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场地平整及土方工程量计算

在丘陵和山区地带,建筑场地往往处在凹凸不平的自然地貌上,开工之前必须通过挖高填低将场地平整。而在场地平整之前,又先要确定场地的设计标高,计算挖、填土方工程量,确定土方平衡调配方案,然后根据工程规模、施工工期、土的工程性质及现有的机械设备条件,选择土方施工机械,拟订施工方案。

1.2.1 土方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1 施工准备

土方工程施工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场地清理:包括清理地面及地下各种障碍。在施工前应拆除旧房和古墓,拆除或改建通信、电力设备、地下管线及地下建筑物,迁移树木,去除耕植土及河塘淤泥等。

(2)排除地面水:场地内低洼地区的积水必须排除,同时应注意雨水的排除,使场地保持干燥,以便于土方施工。地面水的排除一般要采用排水沟、截水沟、挡水土坝等措施。

(3)修筑好临时道路及供水、供电等临时设施。

(4)做好材料、机具及土方机械的进场工作。

(5)做好土方工程测量、放线工作。

(6)根据土方施工设计做好土方工程的辅助工作,如边坡稳定、基坑(槽)支护、降低地下水等。

1.2.2 场地平整及土方工程量计算

1.确定场地设计标高

场地设计标高是进行场地平整和土方量计算的依据,也是总体规划和竖向设计的依据。合理地确定场地设计标高,对减少土方量、加速工程速度都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如图1-3所示,当场地设计标高为H0时,填挖方基本平衡,可将土方移挖作填,就地处理;当设计标高为H1时,填方大大超过挖方,则需从场地外大量取土回填;当设计标高为H2时,挖方大大超过填方,则要向场外大量弃土。因此,在确定场地设计标高时,应结合现场的具体条件,反复进行技术与经济的比较,选择最优方案。

图1-3 场地不同设计标高的比较

场地平整设计标高的确定一般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种是整体规划设计时确定场地设计标高,此时必须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①要能满足生产工艺和运输的要求;

②要充分利用地形,满足城市或区域地形规划和市政排水的要求;

③要按照场地内的挖方与填方能达到相互平衡(亦称“挖填平衡”)的原则进行计算,以降低土方运输费用;

④要有一定泄水坡度(≥2‰),满足排水要求;

⑤要考虑最高洪水位的影响。

另一种是总体规划没有确定场地设计标高时,按场地内挖填平衡、降低运输费用为原则,确定设计标高,由此来计算场地平整的土方工程量。

场地设计标高一般应在设计文件中规定,若设计文件对场地设计标高没有规定时,可按下述步骤来确定场地设计标高。

(1)初步确定场地设计标高H0

初步计算场地设计标高的原则是场内挖填方平衡,即场内挖方总量等于填方总量(∑V=∑V)。

在具有等高线的地形图上将施工区域划分为边长a=10~40m的若干方格,如图1-4(a)所示。确定每个方格的各角点地面标高,一般根据地形图上相邻两等高线的标高,用插入法求得;在无地形图情况下,也可在地面用木桩打好方格网,然后用仪器直接测出方格网各角点标高。有了各方格角点的自然标高后,场地设计标高H0就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1—等高线;2—自然地面;3—设计标高平面。

图1-4 场地设计标高计算

式中:N——方格网内方格个数;

H1——一个方格仅有的角点标高,m,如图1-4(a)中的H11H14等共4个;

H2——两个方格共有的角点标高,m,如图1-4(a)中的H12H13等共8个;

H3——三个方格共有的角点标高,m;

H4——四个方格共有的角点标高,m,如图1-4(a)中的H22H23等共4个。

(2)调整场地设计标高

根据公式(1-10)初步确定的场地设计标高H0仅为一理论值,实际上,还需要根据以下因素对其进行调整。

①土的可松性影响。由于土具有可松性,会造成填土的多余,故需相应地提高设计标高。

②场内挖方和填方的影响。由于场地内大型基坑挖出的土方,修筑路堤填高的土方,以及从经济角度比较,将部分挖方就近弃于场外(简称弃土)或将部分填方就近取土于场外(简称借土)等,均会引起挖填土方量的变化。必要时,需重新调整设计标高。

