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劫难
  • 石地
  • 1234字
  • 2021-11-25 14:35:48

撒母耳和扫罗

撒母耳仍是犹太人的士师。

他警告自己的追随者,说他们很快就会成为一个国王的臣民,而这个国王将会夺走他们的儿女财货,用来纵情享乐。

然而,这恰恰是大多数犹太人所希望发生的事情。他们好像看见了幻想中帝国的荣耀,面粗本没有考虑代价。

于是,撒母耳这个实干家就立即开始寻找适合做犹太王的人选。

这个人在基比亚村找到了。

那孩子叫扫罗,是基士的儿子,属于便雅悯部族。

这两位犹太英雄的相遇相当偶然。当时,基士丢了几头母牛。它们离群而去,怎么也找不到了。基士要扫罗去把牛找回来。他从一个村子找到另一个村子,每到一处就问是否有人看到了他父亲的牛,但是连一点线索都没有。

扫罗走投无路,只好去找撒母耳,求他给出出主意。撒母耳看了看扫罗,立刻就知道这位年轻人受了召唤,要作犹太人的统治者。

他就如实告诉了扫罗,而扫罗感到很害怕。对他这样一个腼腆的小伙子来说,这份荣誉实在太重了。

等到要施涂膏礼并召见臣民的时候,大家只好把扫罗从驮运他父亲行李的驴群中拖出来。他藏在装东西的箱子后面,本来想找机会溜之大吉。

但是,撒母耳是个严厉的主人。扫罗只好接受命运的安排,开始接受各种训练准备做国王。

首先,他被封为军队的统帅。这样,他就得四处征战,同难以征服的非利士人,同亚们人、亚玛力人以及那些犹太人还没有完全征服的其他迦南部族打仗。

此外,他还要学许多东西。

撒母耳一贯坚持要绝对地、无可置疑地服从耶和华的意志,可对于一个喜欢由着自己性子来的聪明的年轻人来说,这并不是很愉快的事。而且,他已开始享用新地位给他带来的许多好处。他明白,人生不再,要及时行乐。

军队打了胜仗,通常会赢得很多战利品。撒母耳强调绝大多数战利品应该交给圣殿做祭祀用。而扫罗则相反,他宁愿留一部分给自己和士兵们。

最后,难以避免的冲突终于发生了。扫罗久经沙场,阅历丰富,学得越来越世故。

而撒母耳日趋衰老,成天在家闭门读书、思考问题。他主张每个人都该像他那样严于律己,把所有清醒的时光都用于敬奉上帝。

扫罗并没有对他的宗教职责置之不理,不过,用今天的话来说,他有些过于“实际”了。

在战胜亚玛力王亚甲之后,他觉得需要适当地犒劳军队,于是偷偷地留下了原本属于亚甲的牛羊,没有照规矩上缴给祭司。更糟糕的是,他饶了亚甲的性命,而根据当时的犹太律法,他本该把所有俘虏都处死。

撒母耳听说了这件事,便指责扫罗违背耶和华的意志。

扫罗并不认为自己犯了罪,相反,他企图为自己开脱。

他说,之所以留住那些牛羊,是因为这样可以使得它们在最终被屠宰和献祭之前养得更肥一些。

撒母耳知道扫罗根本没打算那么做,就这样去质问他。他指责扫罗不诚实,两面三刀,并警告说,他这种令人痛心的行为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将使得他不再适合当犹太人的国王。对这一点扫罗不再辩解。

他回到了基比亚的老家。

不过,他感觉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不久便开始进行报复。

大家都说而且也都深信撒母耳能够预测未来,是个高明的算命术士和占卜者。

扫罗对此当然也很清楚。于是,他下令把他管辖区域内所有的算命术士一律处死或者流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