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的主体意识和文化重建的镜像:论当代传统形态历史小说创作在线阅读
会员

作家的主体意识和文化重建的镜像:论当代传统形态历史小说创作

陈建新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文学理论17.3万字

更新时间:2025-04-17 14:10:27 最新章节:第21章 主要参考文献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传统历史小说创作是新时期以来当代文坛的热点之一,学界称之为中国历史小说创作的第三浪潮。传统历史小说创作饱含着作家对民族、国家、人民的深切关怀,以及在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凤凰涅槃式的大变局之后,渴望重构民族文化的凌云壮志,佳作迭出,好评如潮,传统历史小说因为有这样的创作意图而显出整体性的厚重、深刻、丰蕴的风格。以主体性理论为逻辑基点,从20世纪中国文学总体发展的历史走向中,探寻当代传统历史小说成为中国历史小说创作第三浪潮的原因,梳理作家们通过艺术形象表达的文化思想,为现实与未来的文化建设提供历史范例的艺术努力,进而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美性、娱乐性和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的高度思想性完美统一的历史小说创作范型,这是本书写作的主要目标。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8-07-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
    在古代文明世界中,印度和中国一样,是当之无愧的文学大国。它产生了印欧语系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宏伟的两大史诗,丰富的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精美的抒情诗、叙事诗、戏剧和小说,以及独树一帜的文学理论体系。本书概述自公元前十五世纪至公元十二世纪的印度古代文学,即吠陀时期、史诗时期和古典梵语文学时期的文学。其中,梵语文学是主流,也包括巴利语和俗语文学。
    黄宝生文学32.8万字
  • 会员
    本书主要研究理查德·赖特小说的思想内涵,内容涉及四个方面:一是赖特赖以创作的源泉,即他自童年时代起所见所感的人生经历;二是赖特小说的文化逻辑和伦理政治思想,这是赖特进行文学创作的思想纲领;三是对赖特不同时期所创作的代表性作品的文本解读;四是论述赖特在非裔美国文学发展史上的链条作用。
    张晓敏文学17.9万字
  • 会员
    本书是一部记录作者文学研究生涯的著作,概论篇从创造社的异军突起、创造社的分期以及创造社从鼓励多元发展到独尊普罗文学的文艺思想入手,谈了创造社的历史,创造社的分期和创造社的文艺思想的有关争议以及创造社的创作活动等;郭沫若篇包括有关郭沫若研究著作的前言、编后,以及郭沫若名诗鉴赏、对郭沫若作品的具体研究以及研究郭沫若应采取的立场态度等问题;其他作家篇涉及创造社元老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等人,从其作品以及
    黄淳浩文学27.5万字
  • 会员
    本书聚焦20世纪中英现代主义群体跨文化互动生成的跨文化的文学场。探讨该文学场的缘起、剑桥使徒社—布卢姆斯伯里小组的中国情结、牛津现代主义才子群体的中国之旅、剑桥现代批评派领袖I.A.瑞恰慈和威廉·燕卜荪的中国行、徐志摩的英国现代主义感知和传播、叶公超开拓的中英诗学新境界、钱锺书奠定的中国现代批评格局,以及萧乾和叶君健的跨文化旅行书写。归纳出中英现代主义对话与认同的五类结构模式——考察式审美类型、考
    陶家俊文学34.8万字
  • 会员
    本书以中国的俄苏文学学人作为研究对象,力图梳理呈现俄苏文学学人群体的地域分布、研究方法以及时代特色等特点,同时采用群体考察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选取戈宝权、高莽、吴元迈、刘文飞、周启超五位学者进行个案分析,这五位学者分别侧重不同的研究方向,体现不同的研究个性,展现了老中青三代学者之间的学术传承。通过这种以点带面的方式,为俄苏文学学术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翔实的材料,并为以后的学人研究提供一种参照。
    张磊文学20.4万字
  • 会员
    本书全面考察“三曹”“七子”的诗学思想,发掘其对中国传统诗学的继承、发展,揭示其原创性的理论贡献。“三曹”“七子”文学成就卓著,通过理论阐发,或借助于自身的创作实践,表达了系列诗学观念,形成了意涵丰富的“三曹”诗学。比兴诗学是继承《诗经》、楚辞的;感物诗学、文质诗学是接续先秦两汉礼乐文化的;文气诗学是曹丕等人的理论创造;风骨诗学是刘勰、钟嵘等对“三曹”“七子”及建安诗学精神的提炼,也属于“三曹”诗
    李健文学21.5万字
  • 会员
    诗、赋是唐前文学的大宗,二体交互演进,此消彼长。向来文学史着力于一体的单向研究,本书通合二者,致力于辞章学的本位考察,以文体为中心,以语用为关键,力求打破语言和文学、研究和创作之间的壁垒,关注二体在题材、手法、句式、语词、声律、创作观念等基本问题上的异同互动。以此昭示文学演进的“内在理路”、阐释“体各有妙”的体貌之美、揭示二体的根本性质、解释“赋亡”“诗兴”的文学原因等,并归于竭力彰显二体互动机理
    唐定坤文学38.3万字
  • 会员
    本书立足百余年来日中两国学术兴替流变的基本事实,在日中文化比较视阈下,系统考察了日本宋诗研究的历史进程与基本内容,以宋代重要诗人与日本主要宋诗研究者为考察点和绾接线索,全面展现了日本学者宋诗研究的重要成就、学术创见、独特的学术思路与取向及其局限与不足。本书提出,日本学者从“他者”的角度,对研究对象持有新鲜立异的见解,在多视点上为深化与拓展宋诗研究的深广度做出了贡献,在国际学术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中,有
    邱美琼 胡建次文学32.1万字
  • 会员
    本辑分为七个栏目,其中“文体研究”为本辑的重点,关注“早期书写”,并结合中国古代典籍与文献的生成方式、书写方式及其由不稳定向趋同的变化,引导问题讨论愈加客观深入;“大视野”指出史传中的史传文学兼具历史记录与文学艺术双重性质,梳理了史传文学对小说文体的影响;“散文研究文献考论”则是对当今古代散文研究领域正在进行的散文文献研究和整理工作而开展的背景设计;“桐城派研究专题”对此领域研究中的很多旧有成见开
    郭英德主编文学26.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