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找语文的诗意与远方
- 董一菲
- 1771字
- 2020-11-28 22:59:39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
一、导入:(出示幻灯片)读下列三则文字,指出出处。
1.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2.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3.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
二、读下列三则文字,指出出处。
1.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刘向《晏子春秋》)
2.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3.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司马迁《史记 • 游侠列传》)
《晏子春秋》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传记,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是第一部纯文学的传记,而《史记 • 游侠列传》又是第一部写侠客的传记。宋人的人物传记突破了史传“史”樊篱,更重视人物传记“文”的一面,重视传主“隐”的一面,这些传记让那个年代的江湖充满个性的光辉。
三、苏轼的《方山子传》共372个字,这样一个短章写得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一泻千里,不知所之。
在初中我们学习了苏轼大量的诗、词、文,《方山子传》是选修教材中的一篇文章,文浅意深,学习时字面上没有大的障碍,下面围绕四个问题,结合文本阐述阅读体会。
讨论一:“有人说,方山子就是苏轼自己”,方山子形象寄寓了苏轼怎样的人生追求和生命态度?
亦侠亦儒亦道;侠风道骨儒心。
使酒、好剑、轻财。
异:隐与侠。
豪纵盛气,文韬武略。
总之,执着而又超越;追求心灵自由而又不逃避。
屈原:屈大侠;司马迁:司马大侠;李白:李大侠。千古文人侠客……
讨论二:正史人物传记有一套固定的结构程式和布局章法:姓名、籍贯、世宗,逐一叙其生平行事,是直线型结构,而《方山子传》结构上曲折跌宕,是破格变调之作,结合文本分析本文结构上的特色(对比映衬、虚实结合、结尾意蕴深远)。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时空穿插错落。
笔法跳动,虚实盘转。
谨严而善变。
非凡的叙述才华,光鲜生动。
顺叙——倒叙
直说——斜说
横说——竖说
实说——虚说
顺说——逆说
韩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潮。
——(清)俞樾
黄州是苏轼重要的人生拐点,重要的人生驿站,苏轼和黄州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缘。
在黄州,苏轼成为苏轼;在黄州,苏轼完成了精神突围;在黄州,苏轼成为作为诗人的苏轼,成为作为词人的苏轼,成为作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方山子传》写于黄州,方山子隐于黄州,方山子在这里与苏轼相遇,也没有什么话可说,只有淡淡地问一句“何为而在此?”便相视一笑,莫逆在心。
苏轼黄州的作品都是可以互作注脚的,下列这些诗句可以映照方山子哪些思想、性格、人品、情趣、境界。
1.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轼《水调歌头》
2.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定风波》
3.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苏轼《满庭芳》
4.解鞍欹枕绿杨,杜宇一声春晓。苏轼《西江月》
5.拣尽寒鸦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
6.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
7.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临江仙》
8.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苏轼《鹧鸪天》
四、课后作业:阅读苏轼创作的人物传记。
《潮州韩文公庙碑》《亡妻王氏墓志铭》《朝云墓志铭》《石氏画苑记》《书刘庭式事》《书狄武襄事》。
五、结语。
1.平生不为行状碑传。——苏轼
2. 《全宋文》有250多篇人物传记,内容丰富,情感丰沛,人物刻画细致生动。
3.写游侠须眉欲动,写隐沧姓字俱沉。
讨论三:人物传记往往选取人物生平中最动人的一处,有时是一个画面,有时是一个神情,有时是一件小事,有时是一句谈话,试在《方山子传》中选取一例赏析。
讨论四:文章的结尾“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赏析并列举一首诗(词),一篇小说(散文)意味深长的结尾。
1.毕竟明天是另外一天呢。(玛格丽特•米切尔《飘》)
2.人类的智慧是包含在这四个字里面的:“等待”和“希望”。(大仲马《基度山伯爵》)
3.永恒之女性引导我们飞升。(歌德《浮士德》)
4.天亮的日子多着呢,太阳不过是一个晓星。(梭罗《瓦尔登湖》)
5.老人正梦见狮子。(海明威《老人与海》)
6.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
7.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归有光《项脊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