③考虑泄水坡度对设计标高的影响。按调整后的同一设计标高进行场地平整时,整个场地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但实际上由于排水的要求,场地需要一定泄水坡度。平整场地的表面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如无设计要求时,排水沟方向的坡度应不小于2‰。因此,还需要根据场地的泄水坡度要求(单项泄水或双向泄水),计算出场地内各方格角点实际施工所用的设计标高。

a.单向泄水时,场地各点设计标高的求法。当考虑场内挖填平衡的情况下,按公式(1-10)计算出的初步场地设计标高H0作为场地中心线的标高,如图1-5所示。场地内任一点的设计标高按以下公式计算:

图1-5 单向泄水坡度的场地

式中:Hn——场地内任一点的设计标高,m;

l——该点到H0的距离,m;

i——场地单向泄水坡度,不小于2‰。

b.双向泄水时,场地各点设计标高的求法。其原理与单向泄水相同,如图1-6所示。初步场地设计标高H0作为场地中心点标高,场地内任一点的设计标高按以下公式计算:

图1-6 双向泄水坡度的场地

式中:Hn——场地内任一点的设计标高,m;

lx、ly——该点与x-x、y-y方向距场地中心线的距离,m;

ix、iy——该点与x-x、y-y方向的泄水坡度。

2.场地土方工程量计算

大面积场地的土方量通常采用方格网法计算,即根据方格网的自然地面标高和实际采用的设计标高,计算出相应的角点挖填高度(即施工高度),然后计算出每一方格的土方量,并算出场地边坡的土方量,这样便可得整个场地的填、挖土方总量。其计算步骤如下:

(1)计算场地各方格角点的施工高度

场地内各方格角点的施工高度按以下公式计算:

式中:hn——角点施工高度,即填挖高度,以“+”为填,“-”为挖,m;

Hn——角点设计标高,m;

H——角点的自然地面标高,m。

(2)确定“零线”

“零线”即挖方区和填方区的分界线,也就是不挖不填的线。零线的确定方法是先求出有关方格边线(此边线的特点一端为挖,另一端为填)上的“零点”(不挖不填的点),将相邻的零点连接起来,即为零线。

确定零点采用图解法,如图1-7所示。其中,h1为填方角点的施工高度;h2为挖方角点的施工高度,0为零点位置。零点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图1-7 求零点的图解法

(3)计算场地填挖土方量

场地土方量计算可采用四方棱柱体法或三角棱柱体法。用四方棱柱体法计算时,依据方格角点的施工高度,分为以下3种类型:

①方格四个角点全部为填或全部为挖,如图1-8所示,其土方量按以下公式计算:

图1-8 全挖或全填的方格

式中:V——挖方或填方的体积,m3

h1h2h3h4——方格角点的施工高度,均用绝对值代入,m。

②方格的相邻两角点为挖,另两角点为填,如图1-9所示,其挖、填方土方量分别按以下公式计算:

图1-9 两挖和两填的方格

③方格的三角点为挖,另一角点为填(或三填一挖),如图1-10所示,其填、挖方土方量分别按以下公式计算:

图1-10 三挖一填或三填一挖的方格

1.2.3 场地平整土方量计算实例

某建筑场地方格网(a=20m)及各方格顶点地面标高如图1-11所示。该场地土质为亚黏土(普通土),地面设计双向泄水,泄水坡度为ix=3‰、iy=2‰。在建筑设计、生产工艺和最高洪水位等方面均无特殊要求。按挖填平衡要求,试确定场地设计标高(不考虑土的可松性影响,如有余土,用以加宽边坡),并计算挖、填土方工程量。(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图1-11 场地方格网及各角点的地面标高

【解】(1)初步计算场地设计标高H0

H1=44.24+43.35+44.89+45.55=178.03(m)

