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阔别多年的二姐玉叶,董七女有些激动,眼睛湿润,但却装作豁达的样子,随口调侃了一句;
“二姐这身僧衣雅致得很,莫不是舍不得这身行头,才不肯回家的!”
“阿弥陀佛,施主认错人了,贫尼法号‘觉静’,水月庵出家修行,并非施主要寻找的董玉叶。”
董七女没有理会玉叶的否认,依然自顾自的说道:
“二姐咱回家吧!爹娘都盼着你回去呢,还有奶奶,整天念叨着你……”
然而,经历诸多变故的玉叶,如今已是性情大变。
不见了当年的那份泼辣与果敢,更多的是恬静沉稳,看不出喜怒哀乐,有的只是肃穆平和,不见一丝嗔怨的婉容。
董七女惊愕的看着玉叶,哪里还是记忆中那个敢作敢为,泼辣果敢的二姐!
不知是怎样的变故,使她变成现在这般冷漠,竟然连他这个最亲近的弟弟,都不肯相认。
就在董七女迟疑着,想着怎样才能将二姐带回家去,而玉叶——或者说是觉静,已是转身走去内院。
开门的小尼姑——觉了,再次过来催促董七女离开。
已确认二姐落脚在此,董七女甚是欣慰,而要接二姐回家,却也不急在这一时,于是,便大声喊道:
“二姐,明儿个再过来看你。”
玉叶没有理会七女的大呼小叫,缓步走近左侧角门。
董七女这才有些不情愿的,随着小尼姑觉了,往庙外走去。
到了水月庵的大门前,忽然想起刚才说的香火银子,还在手里攥着,便回身递给小尼姑觉了,道:
“这是一点香火银子,你拿着。”
觉了不肯接,刚才师傅慧慈师太都没拿,她也不敢接。
现在的觉了,只想着尽快打发这人离开,她好关上庙门回房去休息。
董七女却忽然抓起觉了的手,将那几块攥得发热的银洋,塞进她的手里,不耐烦的说道:
“给你就拿着,下次给我开门麻利点,别这样磨磨蹭蹭。”
董七女这般抱怨一句之后,转身出了水月庵大门,拉过缰绳跨上马背,勒转马头,那马一声嘶鸣,绝尘而去。
觉了站在水月庵的门洞里,呆看着渐渐远去之人的背影,忘记了关门。
忽然,身后传来慧慈师太的咳嗽声。
觉了豁然惊醒,回过神儿来,连忙关紧院门,转回身时,看到慧慈师太的背影走回房去,这才暗自松了口气。
手里攥着那人硬塞给她的几块银洋,想起方才的情形,不由得面红耳赤,斜眼瞟了一下紧闭的庵门,心里有一丝莫名的失落。
暮鼓声响起,觉了连忙收敛心神,低垂着头,碎步回到禅房,返身关门。
“老七他走了?”
身后忽然传来这句问话,吓得觉了一哆嗦,听出是师姐觉静的声音,连忙回了一句;
“已经走了,师姐你还没睡。”
玉叶长长吁了口气,没有说话。
觉了走近盘膝坐在榻上的玉叶,将手里的银洋,放在榻上,道:
“这是那人留下的香火银子,师傅没接,他……他硬塞给了我。”
觉了这样说着,红了脸。
玉叶平静的说道:
“给你就收着吧,早点睡。”
觉了答应一声,收起银洋,回去自己塌前。
躺在床上的觉了,翻来覆去睡不着,试探着问道:
“师姐,你睡了没?”
这间禅房只她们两个人住,静悄悄的无人应答。
……
董家人知道玉叶在水月庵出家之后,几家至亲也都得到了消息,于是,开始一拨又一拨,前往水月庵去进香。
表面上是来水月庵进香礼佛,实则也是来劝玉叶还俗,让她回家的。
开始的时候,玉叶还出来和家人见上一面,
只是后来所有亲人,见面没几句话,就开始苦口婆心,不厌其烦的劝她还俗,甚至,还谈到了嫁娶……
玉叶觉得很是尴尬,听腻了劝她还俗的这些说辞,于是,便深居简出,避而不见,后来干脆就闭门谢客,连面也不露了。
但却有个例外,每次七女来到庵里,玉叶却是不得不出来相见,只因禁不住这个弟弟,胡搅蛮缠、花样百出地在庵里闹腾。
记得有一次,董老太太领着董七女来到水月庵。
玉叶知道老太太又是来劝她还俗的,于是就借故躲起来,避而不见。
见不到玉叶,董老太太有些焦急,水月庵大殿里来回徘徊着,不肯离开。
董七女见奶奶等得焦急,二姐又不肯出来相见,他心痛奶奶,于是,走进大殿对那些香客们,大声嚷嚷着:
“今儿个菩萨累了,不理俗事,散了散了,都散了……”
他竟然将所有的香客,统统撵出了水月庵,然后反插上大门,回来故意对董老太太说道:
“奶奶,这水月庵有吃有喝,您这几天又正好吃斋,咱就在这儿住些日子!听说这里的井水,煮出来的茶香,绕梁三日而不绝呢!”
董老太太笑呵呵的,居然满口答应下来,道:
“成,那咱就住些日子。”
这样说着,吩咐跟随侍候的小丫头玉珠,道:
“玉珠去请慧慈师太,就说咱要两间禅房,在这儿住些日子。”
玉珠脆生生的答应一声,转身找慧慈师太去了。
水月庵的主持慧善师太,便有些进退两难。
知道董家人之所以这样做,无非是想要见见玉叶而已,无奈之下,只好吩咐觉了,去找觉静出来了结此事。
玉叶不能违背主持意愿,很不情愿地走出禅房,见到董老太太,却是面无表情的说道:
“如今俺只这一处容身之地,你们却还是不肯放过,真的是想要逼死我,才肯善罢甘休的吗!”
董老太太听了这话,心里有些忧虑,担心倔强的玉叶,做出什么傻事。
至此,劝玉叶还俗之事,只好作罢,董家没谁敢再来水月俺,劝她还俗了。
后来,董老太太在水月庵附近,购置几十亩田地,作为庙产捐赠给水月庵,说是感谢慧慈师太,收容她的孙女玉叶。
实际上,却是为了让玉叶在庵里有地位,不被人轻视,也算是她对孙女的一种救赎吧。
这件事情以后,先前劝说玉叶还俗的亲戚们,再也不敢提及此事,到水月庵来进香的次数,自然也就少了,渐渐的也就淡忘了玉叶这个人。
只有大少爷董七女,依然时不时地跑到水月庵,来瞧瞧二姐的近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