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药临床评价方法研究与实践
- 谢雁鸣
- 705字
- 2025-02-20 09:05:08
参考文献
[1] 王永炎,刘保延,谢雁鸣.应用循证医学方法构建中医临床评价体系[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3):17-23.
[2] 约翰·I.加林,弗雷德里克·P.奥格尼本.临床研究原理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349.
[3] 吕爱平,谢雁鸣.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289.
[4] 于文明.中医临床诊疗技术研究工作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1-20.
[5] 孙塑伦,翁维良,杨龙会.中医临床研究实施方案设计与优化[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127.
[6] 孙塑伦,翁维良,杨龙会.中医临床研究实施过程质控与管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1-169.
[7] 王永炎,吕爱平,谢雁鸣.中药上市后临床再评价关键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17.
[8] 王永炎,杜晓曦,吕爱平.中药上市后临床再评价设计方法与实施[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22.
[9] 王永炎,杜晓曦,吕爱平.中药注射剂临床安全性评价技术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38.
[10] 刘建平.循证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43-171.
[11] 王吉耀.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21.
[12] 刘鸣.系统评价、Meta-分析设计与实施方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188.
[13] 张鸣明,李幼平.Cochrane协作网及Cochrane图书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100.
[14] 杨克虎.系统评价指导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19.
[15] 田少雷,邵庆翔.药物临床试验与GCP实用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1-58.
[16] 杜晓曦.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2:1-85.
[17] 吕爱平,谢雁鸣,韩学杰.基于循证医学的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编制方法及范例[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1-86.
[18] 陈可冀.循证医学与中医药[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