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命: 为了母校的春天
- 郑玉玲
- 1480字
- 2025-02-17 14:51:51
第四章 缓治其本 专家会诊开良方
2008年9月2日,新生按时到新校区报到了,全校职工都为之一振。我做的三场校情分析报告也结束了。这两件事情确实起到了鼓舞大家“精气神”的作用。接下来就是认真查找导致学校困境的原因,要主动触碰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
学校在建设过程中究竟存在什么问题?以致新校区建设停滞不前、财务陷入困境,学校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面对重重困难和种种疑问,我深感光靠自己带着大家拼命干是不行的,因为这里面有很多专业技术上的问题。我们学校中医、中药及相关方面的专家很多,但是懂建筑、材料、价格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太少。我们急需走出去请进来有关方面的专家给予“会诊”指导。这可能和我是个医生的思维和习惯有关。我在临床看病中,遇到疑难杂症或治疗效果不好时,经常请各方面的专家会诊,集思广益,寻找最佳方案。取得良好效果时,不仅病人满意,我也能从中学到很多的知识。我当时就感到学校的困难就像一个典型的疑难杂症,急需请内行专家到学校“把脉会诊”。
2008年9月27日(星期六)下午3点,我请河南省建筑协会会长洪赢、河南省建设厅副厅长张代民、河南省建筑质量监督站站长千战应到校进行“会诊”。洪赢会长曾当过河南省建设厅的厅长,他责任心很强,为人正派,业务精通,任河南省建筑协会会长后,聘请很多建筑大师到河南做报告,提高了河南建筑管理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在提高建筑质量、控制建筑材料价格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省内的一些标志性建筑和高校的一些建筑,能获得国家建筑的最高奖“鲁班奖”,与他的细心指导和推介有密切关系。大家对他非常尊重,在国内同行业中享有很高威望。河南省建设厅张代民副厅长,对国家和河南省在建筑方面的政策法规把握得很准,对建筑市场的规则很熟悉,他办事规矩,原则性强。河南省建筑质量监督站千战应站长的业务就是对省内重大建设项目的建筑质量实施全程监控。他业务水平高,工作认真,很有智慧,敢于担当。
“会诊”地点是新校区西门北侧建设指挥部的二楼206房间。当天学校参加会议的有许志宇纪委书记、许二平副院长,以及新校区建设指挥部的孟宪峰、雷天锋、刘云超、张莹等同志。三位专家详细了解了学校的建设情况,认真查看了学校的招标书、投标书、合同书,向参加会议的学校人员询问了很多问题。他们三人的脸色渐渐凝重起来。“会诊”持续了3个小时。结束后,三位专家对我说:“郑院长,我们想单独和你谈谈。”接下来,三位专家以洪赢会长为主和我交谈。他说:“玉玲院长,从今天我们看到的材料和了解的情况,感到你们学校在建设中确实存在很大的问题,学校的招、投标书没有按照国家的规范要求去做,里面有很大的漏洞。突出问题是招标书和投标书不一致,合同书和招投标书不一致,像学校建设那么大的项目,按照国家和省里建筑标准要求,应该很规范、很细致的文件,但是我们所看到的招投标书和合同书都很简单,很多国家要求的内容都没有,残缺不全。这样不规范的操作会给学校带来很大的麻烦,会有很大资金方面的纠纷。”我们有三点建议:“一是极有可能出现大官司,你是学校法人,要有心理准备;二是你们学校缺少懂建筑的专家和管理大项目的人才,应尽快请建筑方面的内行高手帮助梳理问题,解决问题;三是尽快把已完工的项目进行决算。”
专家的话让我十分震惊,半天缓不过神来。这时,我第一次理解了田中岭副院长说我到中医学院后会“从女人变成难人”这句话的含义了,官司将有多大?我不知道!工程如何决算?我还是不知道!但三位专家的“会诊”打开了我的思路。领导不一定什么都懂,但必须知道谁懂,去请懂行的人来解决专业的问题。我已经知道下一步该如何走,知道到哪里请内行高手来帮助解决这个难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