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一个或所有问题:一份哲学草稿(修订本)
更新时间:2024-04-22 18:17:12 最新章节:十九 结尾是没有答案的问题
书籍简介
赵汀阳的原创哲学作品,提出“创世存在论”的形而上学论断,其核心观念,是创造者视域和动词哲学,这是传统哲学因文化或历史原因而错过的重要问题。很久以来,创造者和创世论的问题“法定地”归属于神学,人的思想身份被设定为认识者,而认识者的视域落在了“名词哲学”上,研究如何知道“什么是什么”。追踪名词的视力看见了静态事物,但对于动态行为就视线模糊了。名词无法说明动词,而人类行为及其创作困境都是动词造成的,名词思维不足以穿透甚至错过了人类的存在何以存在的存在论问题。人类作为创造者,思想对象是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于是,可能世界从逻辑概念变成了如何为存在建立秩序的创世存在论问题。自然没有指定人类必然和必须产生如此这般的文明,历史性的文明创制并非基于必然的真理,而是基于对可能性的选择和设计,所以说,本源始于创制,或者,创制即本源,因此,把可能性创制为现实性就是一个存在论的本源问题。
品牌:三联书店
上架时间:2023-04-01 00:00:00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本书数字版权由三联书店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赵汀阳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以先秦儒家政治哲学为研究对象,从先秦诸子的宏阔视野对于儒家在先秦时期对天人关系、道体与道用、政治与道德,以及传统与现代、因袭与变革等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以期通过这种综合性研究来获得对于先秦儒家在政治理念、政治行为及政治理想诸多方面于哲学意义上的理解与把握。本书自觉运用比较研究的学术方法,从诸子的宏阔视野来研究先秦儒家政治哲学,既有利于在诸子之间的互动关系中来彰显先秦儒家政治哲学的性质、特点与价值哲学28.9万字
- 会员长期以来,清代有学术无思想,有思想无哲学,有哲学但很粗浅等看法似乎已成学界定论。本书是重新审视这些似是而非之定见的一部力作。作者通过在哲学史、思想史、学术史和新文化史多元写作方法之间自如切换,多维立体地勾勒了乾嘉儒学声音低沉的义理建构与思想论争,以此呈现出乾嘉儒学生动丰赡的另一面。第一编侧重于哲学思想,通过重点梳理戴震“道赅理气”的新道论、“血气心知”的人性论和“以情絜情”的伦理学,揭示乾嘉儒学的哲学35.6万字
- 会员经典诠释是当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中的重要基础理论环节。它同时内含历史性认知意义上的实事求是、文化发展与融合意义上的义理创新以及经世致用意义上的时代思考等三个方向的理论诉求。以上认识构成了本书写作的目的与具体指导原则。本书内容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是从中西文化传统之比较和中国文化传统内部架构这两个视角来深入考察当代视域下儒家经典研究的意义;第二部分主要讨论儒家经典的结集历程和哲学20.5万字
- 会员本书在吸收西方有关正义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先秦儒家的政治正义、道德正义、精神正义等进行分层论述,是借鉴西方政治哲学理论对先秦儒家正义思想进行诠释的一种尝试。作者对先秦儒家正义思想进行了系统梳理,指出在精神正义、道德正义、政治正义三者中,精神正义是最活跃的因素,它引领道德正义和政治正义。在先秦时期,以伦理中心主义为特征的礼制统合精神、道德、政治而成了规定人们全部生活的伦理正义。哲学34.6万字