2∑H2=2×(43.79+43.36+44.18+44.43+45.25+45.09+44.93+44.76)=711.58(m)

3∑H3=0

4∑H4=4×(44.34+44.70+45.00)=536.16(m)

H0=(∑H1+2∑H2+3∑H3+4∑H4)/(4N)=(178.03+711.58+536.16)/(4×8)=44.56(m)

(2)根据要求的泄水坡度计算各方格角点的设计标高,以场地中心点角点为H0,其余各角点设计标高为:

H1=H0-40×3‰+20×2‰=44.56-0.12+0.04=44.48(m)

H2=H1+20×3‰=44.48+0.06=44.54(m)

H3=H2+20×3‰=44.54+0.06=44.60(m)

H4=H3+20×3‰=44.60+0.06=44.66(m)

H5=H4+20×3‰=44.66+0.06=44.72(m)

H6=H0-40×3‰=44.56-0.12=44.44(m)

H7=H0-20×3‰=44.56-0.06=44.50(m)

H8=H0=44.56(m)

H9=H0+20×3‰=44.56+0.06=44.62(m)

H10=H0+40×3‰=44.56+0.12=44.68(m)

H11=H0-40×3‰-20×2‰=44.56-0.12-0.04=44.40(m)

H12=H11+20×3‰=44.40+0.06=44.46(m)

H13=H12+20×3‰=44.54+0.06=44.52(m)

H14=H13+20×3‰=44.60+0.06=44.58(m)

H15=H14+20×3‰=44.66+0.06=44.64(m)

(3)计算角点的施工高度:

h1=44.48-44.24=+0.24(m)

h2=44.54-44.76=-0.22(m)

h3=44.60-44.93=-0.33(m)

h4=44.66-45.09=-0.43(m)

h5=44.72-45.55=-0.83(m)

h6=44.44-43.79=+0.65(m)

h7=44.50-44.34=+0.16(m)

h8=44.56-44.70=-0.14(m)

h9=44.62-45.00=-0.38(m)

h10=44.68-45.25=-0.57(m)

h11=44.40-43.35=+1.05(m)

h12=44.46-43.36=+1.10(m)

h13=44.52-44.18=+0.34(m)

h14=44.58-44.43=+0.15(m)

h15=44.64-44.89=-0.25(m)

(4)计算零点,标出零线位置:

1~2:x=20×0.24/(0.24+0.22)=10.4(m)(或9.6m)

2~7:x=20×0.22/(0.22+0.16)=11.6(m)(或8.42m)

7~8:x=20×0.16/(0.16+0.14)=10.7(m)(或9.3m)

8~13:x=20×0.14/(0.14+0.34)=5.8(m)(或14.17m)

9~14:x=20×0.38/(0.38+0.15)=14.3(m)(或5.66m)

14~15:x=20×0.15/(0.15+0.25)=7.5(m)(或12.5m)

(5)计算各方格土方工程量:

第一种类型的方格,即全挖或全填的方格:

3、4、9、8方格:

四点挖

4、5、10、9方格:

四点挖

6、7、12、11方格:

四点填

第二种类型的方格,即两填和两挖的方格:

8、9、14、13方格:

两点挖V=31.33(m3

两点填V=28.33(m3

第三种类型的方格,即三挖一填或三填一挖的方格:

1、2、6、7方格:

一点挖

三点填

2、3、8、7方格:

一点填V=2.4(m3

三点挖V=61.73(m3

7、8、13、12方格:

一点挖V=1.27(m3

三点填V=131.94(m3

9、10、15、14方格:

一点填V=1.06(m3

三点挖V=113.06(m3

(6)汇总挖、填土方工程量:

V挖=4.06+61.73+128+221+1.27+31.33+113.06=560.45(m3

V填=86.06+2.4+296+131.94+28.33+1.06=545.79(m3

(7)将计算出的场地设计标高、施工高度、零线位置及施工土方工程量在计算过程中,分别填入相应的方格中,具体如图1-12所示。

图1-12 各角点的设计标高及土方工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