经济、促进乡村振兴既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近年来,随着普惠金融工作的持续推进,我国农村经济较之前有了快速发展。但总体来看,农村金融仍然是我国金融体系中较为薄弱的环节,金融抑制现象依然存在。由于农户自身特性以及其居住的分散性,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加之抵押品的缺乏,金融机构难以有效地控制信贷风险,通常对农户实施信贷配给。因此,在农户缺少抵押品的现实背景下,如何选择有效的农户多元信号特征,从而使金融机构能够区分出哪些农户具备还款能力且有还款意愿,是缓解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以及解决农村金融抑制问题、实现普惠金融目标的关键所在。
鉴于此,本书将普惠金融与金融抑制这一对立的概念联系起来,以博弈论中的信号传递理论作为理论依据,通过分析农户自身特征因素,选择能够有效反映农户还款能力的农业保险信号及能够有效反映还款意愿的农户信誉特征信号,利用信号传递效应理论和信号传递博弈理论,研究不同信号特征的内在作用机理,并基于农户信贷状况问卷调查实证检验其替代作用的显著性。在此基础上,本书又将农业保险和信誉特征组合,形成二元信号特征组合并实证检验其替代强度的增加程度,进而提出农户多元信号特征组合是显示农户类型的最优选择,从而把不同质量、类型的农户区分开来,有效降低了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程度,突破单一信号易引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困境。本书基于数字信息技术背景,提出多元信号组合下数字普惠金融目标实现的路径选择,最后结合案例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本书的研究成果有助于缓解农户所受到的信贷配给,进一步增加农户的信贷效率,从而缓解农村金融抑制现象,实现农村普惠金融目标。本书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