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随着工业化生产的不断扩大发展,物质生活的日益富足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欧美国家肥胖患病率已达25%,在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比例亦高达25%以上。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肥胖病已成为全球的流行病,正式把肥胖病归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种重要的慢性流行病之一(依次为吸烟、肥胖及艾滋病)。
肥胖病之所以发生,是遗传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基因的解密与破译,是一项艰难而又巨大的工程,需要多学科的通力合作,历经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始能获得成效。而环境因素的改变随着人们健康知识的普及,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是可以不断提高和完善的。所谓环境因素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合理的饮食结构和改变静坐为主的生活方式。而合理的饮食结构,势必会涉及患者平素的饮食喜好和口味习惯。没有很大的决心和耐心是很难坚持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必然牵涉到患者的起居作息和坚持户外的有氧运动。改变生活习惯纵然有医生和家属苦口婆心的不断劝导和提醒,但患者往往很难坚持,必须克服这种习惯成自然的惰性,才能收到预期的减肥效果。随着减重效果的出现,一部分人的意志便会松弛下来,甚至几经反复,故而减肥难,坚持会更难。所以防患于未然,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在中医药学发展的漫长历史过程中,积累了未病先防的思想意识,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言“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种积极主动的防范意识,对今天预防肥胖病的发生,无疑是十分有益的借鉴,对超重患者,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