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企业创新

4.1 自主创新

4.1.1 自主创新的基本概念

自主创新已经成为我国发展战略的核心,是近几年我国经济、科技乃至政治领域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第一个对自主创新进行明确论述的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杨德林、陈宝春(1997),他们认为企业自主创新是指依靠自身力量独自研究开发、进行技术创新的活动。自主创新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在核心技术上的自主突破;二是关键技术的领先开发;三是新市场的率先开拓。我们采用傅家骥(1998)的定义:自主创新是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或联合攻关探索技术的突破,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创新的后续环节,完成技术的商品化,以实现预期目标的一种创新活动。提倡自主创新的目的在于强调自主性,避免受制于人,减少路径依赖。

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之一。自主创新不仅包括狭义的技术创新,还应当包括资源获取与利用方式、内部管理机制、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创新。从长期来看,企业持续经营、基业长青离不开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塑造和提高,但由于外部环境的动荡与变迁、企业间竞争强度的不断提高,以及技术研发和创新与生俱来的高风险,出于投入—产出比的考虑,中国大多数企业的技术战略往往选择跟进、模仿、调整。中国企业在参与全球竞争过程中有一定的技术劣势,可以选择技术学习、模仿或引进,但重要的是务必在资源利用、管理机制、商业模式等方面有所创新,形成有效的模式之后从组织流程上予以固化,并着眼于组织能力的打造。此外,自主创新的对象应该围绕不同行业不同时期的竞争焦点和竞争规则。例如,20世纪90年代彩电行业竞争的关键是成本,企业要么在既有的竞争规则下做得比竞争对手更“狠”(长虹的做法是不断扩大产量,发挥规模经济效应),要么能通过自主创新重新制定行业内的竞争规则(TCL的做法是在零售终端发力,提高资金周转率,以速度抗击规模)。

4.1.2 样本企业的自主创新情况

此次调查重点关注了企业在技术层面的自主创新情况,测量量表包含四个题项:“本企业能够依赖自己的技术力量进行技术创新”、“本企业能够自己研究出先进技术”、“本企业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完成产品设计”、“企业主要依靠自身资源完成技术创新”。调查结果表明,样本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平均值为3.75,处于中等水平。

图4—1显示,样本企业的技术独立性和产品设计能力相对较强,而技术创新过程中的资源优势较弱,自主研究出先进技术的能力尤显不足。研究能力是进行自主创新所需的核心能力,应当成为我国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抓手。

图4—1 自主创新能力体现

图4—2显示,从地区来看,东部地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指数为3.83,中部地区为3.62,西部地区为3.38。东、中、西部地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仍然呈梯次分布。

图4—3显示了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得分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家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指数为4.13,领先于总体平均水平;非家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指数为3.65,稍低于总体平均值。家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高于非家族企业,这可能是因为家族企业内部更容易形成一致的创新战略决策,并迅速有效地配置所需的资源,贯彻落实创新战略。

图4—2 东、中、西部地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指数对比

图4—3 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指数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