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学:基于理论演进视角
- 于乃书
- 1791字
- 2025-02-20 20:58:21
前言
金融学作为经济学的分支,历经了货币经济学到货币银行学再到现如今的金融学的发展历程。随着马可维茨投资组合理论的出现,微观金融学为资产定价和风险管理提供了诸多经典理论。这些理论促进了金融产品的产生,丰富了金融市场;而不断创新的金融产品推动了金融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因此,金融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学科。现在,以资产定价和风险度量为核心的金融学理论业已完善,金融学已经发展成为包含金融市场学、投资学、公司金融学、金融工程学和金融监管学等较多门类的二级学科。
据麦可思研究院2017年发布的调查显示,在就业率较高的十大本科专业里,金融学专业毕业生的薪资排名第二,位列计算机专业之后。实际上,在中国金融行业爆炸式发展的背景下,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若干年。这就不难从实用主义角度理解为什么金融学专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甚至很多学校的金融学专业学生人数要多于本院系的其他专业。
培养合格的金融学专业人才是大学的责任,从这一点出发,一本好的教材可以事半功倍地帮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金融学,学好金融学。有鉴于此,我们编纂了本书。
综合编者在使用国内外教材及教学经验基础上,以下几点可能会成为本书的特色。
(1)将经典金融学理论的演进历史融入全书的结构脉络中,本书既是金融学教材,又是一部金融学发展简史。
(2)将以往金融学研究范式从经济学甚至货币银行学中脱离出来,自成一体。
(3)尽可能用例子或知识拓展说明问题,尽可能靠近中国现实金融情况的变化。
(4)宏观金融学内容做简要介绍,将微观金融学内容作为重点;二者兼顾,但有主次之分。
本书共11章,实际上可以分为4个部分,框架结构如下。
第一部分(第一章、第二章)介绍了开始学习金融学时应了解的最基本的知识。在第一章主要讲述了金融学概念、金融学理论的演进、金融学与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在第二章里讲述了货币的相关概念和利率决定理论等内容。
第二部分(第三章、第四章)介绍了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第三章除了一般性讲述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功能和作用之外,特别针对影子银行和中国新兴的互联网金融进行了介绍;在第四章里讲述了货币市场的各子市场及国际金融市场。
第三部分(第五章至第十章)介绍了金融资产定价理论、风险管理及公司金融,这一部分是本书的重点内容。第五章由金融产品所具备的独特的货币时间价值开始,讲述了单一现金流和复合现金流的现值和终值以及它们在金融决策中的运用;第六章由金融资产价值评估的一般性原理出发,介绍了债券相关知识,重点讲述债券定价方法和理论;第七章主要介绍了股票定价方法和理论、股利政策与股东财富的关系以及有效市场理论及其后续的理论发展;第八章在介绍了4种金融衍生品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远期合约和期货合约的定价,在期权合约的定价上,重点介绍了B-S期权定价模型和二叉树模型;第九章将视角移至金融资产的风险,介绍了风险的种类和风险管理流程,重点讲述了为了分散风险而采取的资产组合理论、CAPM模型和APT模型;第十章关注了公司金融,重点介绍了净现值规则和MM定理。
第四部分(第十一章)介绍了金融监管相关知识。从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出发,引出金融监管的必要性,进而对金融监管理论、方法和体制进行了论述,最后针对曾谈到过的互联网金融监管,给出了其未来发展对策建议。
鉴于当代大学生的知识储备、理解能力和求知欲的增长,本书特别加入了部分相对较新的金融学理论相关知识。例如,在第三章和第十一章加入了互联网金融及监管;在第六章加入了久期的概念和应用;在第七章加入了分形市场假说和适应性市场假说;在第九章加入了APT理论。除此之外,在数据的选取和知识拓展的选择上,本书尽量采用较新数据及较新材料来说明问题;数学推导和运用出现在本书的部分章节,特别是在金融衍工具价值评估、风险与投资组合两章中使用较多。
本书的编纂工作由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四位教师共同完成,分别是:于乃书负责第二章、第五章和第六章;王倩负责第一章、第三章、第四章和第十一章;周佰成负责第七章、第八章和第九章;石林松负责第十章。整体协调由于乃书完成。同时也感谢帮助我们进行了大量编辑、整理工作的冯艳妮、刘晨阳、吕高见、王梓、吴梦瑶、张赫,侯丹和刘毅男。
鉴于作者水平有限,因此本书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斧正!
最后,本书在编纂过程中借鉴和参考了很多国内外知名的金融学教材、著作和论文,请作者们接受我们的敬意和感谢!
2018年4月
于吉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