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与其作品的经典化研究在线阅读
会员

曹植与其作品的经典化研究

王津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文学理论24.2万字

更新时间:2025-04-27 17:09:16 最新章节:附录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作家作品的经典化是一个由本文走向经典的阶段性过程,其起点在本文的经典性,此经典性融涵传统、开创、典范等多层面含义。作品的经典化,是读者不断发现、揭示本文经典性及逐渐确立本文经典地位的过程。曹植融汇其前文学传统而独创,兼备众体,集其大成,而其文学经典化的首要途径是创作型读者的学习。经由两晋、宋齐文人的创作接受,曹作经典系列基本形成,《文选》编入、《诗品》《文心雕龙》的批评使其经典系列显化。与其文的经典化相比,曹植其人的经典化遭遇了漫长的过程,从陈寿、裴松之、江淹、钟嵘、萧绎、《陈思王庙碑》、王通,直到唐代李善、五臣、王勃等,经由诸多读者的发现,曹植的儒者之义终与其文统一起来,从而奠定了他中国文学史的大家地位。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3-07-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王津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基于跨文化视阈和主题史脉络,沿着生命超越主题原型及其置换变形的历史轨迹和逻辑进程,考察了西方文学生命超越主题的生命意识和文化内涵,梳理了西方文学生命超越主题嬗变的不同形态和基本框架,建构了生命超越主题的研究体系。通过西方文学生命超越主题的发生学解读,追索生命超越主题形成的意识诱因和物化形态;通过其原型学阐释,发掘生命超越主题的原型意义;通过其所反映的形上诉求,探讨西方文学生命超越主题的象征谱系
    孟湘文学25.7万字
  • 会员
    本著是目前国内外第一部系统而完整的日本文论史。论述时间从712年到2000年,分古代中世、近世、近代、现代四部分,按时间先后为序,分门别类,着力于日本各类代表文论家及其代表作内容的梳理和评价,书后附日本文论史年表。本著可为中日学界文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教材用,也供比较文学专业教学研究人员参考。
    靳明全文学26.9万字
  • 会员
    本书以生态批评方法解读印度文学经典,既有对印度生态文明与生态文学的总体研究,也有对吠陀、两大史诗、佛本生故事等印度文学经典作品和迦梨陀娑、泰戈尔、普列姆昌德等印度经典作家的生态主义解读。全书总体研究与个体研究相结合,总体研究主要从总体上梳理和把握印度文明的生态主义特质及其对印度文学的影响;个体研究通过文本细读,对印度文学经典中蕴涵的生态智慧进行细致分析和深入挖掘。
    侯传文 武磊磊等文学26万字
  • 会员
    《人文》学术辑刊由河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编辑,《人文》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社会效益第一。《人文》以人文关怀为中心,突出学术原创性与新知传播,注重实证研究,鼓励综合创新,力图融通各学科,探讨各种学术思想和历史文化问题,展示中国思想学术界新成果。《人文》力争为学术界提供一个优质学术成果发表平台。文章以学术文章(论文)为主,也发表欢迎思想学术随笔及其他形式的学术文章。另设“对话”“学林”“札记”“书札
    祝晓风主编文学32.1万字
  • 会员
    西南大后方诗歌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背景下中国现代新诗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本书借鉴文化生态学思想和文学生态学方法,将西南大后方诗歌文学生态的考察分解到诗歌创作活动要素之中,力图呈现出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的生态图景。
    荀利波文学20.5万字
  • 会员
    明代哲学家王畿(号龙溪)推崇“自然”、“真狂”、“无欲”、“自悟”,创立了“龙溪心学”。嘉靖、万历年间,龙溪心学在国内广泛传播,并远播到日本等国,这使得《西游记》的作者接受王畿哲学思想,并在以往“西游”故事基础上以龙溪心学为哲学起点进行主旨和人物形象的再创造,《西游记》由此诞生。本书从传播学角度出发,以哲学与文学的关系为切入点,展开龙溪心学的传播与《西游记》研究。在厘清龙溪心学学术个性基础上,分析
    薛梅文学19.1万字
  • 会员
    清末民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型时代。随着文学中的乌托邦想象的短暂勃兴,中国知识分子完成了最初的理想文明政制的创构。这是现代意义上“新中国”想象的起点,也是认识整个20世纪乌托邦思想及其运动发展的基础。本书以儒学现代转型为视野,全面、系统探究晚清乌托邦思潮与文学的生成、发展及影响,总结其时代特征、叙事结构、美学内涵和历史贡献。特别聚焦“今文学”运动与中国近现代乌托邦文学思潮的内在联系,以道德—政
    朱军文学41.2万字
  • 会员
    本书从学术文化变迁与元代中后期诗学思想流变、时代精神偶像与元代后期诗学取法、文人心态与元代后期诗学思想的演变三个方面考察元代后期诗学。重点考述元代后期诗学如何从前代诗学演变而来,又以怎样的方式参与到后代诗学的建构中去,从而揭示元代后期诗学的多元性、融通性、地域性、普及性等特点。本书认为,诗歌创作理论、诗学观念、诗学批评、作诗技巧与常识等内容具足的诗学体系在元代后期已初见端倪,直接开启了明清诗学的勃
    武君文学29.5万字
  • 会员
    本书系杨义教授在澳门大学主持的“南中国海历史文化研究”课题的阶段成果,论题涉及西学东渐、天主教及新教传教士来华、19世纪华南地区的中英文报刊、20世纪上半叶的民族主义等。三位作者以具体而微的人物个体、文本个案或典型事件为聚焦点,借助报刊、档案等原始史料或代表性文学作品之分析,试图从一个较长的历史脉络中考察近代以来的中西文化相遇与碰撞。从天主教及新教传教士来华,到印刷出版业的新变以及西学、新学读物在
    李思清 龙其林 冷川文学24.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