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外传播视野下的中华文化元素符号的研究
- 朱麟
- 1313字
- 2025-02-20 02:15:23
前言
在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今天,在中华民族处于复兴的时期,国家在硬实力增强的同时,软实力的提高也进入了迫在眉睫的阶段。我们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也应该传承和传播中华文化。在对中华文化元素符号进行传承和海外传播的时候,我们应该挖掘适应当前新时期、适应新的世界形势的中华文化元素符号,在挖掘传统的中华元素符号的同时,也积极开拓对现当代中华元素符号的研究,实现“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创新文化 ‘走出去’模式,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总目标。
为了解决以上所述的紧迫要求,本书拟对中华文化中标识性元素符号进行挖掘和探讨,并且对传承和传播这些经典文化标识元素符号的策略与思路进行深入研究。在理论上,本书对以前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对新的中国文化符号进行了深入挖掘。全文对经典文化的挖掘研究,回答了对外传播的路径、传播内容、措施等具体问题。在细节上,本书的第二部分以中华文化图鉴为主要内容,利用解说的形式展现了中华文化元素符号,并强调了对现当代的中国文化元素符号的挖掘。在应用价值上,本书通过对外传播的角度对中国经典文化元素符号进行挖掘,以实际的角度,寻找中国经典文化中具有普世价值的、国内外普通能够接受的中华文化元素符号,而且这些符号具有代表中国文化的正能量的特性。这一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文化走出去步伐,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以及文化国际影响力,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机制,提升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从而更好地让中国的文化融合到世界文化中。
本书可以作为专业中华文化符号的理论书籍,也可以作为中国经典文化传播分析丛书,同时还可以作为普通大众的中华文化符号的基础读物。本书涉及面广,触及的领域多,参阅了多本相关书籍,使用的材料繁杂,在撰写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望读者给予指正。
本书撰写过程中引用了摄影专家的照片,在此表示感谢。特别感谢冯培教授,不仅为本书提供了专业的摄影作品还提供了专业的建议,法国著名汉学家白乐桑从外国学者的角度为中华文化元素符号提出了建议,并专门为本书提供了中华文化元素符号的照片。感谢中国著名的阿拉伯语学者张洪仪教授在百忙之中为本书写序,感谢张教授给予的帮助和指导!感谢来自英国的文化学者Gerad Corsane教授和Eric Cross教授为本书提供的建议。感谢王世利无私地为中国文化元素符号提供了大量的照片,可惜由于经费的原因,其中大量照片在此次出版的书籍中没有使用,希望可以在以后出版的系列书籍中刊登。感谢周烈教授对本书出版的资助,感谢李嘉珊教授对本书提供的建议。特别感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科技创新平台项目资助,本书为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对外传播视角下的中国文化经典标识元素的挖掘与呈现的研究”(课题基金号:13YJCZH282;项目负责人:朱麟)的研究成果;同时为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社科计划面上项目“汉语言文化的海外传播研究”(项目编号:SQSM201S10034001;项目负责人:朱麟)的前期研究。本书的出版受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科技创新平台项目“涉华舆情监测与受众研究”(项目编号:PXM2014)的资助。
本书的出版感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宋静编辑的认真工作以及吴敏编辑的无私帮助。在此对所有给予我帮助的专家、同行、课题组成员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